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瑀桐 张敏 庞伟
【摘 要】:目的:观察全身振动训练用于痉挛型双瘫患儿对其评估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入2018.9-2019.9我院接纳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确定分组,常规组及全身振动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训练,全身振动组则给予患儿常规训练同时进行全身震动训练,对比两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对比,结果提示为全身振动组显著更高(P<0.05),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为全身振动组明显更高。结论:给予痉挛型双瘫患儿全身振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其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身振动训练;痉挛型双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痉挛型双瘫常用治疗方法为康复训练,但实际效果有限[1]。全身振动治疗脑瘫临床应用较广,其具有无创、简单等优点,但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成人脑瘫,关于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研究较少,本文为弥补研究空白,进一步探析全身振动训练用于痉挛行双瘫患儿对其活动能力、平衡能力的影响,收集本院患儿60例完成对比研究,详情下文见。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8.9-2019.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纳入,纳入标准为:(1)满足痉挛型双瘫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2)GMFCS评定为Ⅰ-Ⅴ级,年龄在4-6岁之间;(3)认知良好,可听懂简单指令;(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治疗时间满3个月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合并骨关节疾病等严重并发症;(3)认知能力不足。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常规组及全身振动组各30例,常规组男女之比为16:14,平均4.56±0.26岁,全身振动组男女之比为17:13,平均4.61±0.29岁,组间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且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康复训练:给予利用被动活动、负重等方法降低患儿肌张力,提升拮抗抗肌肌力,利用主动运动、跟腱牵拉提升踝关节活动度,指导患儿进行下肢外展、足背屈,纠正其尖足姿势异常。利用石蜡疗法进行治疗,将蜡饼敷在腓肠肌处,持续0.5h,每周共计5次。对患儿拮抗肌股四头肌、拮抗肌胫骨前肌进行电刺激,频率控制为1Hz,脉宽设置100ms,20min/次,每周共计5次。
全身训练组在康复训练: 应用中国郑州羽丰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身振动训练仪。治疗前向患儿家长或亲属说明仪器的使用和训练方法,并要求患儿家长或亲属积极配合。启动振动训练仪,设定振动频率为 20 Hz,振动时间设为 2 min/次。患儿采取站立位,膝关节屈曲,躯干略微前倾,双手抓扶保护杆,不能独站的患儿可由患儿家属扶持保持站立体位,每组结束后休息 1min,共 3 ~ 4 组。患儿每周均接受 5 次振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1.3.1 利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共14个评分项目,每1项目分值为0~4分,获得分值越高则平衡功能越强。
1.3.2 利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身振动组与将常规组平衡功能评分对比
全身振动组治疗后BBS平衡功能评分为23.69±4.33分,常规组BBS平衡功能评分为20.04±3.06分,全身振动组治疗后BBS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t=3.771,P=0.001)。
2.2 全身振动组与常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全身振动组ADL评分为64.17±4.78分,常规组ADL评分为50.63±3.64分,全身振动组ADL评分显著更高(t=12.344,P=0.001)。
3 讨论
脑性瘫痪即为脑瘫,为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发育障碍及活动障碍综合征,此病为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及胎儿。痉挛型双瘫占全脑瘫痪1/3,本病发生后患儿独立行走能力受限,需及时给予治疗纠正[2]。
痉挛型双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下肢活动受限、尖足、足内翻等,针对患儿主要症状表现给予多种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儿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过效果有限,需进一步探索现相关治疗方法[3]。
全身振动训练时通过振动台对患儿进行振动刺激,以振动信号激活患儿肌肉内相关感受器,继而激活患儿运动单元[4]。临床应用中可通过振动肌肉可帮助患儿大脑神经功能完成重建,通过抑制下肢屈肌群兴奋性减低肌张力,激活患儿腱器提高其伸肌活性,并可减少拮抗肌之间的活动,恢复屈肌及伸肌间平衡[5]。本次将全身振动训练用于痉挛型双瘫患儿治疗中总体效果显著,结果显示全身振动组BB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给予痉挛型双瘫患儿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显著,对其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李晓捷.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策略[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01):11-13.
李文霞, 高超, 张会春,等. 活动平板训练联合针刺推拿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8, 24(3):115-117.
孟静, 李晓捷, 邱霞, 等. 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瘓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 8(2):144-147.
孙良文 , 刘淼 , 卢敏 ,等. 交替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7):520-522.
谭景旺 , 吴雪萍,等.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功能和慢性疾病影响的研究与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 21(8):1288-1293.
刘文. 全身振动训练在运动康复中的研究现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 7(12):8-9.
罗炯, 欧阳一毅. 全身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对能量消耗的影响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 51(6):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