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
【摘 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诊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病患纳入,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症状,促进病情缓解,且治疗方便、安全性高。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中药穴位贴敷;黄芪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此症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由于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因此还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西医方面以对症用药为原则,效果中规中矩,但无法保障减少复发风险,也有较多不良反应[1]。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诊治有独到的经验和丰富的治疗手段,获得了认可。本文分析了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诊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病患纳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5例患者。研究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33例、22例;年龄28~62岁,中位年龄(43.81±5.25)岁;病程1~10年,病程均值(4.03±1.53)年。對照组男性、女性分别有31例、24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41.82±4.19)岁;病程1~11年,病程均值(4.34±1.72)年。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 H19980124,信谊天平药业),口服,每次应用20mg,每天应用2次;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44021351,联邦制药),口服,每次应用剂量0.5g,每天应用3次;果胶铋(国药准字H20058476,安特生物制药),口服,每次应用2粒,每天应用3次,本组患者共持续用药2周,视为1个疗程。
研究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具体方法:
1.2.1 黄芪建中汤 方组:炙甘草6g、大枣9g、干姜9g、桂枝9g、黄芪9g、白芍18g、饴糖30g。加减:乏力状况严重加9g制附子;腹痛严重患者加厚朴18g、佛手9g;反酸严重患者加黄连18g,恶心呕吐严重者加半夏10g。用法:配伍上述药物后加水煎制,流汁200mL,嘱患者每天分为2次饮用。
1.2.2 穴位贴敷 贴敷方组:吴茱萸10g、制附子10g、肉桂30g、花椒30g、肉豆蔻30g、丁香30g、补骨脂30g、桂枝30g、五味子30g。制作方法:将以上药物打成粉末,与少量姜汁调和为糊状,均分为69分备用。用法:选取患者的神阙、中脘、足三里、脾腧、胃腧诸穴,用胶布将药糊妥善固定于穴位,贴敷3h后将之取下。
患者均进行42d的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用药前后帮助患者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估。结合患者治疗后病情和症状积分变化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患者治疗后相关体征、症状消失,有95以上的症状积分降低,评估痊愈;患者治疗后相关体征、症状显著改善,有超过70%但不足95的症状积分下降,评估显效;患者治疗后相关体征、症状减轻,有超过30%但不足70%的症状积分下降,评估有效;患者治疗后相关体征、症状无变化,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不足30%,评估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胃炎有病因复杂、病程长 、治愈不易的特点,免疫功能、环境、Hp感染、胆汁反流、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等与疾病发生、进展诱因密切关联。中医对慢性胃炎有独到的认识,将此症归为“胃痞”、“胃脘痛”.“胃痛”“吐酸””呕吐”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为常见病因,而脾胃虚寒是常见的证型,是多种因素造成患者中焦虚寒、脾胃虚弱,造成胃失温养,常见如此而发病,其发病多见胃痛,喜温喜按,遇冷胃痛加重,得温痛减,口渴喜热饮,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泛吐酸水,胃脘嘈杂,时有呕吐等,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此证型主要为虚症,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补虚固本、和胃止痛、温中健脾[2]。黄芪建中汤常用以治疗此类患者,该方组有缓急止痛、温中补虚的效果。其内黄芪能益气、健脾;白芍能止痛柔肝,补血养血,可促进腹痛症状缓解;饴糖能缓急止痛、补益脾胃;生姜能温暖脾胃;桂枝可辛散升举、温阳化气;大枣能益气补脾;甘草能促进主要调和。
穴位敷贴是中医常用的内病外治手段,基本理念是通过药物对机体特点穴位产生刺激,促进药物更快吸收指导内脏,同时对脏腑、经络的技能进行调整,获得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等诸多功效[4]。
参考文献
李力,周晓玲,税典奎.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8):471-472.
韦斯总.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6,3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