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红 胡瑞康 张志豪
摘 要: 面对综合因素的作用,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比较激烈。本课题组选取T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二、三年级(含专转本)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其就业与创业观现状,提出如下建议: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应掌握消除浮躁、焦虑、恐惧及自卑心理的技巧;强化创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引导,鼓励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史为镜,做好“时事宣传教育”,弘扬榜样文化;倡导“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精神,将爱国思想、创新精神教育等,有意识地融入教学指导内容。
关键词: 爱国思想 应用型高校 就业与创业 调查与指导
一、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
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内容十分广泛,不同时期,爱国主题和内容不同:古代主要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近代是“救亡图存”,当代是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爱国主义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神圣职责的“政治情感”、以促进民族振兴为价值目标的动力、以承载人民幸福为基本要求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人们对故土家园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热爱自己的祖国并自愿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而献身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抽象的情感和精神,实际教学中通常被视为一个统合性概念免不了流于形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2019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既充分彰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涵养新时代国民心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选择。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往往伴随着精英研究型大学和其他二、三流大学的日渐分化。学校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与此对应,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經历了前所未有的跳跃式、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内部的分层,即进入三种不同层次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精英高校,“211大学”和其他非“211大学”),内部分化不断加速。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现状调查
课题组选取T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二、三年级(含专转本)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其就业与创业观的现状并系统分析原因,以正确引导今后就业与创业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另外,本课题组还对部分大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一些相关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的现状。
在问到“关于大学生择业,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时,有52.73%的同学选择“个人需要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要”,36.36%的学生选择“社会需要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要”,只有10.91%的学生选择“国家政策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要”选项。在问到“你对创业有兴趣吗?”时,有48.39%的同学选择“比较感兴趣”,32.26%的学生选择“非常感兴趣”,16.13%的学生选择“不太感兴趣”,只有3.23%的学生选择“没有兴趣”选项。问到“如果你想要创业,会选择从哪方面入手?”时,有35.48%的同学选择“电子商务”,25.81%的学生选择“生活用品”,19.35%的学生选择“经营管理”,9.68%、3.23%和6.45%的学生分别选择“生产技术”“科学理论”和“其他”选项。对于“你有没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这一问题,有64.52%的同学选择“有过想法但没有付诸过行动”,16.13%的学生选择“有过想法并付诸行动但没有成功”,12.9%的学生选择“有过想法并付诸行动且成功了”,只有6.45%的学生选择“没有过想法”选项。对于“你的创业创新阻力来源于?”这一问题,有48.39%的同学选择“经济状况”,32.26%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经验”,16.13%的学生选择“害怕失败”,只有3.23%的学生选择“专业知识”选项。对于问到“你认为大学生创业容易成功吗?”时,有74.19%的同学选择“很难成功”,19.35%的学生选择“比较容易成功”,各有3.23%的学生选择“不可能成功”和“很容易成功”选项。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的特征。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理性就业观,但是一些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工资、福利待遇”,就业态度更偏重于满足个人需要,欠缺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业趋向与国家的就业指导存在明显背离;片面追求工作上的舒适,接受较落后环境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不足;普遍重视就业与创业的信息与指导,创业愿望较强,创业目的倾向性明显。事实上,由于我国当前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本风险意识等因素,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很多,真正行动起来的少。一些大学生仅仅把创业和参与创业当作丰富课余生活的一种方式,不是当作毕业后的重要选择。此外,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存在如“诚实守信”“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形成的原因。
本文所述的就业与创业观是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如何看待职业选择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上的具体反映,究其原因必然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市场化改革带动的社会结构分层,以及高等教育分层,使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模糊认识。在调查中问到“你觉得社会公平吗?”时,一些学生选择“不公平”,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不好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社会多种思想文化思潮交替碰撞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不强。
其次,中国的教育改革动力多来源于政治,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契合时代要求。一般来说公共基础课、通修课程占比较大,反而体现各专业特色及差异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不足,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应用型高校文凭,这一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竞争性场域中失效。此外,应用型高校实验课的硬件条件配置要求较高,从减少耗材等节约运行成本及降低风险的视角,学校有意无意地压缩其课时及默许一些“水课”。加之与高校扩招模式伴生的如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不足等问题,导致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位、满意的经济收入不太容易,出现“毕业及失业”的现象。
再次,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价值观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民族国家精神。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下,一些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文化及腐朽价值观念的影响,有可能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发生偏差。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引导
青年大学生在社会教育环境的保证和家庭经济的资助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择业是以特定的身份,依靠自身知识和能力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具体地展开工作,在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报酬。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教师应掌握消除浮躁、焦虑、恐惧及自卑心理的技巧,强化创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做好“时事宣传教育”,弘扬榜样文化,倡导“尚武精神”,有意识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
(一)指导教师应掌握消除浮躁、焦虑、恐惧及自卑心理的技巧。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总是在求新与守旧、优越与自卑、求异与从众、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形成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择业过程中的浮躁、焦虑、恐惧及自卑心理一方面是青年期固有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良好心态,克服不怕苦思想的影响,扎根基层实现人生理想,在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找寻最佳位置;指导老师要无私奉献,思想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掌握消除择业焦虑、恐惧及自卑心理的技巧。
(二)强化创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引导,鼓励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相对传统经济,知识经济实现了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的转变。创新能力是民族的灵魂,是竞争的核心。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来说,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世界各国科技较量日益加剧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及成长。正如“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抵制“市场换技术”的诱惑,他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交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必须要贡献时间和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经济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回报、个人满足和独立自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应用型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基于办学定位、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的特征,应用型高校指导老师强化创业教育不仅适应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及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与其与人分享就业蛋糕,不如自己做一个蛋糕。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需注意的事项有:a.与高新技术创业挂钩,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b.靠自己的智慧天赋和勇气努力把握商机;c.关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创业选择有七大建议:a.大型不如小型;b.重工不如轻工;c.用品不如食品;d.“做男”不如“做女”;e.大人不如孩子;f.综合不如专业;g.新建不如租赁。
(三)以史为镜,弘扬榜样文化,做好“时事宣传教育”。
榜样是高尚道德、先进思想与社会价值观的现实化、具体化与人格化。榜样文化推崇先进典型代表,这些先进代表的思想行為、美德品格展现了当前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榜样文化不仅能帮助大众丰富精神内涵、开启智慧,还能帮助群众塑造人格,增强精神动力。在弘扬榜样文化时,我们可以借助相关媒介、利用具体案例,有目的地传播并践行,让学生耳濡目染,进而营造向榜样学习的校园氛围。在生成榜样文化的过程中,运用榜样的引导教育功能,不断总结、传播、挖掘文化力量,可以形成先进的规则制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唐太宗曰:“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深远流长、亘古不熄。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忠将岳飞,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中华民族苦难之际,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身殉国的邓世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瑾,近代更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投身革命、奋不顾身。毛泽东在民族危难之时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学习、敬仰、效仿榜样文化,鼓励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特别是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中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现有守岛卫国32年的江苏省“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李保国、黄大年、钟扬等为代表的当代导师。“时事宣传教育”对今天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让他们成为激励一代代人的时代楷模、社会脊梁。
(四)倡导“尚武精神”“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全球化弱化了价值观中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意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越是全球化,越应该增强青年学生的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国家精神。指导老师应把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引入进来,倡导“尚武精神”“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尚武精神是具有刚毅执着、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特征的民族传统精神品质。孙子认为最好的战争结果是不通过战争就让敌人屈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加强调充分的备战,以强大的威慑力量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即“尚武”目的不是“炫武”,而是“以武止战”。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国家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做出发展“两弹一星”的重大决策,正是因为有了“两弹一星”,才使中华民族真正立于世界之林,世界上再无人敢轻视中国。
教书容易,育人难。正如最贴近现实生活的爱国主义践行者艾青曾说道: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五千年历史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的伟大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每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5.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6.
[3]邓维娜,杨俊杰,肖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4]饶盛,王娟.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认同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5]王晓冬.爱国主义思想传播如何更鲜活[J].人民论坛,2018(2).
[6]刘建军.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2(4).
本文系2018年度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社会阶层再生产机制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三观再认识”(课题号:1677771843y)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蓝墨云班课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课题号:2019JSJG318)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也是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3906030Y)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