李跃平 裴光兰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查询《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以下简称《年报》)得知:《四川民族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四川民院学报》)在《年报》中年年榜上有名。《年报》的统计源期刊遴选原则:“为了突出反映期刊对中高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计算构成CI的TC、IF时,选用了《年报》中各学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60%的期刊”[1]III和“统计源期刊总量控制在全国学术性期刊总数的60%左右,分学科根据该学科期刊总数、期刊影响力、地区代表性、期刊学科特色等综合因素遴选确定。”[2]IV《四川民院学报》年年入选《年报》,说明其刊物的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既属于位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排名前60%的期刊,又属于位于C95民族学类期刊排名前60%的期刊,同时表明《四川民院学报》发文及办刊质量日益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越来越好,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3]102-105。笔者认为:《四川民院学报》的影响因子等数据有其研究价值。本文拟以《年报》公布的影响因子数据为例,分析《四川民院学报》2015~2019年五年间的影响因子数据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C95民族学类期刊以及在民族院校类期刊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学术影响。通过《四川民院学报》影响因子的个案统计分析,以期获得相关信息,为该刊编辑部及编辑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完整、连续的数据分析,同时为其他类似或同级别的刊物编辑部及编辑人员提供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数据分析信息。
《年报》统计的数据都是出版年度前一年的数据,所以《四川民院学报》2015~2019年的统计实际上是对2014~2018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本文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对《四川民院学报》2015~2019年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之所以从2015年的影响因子开始统计分析,因为统计数据中的“复合5年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2]VI,“综合5年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2]VII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数据正好符合“复合5年影响因子”和“综合5年影响因子”的统计要求。
根据查询2015~2019《年报》得知:《四川民院学报》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的影响力指数CI值分别为10.988、10.412、11.277、20.900、35.814,分别排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第473名、第424名、第421名、第280名、第316名[1]IV[2]19[4]19[5]19[6]19;在C95民族学类的影响力指数CI值分别为23.885、59.922、32.364、68.736、33.398,分别排在民族学类期刊的第28名、第28名、第27名、第25名和第29名[1]20[2]77[4]77[5]79[6]79。2015~2019《年报》各卷中遴选进入C95民族学目录的期刊包含“民族研究”和“民族院校学报”两类期刊,为更准确地进行分类比较,笔者参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收录来源期刊目录中将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类期刊分专业研究和学报的分类方法(1)资料来源:http://cssrac.nju.edu.cn/uploads/file/20171224/1514081117591600.pdf,将C95民族学期刊中的民族院校类期刊析出,再进行分类比较。
研读《年报》的研制说明得知:“《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4]II,这些影响因子指标“为各刊评价、调整办刊策略、提高期刊质量提供了决策参考。”[4]IV
文中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主要采集自《年报》正式公布的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各项目计量指标均值及《四川民院学报》相应项目的统计数据,其次系作者根据统计对比分析项目内容的需要,按相关项目统计原则统计补充入表,如:文中三类表中的“民族院校学报类均值”(2)三类表中的“民族院校学报类均值”均系作者统计补充入表,以便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以及2015年《年报》缺失的分区数据(3)2015年《年报》均未分区,本文按2016年及以后《年报》中“对每个学科期刊按影响力指数(CI)降序排列,依次按期刊数量平均划分为4个区,即Q1、Q2、Q3、Q4”的分区原则补充了2015年的分区数据,每个区的期刊数为本学科CI指数排名各25%的期刊。等等,均系作者统计补充入表,以便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四川民院学报》所发文章多为民族学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章,特别是藏学方面的文章,民族特色十分突出,属于C95民族学类期刊;按照民族学类期刊分为民族研究专业期刊和民族院校学报的“二分法”再分,属于民族院校类期刊。参照《年报》分类信息,分别在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均值、各类计量指标均值和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均值等方面将《四川民院学报》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及民族院校学报类期刊相应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年报》统计源期刊遴选“双60%”的原则,《四川民院学报》入选在《年报》中,说明其刊物的综合他引影响因子不仅属于位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排名前60%的期刊,而且同时属于位于C95民族学类期刊排名前60%的期刊。我们可以判断出:《四川民院学报》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学术影响是积极的、广泛的、较大的。《四川民院学报》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C95民族学期刊及民族院校类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均值的数据统计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统计数据得知:2015~2019年各年入选《年报》的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分别是632个、623个、617个、625个和436个,C95民族学类期刊和民族院校类期刊分别在30~32和16~17个左右。《四川民院学报》2015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在632个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325位,在30个民族学类期刊中排第21位,在16个民族院校类期刊中排第14位;2016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在623个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477位,在31个民族学类期刊中排第28位,在16个民族院校类期刊中排第14位;2017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在617个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447位,在30个民族学类期刊中排第27位,在16个民族院校类期刊中排第14位;2018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在625个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290位,在32个民族学类期刊中排第24位,在17个民族院校类期刊中排第13位;2019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在436个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294位,在32个民族学类期刊中排第27位,在17个民族院校类期刊中排第15位。《四川民院学报》“突出区域特色”“保持民族特色”,屹立在“民族学类期刊”界,可谓一朵“耀眼的奇葩”。
《年报》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简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5]IV,因此,《年报》统计表中均以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序。2015~2019年《四川民院学报》的影响力指数(CI值)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分别排第473位、第424位、第421位、第280位和第316位;在C95民族学类期刊中分别排第28位、第28位、第27位和第25位和第29位;而在民族院校类期刊中分别排第14位、第14位、第14位、第13位和第15位。
《年报》对每个学科期刊按影响力指数CI值降序排序,并按期刊数量平均分为4个区,各25%的期刊。分区指标“更客观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在本学科刊群中所处的相对位置”[6]VI,从分区的指标来看,2015~2019这五年中,《四川民院学报》除了2018年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处于Q2区外,基本上保持在Q3区,五年中分别处于该类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排名前60%而“上榜”的436~632个期刊74.84、68.06、68.23、44.80和72.47的百分位上;在C95民族学类期刊和民族院校类期刊中均保持在Q4区,五年中分别处于C95民族学类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排名前60%,而“上榜”的30~32个期刊中第93.33、90.32、90.00、78.13和90.63的百分位上;五年中分别处于民族院校类“上榜”的16~17个期刊中87.50、87.50、87.50、76.47和88.24的百分位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刊这五年的影响力指数CI值前四年稳中有升,发展势头可喜可贺;但在2019年有所下滑,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各年度的《年报》的第二部分发布了其他各类计量指标,从其他的计量角度反映各个期刊的办刊规模、影响力、传播力等特征。”[3]143不容置疑,各类计量指标也是极其重要的计量指标,不少学者对其中某些项目单独进行过专门研究,如,李晶(2018)、蒋冬英(2018)、裴光兰(2018)、李昕洁(2018)、林晓(2017)、王晓锋等(2016)、李跃平等(2016)等对“基金论文”计量指标有过研究;孙群等(1999)、颜巧元等(2004)、周铭心(1994)等对“平均引文数”计量指标有过研究;李书宁等(2019)、李满春等(2019)、龚凯乐等(2019)、张玲玲等(2018)、沈鹤慧(2018)等对“引文”计量指标有过研究。
各类统计指标的基础是可被引文献量,它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总篇数。所发文章被他刊引用,表明此文及刊发此文的刊物的学术影响。基金项目通常是某一级别的行政部门资助的研究项目,通常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基金论文的公开发表,基金论文比反映出某一刊物发文中有多少文章是基金论文。
《年报》中的“量效指数(JMI)是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4]XII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量效指数的统计公式与2016年及其以后年度的统计公式取值恰恰相反,其统计结果的含义也相反,所以2015年的“JMI越大表示该刊越‘臃肿’,也就是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1]136;而2016~2019年的“JMI越小表示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也就是平均每篇文章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很小。”[2]XII《四川民院学报》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及C95民族学类期刊和民族院校类期刊各类计量指标均值的数据统计对比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统计数据得知:2015~2019年各年度中《四川民院学报》的可被引文献比除2016年略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外,其余的都高于或平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五年的平均可被引文献比为0.95,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分别为:0.93、0.92和0.93。基金论文比方面,《四川民院学报》表现稍欠佳,2015~2019年各年度中的基金论文比均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五年平均的基金论文比为50.00%,而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分别为:57.00%、60.00%和63.00%。在“量效指数”方面,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其值越大,效用越低,2016~2019年的统计数据因统计公式的调整则恰恰相反,其值越大,表明效用越高;各年度的“量效指数”“贡献值”除2015年高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外,其余的“量效指数”“贡献值”都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因此,2015~2019年《四川民院学报》所发文章平均每篇文章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都不是很大。
量效指数:2015年的量效指数过大,本文除以1000列入表中,由于2015年的量效指数的统计方法与2016~2019年的统计方法不同,而且值的大小所包含的意义刚好相反,所以其值无法与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量效指数直接进行对比。
《年报》第三部分列出了各期刊统计年及统计年前两年的可被引文献量。基于不同统计源,《年报》给出了人文社科类统计源期刊引用频次、复合统计源引用频次、综合统计源引用频次。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是“以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5]VIII“人文社科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6]VIII《四川民院学报》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期刊及民族院校类期刊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均值的数据统计对比如表3所示。
从表3的统计数据得知:2015~2019年《四川民院学报》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093、0.082、0.091、0.152和0.096,五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103;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五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204、C95民族学类期刊五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275、民族院校类期刊五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245;2015~2019年《四川民院学报》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即年指标分别是0.016、0.017、0.009、0.034和0.018,五年的平均即年指标为0.019;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五年的平均即年指标为0.048、C95民族学类期刊五年的平均即年指标为0.060、民族院校类期刊五年的平均即年指标为0.062。所以,2015~2019年《四川民院学报》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均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年度均值和五年均值,值得注意。
本文的统计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公布的数据,其数据真实可靠。以此为依据,通过对《四川民院学报》2015~2019年影响力指数、影响因子、量效指数、各类计量指标和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等计量指标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相应指标均值的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四川民院学报》2015~2019年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除了2018年处于Q2区外,基本上保持在Q3区,即处于“上榜”的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四分之三的位置区间内;在C95民族学类期刊和民族院校类期刊中保持在Q4区,即处于“上榜”的C95民族学类期刊和民族院校类期刊中四分之三以后的位置中。但该刊这五年的影响力指数CI值不断攀升,发展势头可喜可贺。
《四川民院学报》2015~2019年各年度的“可被引文献比”除2016年外,都高于或平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但各年度中的基金论文比均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各年度的“量效指数”“贡献值”除2015年高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外,其余的“量效指数”“贡献值”都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均值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均值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均值;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影响因子”与“即年指标”均低于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和C95民族学类期刊及民族院校类期刊的年度均值和五年均值,应该引起重视。
《四川民院学报》自2015年以来,办刊质量稳步提高,刊物的发文质量、基金论文比、学术影响力、影响因子及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学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四川民院学报》“突出区域特色”“保持民族特色”,屹立在“民族学类期刊”界,可谓一朵“耀眼的奇葩”。《四川民院学报》连续入选《年报》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目,特别是连续入选《年报》的民族学类目,值得称颂;值得同类期刊和相似期刊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