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敏,侯春婷,祖凤英,高 婷,赵 红*
(南京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许多患者会出现社会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生活。研究证实,社交培训是精神分裂症功能康复的重要环节,已有专家尝试采用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因此,本文对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现结果如下。
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签署同意书并获伦委会批准。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32.45±5.88)岁;病程2.8~14.5年,平均病程(6.55±1.31)年;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为(60.52±9.33)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NOSIE-30)为(89.38±2.12)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入院次数、受教育年限及PANSS与NOSIE-30评分等一般性资料间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精神病对症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如生活环境、心理护理及行动护理干预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具体如下[2-3]:(1)护理人员培训。集中对负责本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包括精神科的护理理论与专科护理知识、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2)实施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设置特定生活情境,使患者对此产生兴趣,主动提出物资需求并尽量满足,此为基本生活社交训练;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组织患者一起参与,在运动中引导并培养患者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不仅锻炼了患者的社交交友能力,还提高了自身协调性此为运动交友社交训练。每3 d举办1次交流活动,分享交流过程中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此为分享交流社交训练。作为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学会倾听患者心声并加以引导,使其敢于表达真实的自我,有助于缓解病情。
在相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OSIE-30评分与PANSS评分分别为(150.5±6.7)分、(45.9±6.0)分;对照组患者的NOSIE-30评分与PANSS评分分别为(150.5±6.7)分、(45.9±6.0)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NOSIE-30评分与PANS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NOSIE-30评分与PANSS评分对比(±s)
组别 n NOSIE-30评分 PANSS评分研究组 80 150.5±6.7 45.9±6.0对照组 80 125.2±7.3 54.0±8.5 t值 8.825 8.407 P值 0.031 0.033
精神分裂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情感、感觉及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导致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性。患者常持续存在意志减退、生活兴趣缺乏、社会行为退缩、不会情感表达等症状,而长期与社会隔离又会使这些症状加重,对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表现出社交技能缺陷[4]。抗精神病药物虽有对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效果并不佳,还需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是当前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新模式,且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组NOSIE-30评分与PANSS评分分别为(150.5±6.7)分、(45.9±6.0)分,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OSIE-30评分与PANSS评分分别为(150.5±6.7)分、(45.9±6.0)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况,提高预后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