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 助力学本课堂

2020-05-14 13:26张良权
考试周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要工作就从原来的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使学生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知识的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相信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时机,巧设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对这方面的教育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过渡处设问;矛盾处设问;重点处设问;变通处设问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小学阶段中的基础学科,有效的学习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数学思维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小学生处于思维快速发展时期,教师应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中适宜地进行问题的设置,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序地探究问题结果,从而不断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住知识;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体验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显现。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这些方面:一是重讲轻思,学生没有自主吸收知识。这方面的问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带来的弊端。一节课40分钟,老师讲课的时间占到90%以上,又受限于考试进度和课时要求等方面的限制,老师常常是一节课一节课地不休息式的讲课,带来的效果却很多是:学生只记住了结论,不会思考推论的过程,也没有花时间好好想想老师们讲了什么知识。二是师主生次,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培养要求中,质疑精神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甚至当学生有一些质疑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式地否定学生,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带来的结果便会很不理想。

基于以上所提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笔者依托课题“以学为中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出发点,认为巧妙学会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解疑意识,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从“过渡处设问、矛盾处设问、重点处设问、变通处设问”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 过渡处设问,以旧引思

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补充,教师在教学导入时,以旧知识的复习与问题的设置作为出發点,不仅使学生在探究过程打破了原有的陌生感,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识,并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过渡处设问”不仅有在知识过渡处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意思,还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课与课的衔接处,我们都知道对于新课讲授来说,课程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处巧妙地设置问题除了会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之外,还可以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能够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导入时,采用新旧知识的对比问题展开教学,“买一支铅笔1元,一支钢笔2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对整数加减法原有认知的水平上回答:“21元”,再次提出问题:“由于文具价格调整,一支铅笔1.5元,一支钢笔18.8元,现在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体验感知问题的不同,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产生思维联想,于是展开分析与计算,得出运算的方法。

但是,设问并不是无所根据的,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避免打击学生,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在设置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以旧引思,不断地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为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为新知的探究指引方向。

二、 矛盾处设问,以疑激思

知识是在疑问与解析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获取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时,应捕捉到学生的矛盾思维,使学生与原有认知产生思维碰撞,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达到问题设置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老师出示五年级学生参加四个校级兴趣小组情况的四张单式统计表,让学生根据四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回答问题。教师先出示几个从单式统计表能直接看出答案的问题,接着,教师又问道:参加四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当学生无法直接从单式统计表中找到答案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那么快找到答案?那么如何才能够一眼看出来呢?伴随着学生思维矛盾的产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解决矛盾的交流活动中,形成把四个单式统计表合并在一个统计表上的解决思路,从而逐步形成复式统计表的雏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

“矛盾”是让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一大原因,主要看学生对待“矛盾”的态度。很多学生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就翻过去,然后长此以往自然影响了学习成绩,而数学是一门非常精细的学问,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的细心、耐心而且有恒心的习惯。在矛盾处设问,不断地引导学生直面自己所疑惑的难题,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打破了原有零散的知识思维,体会了数学符号的相互转化过程,从而灵活地运用这一思维过程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 重点处设问,引人深思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知识,也是引导学生需要基本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方面,更要关注把问题的设置转向重点内容处,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能深入地思考探究。

例如,在进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首先以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提出问题:“零上35度,我们通常表示35摄氏度,零下10度怎么表示呢?”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对负数初步产生认识的表象后,再次提问:“同学们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说出负数如何应用的吗?”,引发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思与体会,不仅突出了本章节的重点,而且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实现了教学目的。

重点处设问除了可以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认为也很适用于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所谓的重点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部分,也是在考题中经常呈现的部分,用问题设问的方法引导着学生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紧迫意识,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 变通处设问,诱导拓思

很多人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要搞“题海战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要更多的是凭借着对题目的熟悉感。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对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时,要善于在变通处进行设问,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变通性,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基于学生对长方形面積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学习,首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并求出面积”。部分学生是沿着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移补到右边拼成长方形,部分学生是沿着任意一高剪成两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再通过分析得出面积。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或者有着相似性时,我们可以大胆地相信学生有解决这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能力发挥提供平台,设置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启发诱导学生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同的角度得出问题的结果。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头脑中是不是已经建立了知识网络,要能够举一反三,透过问题的现象看本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之外,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追问”艺术能够更好地发挥设问的效果。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有时会凭借着“直觉”,这也就说明有一部分的学生其实并不完全理解知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采用追问的方法。例如,当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再更加深入地循着学生的想法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之外,还能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思维上可能存在着什么样的误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灵活巧妙的问题设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教学有效展开具有促进优化作用,因此,教师应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地思考问题设置的时机与方向,如:“过渡处设问、矛盾处设问、重点处设问、变通处设问”等,充分调动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拓展,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真.“设问促启发”模式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面的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9):117-118.

[2]李芸.回归数学教学的应然世界: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二度设问”技巧[J].数学教学通讯,2017(4):39-40.

[3]齐宽祥,鲁玉慧.精心设问 有的放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小学数学教育,2015(19):19-20.

[4]唐晓甜.“以问导学”教学模式视野下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状况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5]沈海林.有效设问,师生互动: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9):45.

[6]连统民.小学数学课堂设问艺术谈[J].教育评论,2001(4):101-102.

作者简介:

张良权,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山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