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强,纪范霞,陈 林,吴 戈,陆雅席,杨 苹,李晓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高,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情志障碍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的特点[2]。冠心病与抑郁症合并发生,形成了新的疾病特点,国内有学者提出“双心疾病”的概念,即心血管与心理精神共病。目前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3]。近年来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体现出疗效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因此中药复方有望成为治疗“双心疾病”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组于2018 年6 月至2019 年9 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9 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门诊就诊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 例;年龄45~81(64.17±11.31)岁;病程0.4~18(12.27±4.21)年。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9(62.52±10.81)岁;病程0.5~20(13.02±4.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4],诊断要点:有或无心绞痛发作史,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心电图检查有典型的ST-T 段缺血改变;运动负荷试验阳性;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1 支≥50%狭窄病变。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 分或(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3 分,SAS、SDS量表自评问卷分值乘以1.25作为标准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冠心病、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有滥用或依赖吗啡类、酒精等病史的患者;双向情感障碍、痴呆及严重精神病患者;研究者认为因其他原因不宜参与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治疗予抗心绞痛、扩张冠脉、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治疗,予消心痛、盐酸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轻度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案主要以鼓励、劝导、倾听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心理疏导,以降低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氟西汀、丙咪嗪、5-羟色胺等。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柴胡疏肝散,处方:柴胡15 g,白芍15 g,枳壳10 g,香附10 g,川芎10 g,陈皮10 g,丹参15 g,白术15 g,茯苓10 g,全瓜蒌10 g,甘草10 g。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结果及SAS、SDS评分。
1.7 疗效标准
1.7.1 临床疗效标准[6]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心电图检查有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1.7.2 心电图疗效标准[6]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ST 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 mV 以上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1.7.3 SAS、SDS 评分标准[5]SAS 评分标准:问卷所得分值乘以1.25 为标准分,标准分截断值为50 分。SDS 评分标准:问卷所得分值乘以1.25 为标准分,标准分截断值为53分。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SAS、SDS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SAS、SDS 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SAS、SDS 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SAS、SDS 评分评分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③P<0.01;与对照组同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④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30 30 SAS评分治疗前65.09±6.09 64.02±6.00治疗后44.85±5.49①③49.45±5.64①治疗前后差值20.24±5.46④14.57±5.99 SDS评分治疗前67.61±6.57 66.93±6.22治疗后48.66±6.67①②52.83±6.21①治疗前后差值18.96±4.15④14.09±6.06
中医文献中没有冠心病、抑郁症的病名,可将之归属于中医“胸痹”“郁证”的范畴。其病位主要与心、肝两脏相关。心属火,肝属木,母子相生,其气相通。《薛氏医案》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凡心脏得病必先调肝。”在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本草问答·上卷》曰:“心火生血尤赖肝木生火。此是虚则补其母之义,故温肝即是温心。”病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影响,如《杂病广要·惊悸》载:“有因怒气伤肝,有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不足,又或嗜欲繁见,思想无穷,则心神耗散而心君不宁,此其所以又从肝胆出治也。”由此可见,肝的疏泄功能在郁证、胸痹的发生发展及病情的转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在于气血亏虚、痰瘀阻滞,强调肝郁、脾虚、血瘀三者的转化[7],对此类患者进行辨证表明肝气郁滞、气血瘀阻兼痰浊为其共同病机[8]。
如上所述,课题组认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痰瘀交互、心血不足。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脾密切相关。基于这一认识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丹参、白术、茯苓、全瓜蒌、甘草等11 味药物)。方中柴胡功善条达肝气而疏郁结;川芎活血化瘀而止痛,又助柴胡疏肝行气解郁,合柴胡气血同调共为君药。香附助柴胡疏肝行气解郁,并有止痛之效;丹参功擅活血化瘀,为治疗血瘀之心胸疼痛之要药,亦有清心除烦之功,助川芎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力;全瓜蒌化痰散结,宽胸利气以开痹,为治胸痹之要药,三药共为臣药。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配伍,养肝体助肝用,且可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合川芎、丹参养血和血以宁心;白术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陈皮理气醒脾,燥湿化痰,既可助全瓜蒌化痰,又能行气,使气行则血行,气化则湿祛痰化,增强祛痰化瘀之力,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增强缓急止痛之力,合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脾健湿祛则痰无由生,杜绝生痰之源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心、肝、脾三脏同治,气血、痰湿同调,通补兼顾,活血化痰而不损其正气,疏肝健脾而不助其瘀塞,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痰、养血宁心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SDS、SAS 评分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观察病例样本较小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