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翁拥忠 降拥四郎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可以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这符合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适应消费升级的蓬勃势头[1]。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属横断山系北段,是西藏通往内地的重要门户,是康巴文化的腹心区域和南派藏医药后期发展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人文景观。随着全域旅游、全民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产业成了甘孜州的重要经济来源,若能有效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并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注重产业品牌升级,必将有助于提升区域旅游文化软实力,激发旅游市场生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围绕甘孜州藏医药文化特色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以文化旅游融合为主题探讨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文化如何与区域旅游融合,有效保护和发展南派藏医药文化传承,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甘孜州位于康巴藏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藏医药、宗教、艺术、民风、习俗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成为藏学研究者的重要考察基地之一。多样的气候环境和险峻的地理环境繁衍了甘孜州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目前甘孜州已建成了4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省级“非遗”体验基地[2],拥有情歌故乡、南派藏医药发展中心等美誉。近年来甘孜州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着力打造了以泸定桥为主的红色文化主题旅游,以稻城亚丁为主的自然景观主题旅游,以甲居藏寨为主的民宿风貌主题旅游,以格萨尔、德格印经院为主的康巴文化主题旅游等,形成了甘孜州旅游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雅康高速公路建成和雀儿山隧道通车,康定、稻城、甘孜机场的相继运营,甘孜州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吸引了诸多的海内外游客。近四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甘孜州旅游人次和旅游经济收入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杨震之等认为,按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国的旅游业已进入到稳定阶段或衰落阶段[3]。笔者认为,围绕近年来国家提倡的全域旅游、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进行文旅融合,整合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实行区域联动,推动发展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有助于提升甘孜州文化旅游形象,建立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表1 近4年甘孜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经济收入
(注:数据来源于《甘孜州政府工作报告》。)
历史上甘孜州是川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借助川藏茶马古道,境内呈现出了藏、汉、彝等多民族文化习俗共存景象,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互鉴互通、不同民族文化习俗大融合的格局。高山峡谷、大江河流的阻隔,导致同一民族在东、南、北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差异较大,形成了建筑、服饰、习俗等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多元化。此外甘孜州还吸收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形成了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局面。受藏传佛教文化习俗影响,甘孜州命名了诸多圣山神迹,神境神迹的祭祀习俗随之兴起,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局面。甘孜州境内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局面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表1 甘孜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藏学》2012年第4期。)
表2 甘孜州多元化民俗习俗节日
表3 甘孜州境内圣山神迹分布
甘孜州东连四川阿坝和雅安,南临四川凉山和云南迪庆,西与西藏昌都隔江相望,北壤四川阿坝、青海玉树和果洛,全州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甘孜州气候多样化、生物多样性孵化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族群,被誉为“蜀山之王”“中国十大最美名山”的贡嘎山,秋景迷人的稻城亚丁等成了州内热门的景点;理塘、石渠、色达、塔公等地草原的夏季被装点成五彩的花海,梦幻般的景色成了游者向往之地;八美的墨石、新龙的七彩丹霞、海螺沟的红石滩等特色地貌成了旅者赏玩的重要驿站等等。甘孜州境内有丰富、奇特的自然资源景观,雪山、冰川、草原、湖泊等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自然画卷,提升了甘孜州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甘孜州虽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多元文化资源,但由于交通条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还未形成串联式、规模化的旅游环线,只能是粗放式的对外开放,不能有效地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将来川藏铁路和甘孜州境内多条高速公路竣工后,甘孜州旅游人次必然迎来新的高峰,转变目前粗放式旅游模式,刺激旅游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关键。笔者认为,一流的消费必须有一流的服务能力做支撑,甘孜州虽有一流的旅游资源,但缺乏有效整合和合理开发。应深入挖掘南派藏医药特色地域文化,紧扣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康养旅游等主题旋律,打造特色地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文化产品等为主体的环线旅游。
藏医药起源于藏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缓解机体和心理疾患的一种医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和融合了中药以及古印度等地民族药学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传承延续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医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漫长的藏医药发展历程中,今甘孜州境内涌现出了一大批藏医药专家学者,以司徒曲杰迥勒为首的智者们将南派藏医药的精髓传播开来,创建了八邦寺等藏医药学校,培养了许多藏医药后继者;他们致力于临床技巧、炮制技艺、鉴别方法等实践经验的积累,实现了藏药新药研发、著书立说等目标,让甘孜州的藏医药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南派藏医药的发展重心转移至甘孜州,成为南派藏医药的后期发展中心。2006年国务院将“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甘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中融入了藏医药的饮食、行为等,在潜移默化中受藏医药文化熏染,藏医药文化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诊疗服务之一。近现代随着藏医药院校教育的发展,藏医药人才培养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目前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正在加快完善藏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提升计划,行业中博士、硕士占有比例很高。甘孜州的藏医药人才队伍学历梯队建设较同类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甘孜州藏医药行业中硕、博士学历人才比例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藏医药的发展。
表4 甘孜州历代藏医药家及学术影响力简表
表5 甘孜州历代代表性藏医教学、实践基地信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人群急剧增加,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康养旅游,针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消费群体,发展康养旅游基地可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甘孜州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必将吸引庞大的消费群体。康养的主体是养生文化,藏医药对关乎防护疾病、生命健康的养生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藏医药养生文化有机融入旅游产业,可以高效满足消费群体康养需求,可以彰显藏医药养生保健的特色。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对它的保护仅停留在文献整理和临床经验传承层面,对它的文化内涵、文物实物、诊治技巧、炮制技艺等未能进行系统深入挖掘保护。开展藏医药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文旅融合模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南派藏医药文化传承,系统挖掘南派藏医药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推广宣传南派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甘孜州文化旅游服务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各种形式体验、感知、了解当地文化内涵的过程,是将当地文化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形式和有机载体[4]。因此,围绕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梳理南派藏医药的文化特色,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找准两者的切入点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可大大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康养旅游就是健康和养生旅游的简称[5]。藏医学对健康养生有独特的认识,在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人类未病养生保健和已病治疗康复。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记载有健全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其主要体现在藏医饮食和行为疗法,且适宜于推广运用。
甘孜州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区域气候环境适宜开展康养旅游,而藏医药又有丰富的康养理念,应合理整合甘孜州重点旅游资源打造食(药膳)、闻(藏医音乐疗法)、想(冥想)、嗅(藏药熏香)、触(藏药浴、藏药按摩)等感受藏医药的康养基地。不仅有缓解机体疲劳和慢性病,改善心理压力和睡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南派藏医药地域文化的特色,彰显藏医药的魅力。
南派藏医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州是南派藏医药后期传播、发展、延续的中心地带,在藏医药传承发展历程中有独特的理论建树,储存有丰富的藏医药文化资源。目前,甘孜州境内现存有许多古籍文献、医学文物、名家医案、古迹遗址等藏医药文物;民间名老藏医持有南派藏医药经方验方、适宜技术、炮制技艺、诊疗技巧等秘诀,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活态保护,一大批藏医学文物和秘诀濒临失传断代。围绕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抢救性挖掘保护南派藏医药文化势在必行。文化博物馆或陈列馆,主要展示的是某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建立南派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或陈列馆,将南派藏医药文物资源、文化技艺进行原真性活态保护,较好地复原甘孜地区藏医药发展的历史足迹,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南派藏医药文化资源,增强甘孜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
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单体、单区的旅游业潜力有限,应整合资源、区域联动提升旅游吸引力,树立区域旅游形象[6]。甘孜州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等因素制约,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区域联动,铸成品牌旅游线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是甘孜州特色地域文化,应加大对其利用,围绕重点旅游景点,整合辖区内南派藏医药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融汇,构建辖区内文化观光旅游带。从眼看、鼻嗅、口尝、手触等多方位感受,打造南派藏医药体验之旅。如以格萨尔文化、德格印经院等国家级旅游景点为依托整合藏医院、八邦和宗萨藏医药实践基地,开展观光和体验。整合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观光带有助于促进区域内文化旅游市场发展,促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交流,有利于规范化推广原汁原味的藏医药文化。
生产、加工、销售具有民族特色产品的企业是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促进区域旅游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7]。甘孜州有得天独厚的藏医药资源,可称其为藏药材的宝库。纵向比较,近年来甘孜州中藏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横向与同类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截至目前州内尚未成功引进一家藏药生产企业运营投资,仅成了藏药材原材料供应站,未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医药健康产品市场随旅游业的兴盛而发展,健康产品的良莠不齐成了最大的消费障碍,规范化生产和溯源化管理健康产品成了市场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以政府为主导,重新审视梳理甘孜州藏医药文化资源,围绕甘孜州特色藏医药资源,从藏医药化妆美容、健康养生、资源种植、饮片加工等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招商。引进一批重文化、信誉好、思路清的企业,并为其提供合法优惠的投资营商环境持续扶持;抓住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推出一批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藏医药特色产品;孵化具有行业发展前景的本地企业,将产品做细做精,将企业做大做强,反哺地方经济。
甘孜州地处川西高原,是康巴文化腹心地带,其文化多元化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催化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使甘孜州成为探险旅游、考察研究的重要基地。本文以甘孜州文化旅游融合为视角,围绕全域旅游、康养旅游理念,以南派藏医药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如何有效地将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好,如何将藏医药优质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进行合理高效开发。文章从现状分析、价值意义、发展对策三个层面对甘孜州旅游产业和南派藏医药文化进行了翔实剖析,认为通过开展藏医药康养之旅、创建南派藏医药陈列博物馆、创建南派藏医药观光旅游带、研发藏医药特色产品等,对南派藏医药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南派藏医药文化资源,增强甘孜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有效推动区域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