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芳,潘雯滢,廖晓霞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0)
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门诊护理管理,其能切实反映医院的整体形象,良好的门诊护理管理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改善其预后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护理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切实采取细化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是很重要的[1]。为分析细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170例,研究组(n=85):男53例,女32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8.42±1.05)岁;对照组(n=85):男55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8.29±1.12)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主动与患者沟通缓解病情,给予其看病、开药与输液等措施,定期抽检科室管理人员的护理流程。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细化管理,(1)明确护理目标:开展护理流程前需严格核查患者的身份信息,仔细询问其相关病历病史,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发生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采取对症的处理。(2)明确护理流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整体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其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流程,经患者与家属同意后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其阐述内心的想法,通过热情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确保护理流程能顺利开展[2]。(3)重视护理细节:实际开展护理流程期间需细节化管理各项护理操作,详细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数据,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开展,若其体质特殊,则给予患者多级联合监控体系,避免发生潜在风险,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提高家属陪护质量,避免误操作影响其病情康复[3]。
护理质量:测定两组基础管理、服务态度、专业操作与文件书写的评分,分值与护理效果呈正相关。
统计两组发生家属投诉、身份识别差错与护理差错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效果呈负相关[4]。
研究组较对照组基础管理、服务态度、专业操作与文件书写的分值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
组别 基础管理 服务态度 专业操作 文件书写研究组(n=85) 98.17±1.38 99.36±1.17 98.24±1.35 97.24±3.18对照组(n=85) 93.24±0.56 92.08±1.25 91.17±2.08 92.06±5.23 t 30.5193 39.2015 26.2863 7.802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门诊属于医院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则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但门诊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对护理标准较高,微小差错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对患者的正常救治产生直接影响。
有研究报道,细化管理能显著提高门诊患者的护理质量,首先明确护理目标,密切观察其各生命体征,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保持营养均衡搭配,定期向患者与家属开展健康宣教,主要包含疾病诱因、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等,主动与其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随机抽检科室管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实际开展护理前需严格核查患者的身份信息,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全面评估其疾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流程,同时合理指导家属掌握细节护理方法的重点,显著提高家属陪护质量,确保护理流程能顺利开展。
田秀梅等研究中明确指出[5],细化管理能改善门诊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全面且专业分析其病情进展,制定专业性护理流程,便于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有时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基础管理、服务态度、专业操作与文件书写的分值均高,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52%)低于对照组(11.76%),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证:对门诊患者采用细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优化专业操作能力,降低不良时间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