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研究

2020-05-14 07:26张京斌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特点心律失常

张京斌

【摘 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行组间比对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其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2

在临床中,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中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类患者大多都会出现心痛、气促、胸闷等方面的问题[1],十分严重的还会引发心力衰竭,最后,出现死亡。心律失常会单独出现,也会与其余心血管类疾病一同出现,所以,立即且高效地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关键。以往临床中大多借助胺碘酮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控制。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5月结束,根据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2-80岁,均值(68.3±3.7)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3-81岁,均值(67.9±3.8)岁。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也支持研究;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强心剂、抗感染以及利尿剂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诊疗方案,给予胺碘酮(该药由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52294,规格为0.15g) 治疗,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初始剂量取药75mg加入到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ml当中进行静脉滴注,10min之后以1.0-1.5 mg/min的维持速度继续静脉滴注给予,后续可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将滴速调整为0.5mg/min。

1.3 评价标准

(1)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疗效:显效:在治疗结束后,各项临床表现与症状基本上得到消退,心电图回归正常,心率每分钟低于100次;有效:在治疗结束后,各项临床表现与症状、心电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改善,心率下降高于20%;无效:没有达到以上各项规范[2]。

(2)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以前、治疗后其各项心功能指标,在这其中,各项心功能指标主要就包括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包括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上述数据统一由()的方式呈现,采用t检验,当最终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时代表该项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详见表1,数据行组间比对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

在治疗以前,观察组CO、LVEF、LVEDD依次就是(3.0±0.9)L/min、(38.3±8.5)%、(62.2±5.1)mm,对照组CO、LVEF、LVEDD依次就是(3.2±0.9)L/min、(38.3±8.5)%、(62.2±5.1)mm,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CO、LVEF、LVEDD依次就是(4.7±0.3)L/min、(57.9±7.1)%、(43.3±4.2)mm,对照组CO、LVEF、LVEDD依次就是(3.4±0.8)L/min、(44.3±7.6)%、(53.5±4.4)mm。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行组间比对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3 讨论

临床中,心律失常的总发病率较高,且其还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血管类疾病,好发于许多器质性心脏病人群中,发病十分突然,且病情会十分迅速地进展,如果没有立即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出现死亡。在临床中,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主要就包括了药物、手术、除颤等,尽管非药物治疗所得到的效果已经被肯定,但是,其总的普及率较低,药物治疗依旧是这一疾病最为核心的治疗方式。

胺碘酮指的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其可以对心脏中的多个离子通道进行一定程度地抑制,非竞争性地对β受体进行阻滞[3],促进电生理效应更为稳定,进而对心室肌、心房肌等所具有的有效不应期、动作电位进行延长,让窦房结本身的自律性、传导性等都得到下降,消除心脏所出现的折返激动;此外,胺碘酮还能够扩张冠脉血管,减少外周血管阻力,进而把血压控制到正常的范围中,且冠状动脉输出量也有所增多[4]。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其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徐海涛. 分析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1):83.

徐桂安.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 v.41;No.226(02):178+180.

李新源.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与治疗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1(19):160.

唐杨, 王春雷, 刘林琼.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1(14):53-53.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临床特点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