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荣华
庚子年春节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民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Ι级响应”中冷静地居家过节,全体中国人都经历了一场没有模拟的“大考”。对于教育人而言,这一猝不及防的“暂停”,也让我们得以冷静审视教育,想想诸如“让灵魂跟上脚步”等问题,引发更多深层次的反思与内省。
2020年 2月 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L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科技[2020]2号 ),文件旨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破除论文 SCL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若干意见》指出:“目前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 SCL论文的异化现象……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和急功近利等问题”,要注重“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2020年 1月 30日,科技部《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倡导“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这些文件,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价值导向,对于当下科研机构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无针对性、指向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此,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亦然。当下,对于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普遍有如下共识: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越来越需要教科研理论的支撑,教育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科研的指导,办学品位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科研的武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教师参与教科研来实现。这样的共识,是始终将教科研与中小学教育的“真问题”捆绑在一起的,是始终指向改进并优化实际工作的。然而现实中,中小学教科研价值追求扭曲、急功近利等问题也同样存在。在研究价值取向上,较少关注所做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价值,导致在研究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背离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真谛,背离了中小学教科研的本质精神。
中小学教科研与教育实践要从分离走向融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与教科研的关系,促使教育教学与教科研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真正发挥教科研的带动作用。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紧密融合,可以确保在教育实践行动中对教科研工作加以修正,切实提高教科研的應用价值,也会更有利于教科研成果的推广,真正实现“教研问题来源于实践,解决办法生成于实践,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中小学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往往首先来自于研究,其设计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与教科研活动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小学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一边做调查、实验、研究,一边进行教育教学改进,甚至改革,这样既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但促进自身对理论的理解,而且促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应该是中小学教科研的价值取向。
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是啊,中小学教科研是一条漫漫长路,沿途风景迷人眼,但是,我们需要不忘教科研的“初心和使命”,让灵魂跟上脚步,让教科研紧贴课程和课堂的大地。这样,教育的风景也许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