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张幸 刘家兴 詹清光
摘 要: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然而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课外科研基地班”,结果表明,课外科研基地班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课外科研基地班有效整合了学院科研资源,营造了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增强了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提高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的果实。在科技迅猛更迭进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劳动者。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力[1](289-291)。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外科研基地班的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国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客观问题,如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弱、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氛围不浓、师资紧缺、经费保障不足等[1](289-291)。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始于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创设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之后美国高校纷纷效仿学习,1990年伯克利大学在本科生科研训练方面形成了著名的“伯克利模式”,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较晚,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逐步开展起来[1](289-211)[2](176-177)。
我国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意识起步晚,但高校和社会从未停止过探索。进入新时代,国家社会更加重视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配套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有效措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都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科技创造的素质。高校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增加投入和创造有利条件,重视实验课程建设、建立大学生科研实训基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大学生科研立项计划,促进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素质。比如,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陶瓷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京学院理学院依托科研平台训练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3](62-63)(4)(162),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采用引导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5](31-33),东北大学建立基于科研训练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6](102-105)。
根据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第二课堂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探索出一种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模式——“课外科研基地班”。本文将介绍该模式的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为其他高校二级学院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一定借鉴。
二、课外科研基地班建设思路
1.搭建平台
高校科研团队与本科生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问题。教师的课题研究需要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有意向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本科生的学习重点在课堂,学生对学校已有的科研团队的攻坚方向、实验平台、可接受本科生参与课题的情况了解甚少,学生很难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科研方向,并开展实践。因此,迫切需要搭建一个中间平台,架起桥梁,畅通科研团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获取,促进双方结对,并能持续为之提供服务。
2.整合资源
现有资源丰富,用于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资源不足。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教育资源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科学研究资源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科研经费大幅增加,实验设备越来越先进和完备,高水平人才云集,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以2019年为例,生命科学学院专任教师超过110人,高级职称教师78人,10个省级、2个市级教学科研平台,2019年获批市级以上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3千万元。国家和社会将科研经费化整为零分配到高校每一个科研团队,我们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化零为整,利用分散在学院各个科研团队的科研资源,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让大学生加入科研团队,进入科学研究基地,共享资源。
3.科学规划
任何一项长期的工程都需要科学规划,提前布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久久为功。要从培养方案明确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施途径,注重科研训练的内容,建立联动机制,成立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优秀指导老师和学生奖励机制,在学年评优、相关推优评比、保研政策、教师工作量认定等方面给予认定和考虑,建立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热心投入的良性激励机制。同时,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做科学规划,量身设计理论课程体系,课题开题时的论文检索、中期的课题进展检查展示、课题结项的总结,以及成果孵化和转化等不同阶段,都开设对应的理论课程,邀请学院并在立项的项目中谋划培育华南师范大学“挑战杯”金种子项目、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賽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