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摘要:作为音乐教师应多维度调动学生参与,通过媒体演示、游戏贯穿、音乐创编等形式,让适宜的情境、丰富的形式、深刻的体验贯穿于音乐课堂,使音乐知识形象化,音乐技能具体化,音乐素养多元化。
关键词:音乐教学;媒体演示;游戏渗透;音乐创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多维度参与,让适宜的情境、丰富的教学形式、深刻的体验贯穿于音乐课堂,使音乐知识形象化、音乐技能具体化、音乐素养多元化。
一、教学媒体演示——让情境更适宜
“说唱教”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长此下去,这种“说唱教”流程下的音乐课堂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音乐素养的发展受阻,发展缓慢。以图片、录音、动画、影像等形式呈现的教学媒体演示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教学媒体演示模式,突破了音乐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在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音乐史诗、历史画面中,创设出适宜的情境,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引发情感共鸣。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同拥有一个家》一课,通过学唱这首歌,体现学生对弱势成员的关爱,增强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爱心,同时能以动作表达对布娃娃的关怀和恻隐之心。课始,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共同拥有一个家》的伴奏,并旁白:天渐渐黑了,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昏黄的灯光显得格外的温暖。大伙儿都躲进家里,围坐在一起吃着晚饭。(停顿)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儿走在孤寂的街头,路边躺着一个布娃娃。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这个布娃娃,你会问它些什么问题?又会怎么做呢?
在这个情境下,学生能很快带入小女孩儿的心境,激发他们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的浮点四分音符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多媒体教学演示的背景下,在音乐知识中融入情感,有利于他们理解音乐、传承音乐。
二、游戏渗透课堂——让形式更丰富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動,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合适的音乐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课堂形式更丰富。例如,教材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小木匠》一课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并能配合歌曲做简单的肢体动作,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节奏游戏教学:如下图,模仿小熊猫刨木花、拉大锯、钉小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和动作。
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联想到歌曲节奏,最后把这些声音、动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趣味性的节奏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除了节奏游戏,还有识谱游戏、听音游戏、音乐记忆游戏、创作游戏等形式,教师在创设课堂游戏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注意游戏设置不能偏离教学目标;(2)音乐游戏要涵盖班级内的所有学生;(3)音乐游戏也要注重因材施教,有音乐性。
三、音乐创造编排——让体验更深刻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情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这是《标准》的理念之一,如何体现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在音乐实践中进行音乐创造?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创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创编,字面意思可拆分为“创造”和“编排”,创造性地按一定的次序进行编排。而“音乐创编”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受某种情绪或感染或触动或启发而产生的音乐创造的活动。它不仅是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实践活动,更是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创造活动。“音乐创编”内容上属于音乐即兴创造,表现在创编表演上;形式上常常用律动、歌舞表演、集体舞蹈等形式来表现歌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入感悟音乐带来的多重美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享受到音乐创编带来的成就感,最终提高艺术素养。例如,教材三年级上册《树叶儿飘飘》一课,曲调优美,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学习完新歌之后,教师提问:“表现秋天除了歌曲这种艺术形式,还有诗歌、散文、绘画等,同学们,你们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秋天吗?”在小组合作之后,学生分组展示,有的小组采用打击乐伴奏,自制沙球为歌曲伴奏;有的小组模仿树叶飘落的声音进行伴唱;有的小组重新创作了歌词;还有的小组用歌舞表演的形式来展现歌曲。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整地表现歌曲,第一段边唱边用动作表演,第二段用打击乐伴奏,第三段歌词分组朗诵、打击乐伴奏、伴唱,教师扮演秋姑娘,在前奏和间奏处表演。
这个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编”,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树叶飘落的声音、打击乐伴奏、歌舞表演、歌词新创、师生互动等形式,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汪颖.多方参与,提升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15).
[2]褚荣剑.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