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举,刘佃温,刘俊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8)
临床上把4~6周仍未愈合的创面称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较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学常采用外治法治疗[1]。由于肛周创面容易受到粪便污染,因此肛周慢性创面的形成几率较高。肛周慢性创面生长缓慢、延期愈合,是临床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2]。临床对一些新鲜创面及手术切口常采用传统干纱布覆盖换药治疗,创面往往能够自然修复;对于慢性创面,尤其是肛周慢性创面,由于容易受到粪便的污染,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则收效甚微[3]。在临床治疗肛周慢性创面的过程中,可借鉴湿性敷料覆盖愈合的概念,2018年6月—2019年6月,笔者采用疮愈膏外敷治疗肛周慢性创面3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或门诊肛周慢性创面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平均 (39.7±5.6)岁;病程平均 (41.8±6.2) d;创面面积(5.15±0.64) cm2。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平均 (38.6±5.9)岁;病程平均 (42.1±7.2) d;创面面积(5.09±0.75)c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参照文献[4]并结合专科情况拟订肛周慢性创面诊断标准。①肛周疾病行手术治疗后,排除复发和器质性因素,5周后创面仍未愈合者;②创面未完全愈合,肉芽色暗,四周淡红;③创面触之较硬,无弹性,表面颗粒感明显,颜色暗红,粗糙碍手。
按照参照文献[5]制订。①年龄18~65岁; ②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符合肛周慢性创面诊断标准者;④肛周创面面积>3 cm2,<8 cm2者。
按照参照文献[6]制订。①经相关检查发现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者;②患有结核、严重贫血、慢性糖尿病,以及维生素C缺乏症等影响术后愈合者;③女性处于生理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特殊时期者;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两组患者均用纱布反复涂擦肛周慢性创面,使之露出新鲜创面,排便后温水坐浴15~20 min后常规肛肠外科换药。治疗组将厚约1 mm纱条(2 cm×5 cm)浸透于疮愈膏中,然后将纱条均匀覆盖创面,疮愈膏药物组成:熟石膏30 g,血竭10 g,珍珠10 g,制乳香15 g,制没药15 g,冰片8 g,海马6 g,儿茶10 g,琥珀15 g。每日1次。疮愈膏研细末加入麻油赋形剂混制而成。对照组将湿润烧伤膏(由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Z20000004,20 g/支)均匀涂抹于纱条上覆盖创面,每日1次。
两组换药后均用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告知患者调畅情志,清淡饮食,适量活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从换药第1天起至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为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标准为创面平整,无渗出液,上皮覆盖,完全纤维化。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订。治愈:创面完全愈合,无残留。有效:部分创面未愈合,肉芽颜色淡红。无效:创面无愈合,肉芽灰白,伴局部渗出液。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肛周慢性创面患者疗效对比 例
见表2。
组 别例数创面愈合时间 治疗组3111.25±1.07∗∗对照组3115.18±1.63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肛周慢性创面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肛周慢性创面形成除了一些内在因素,如感染、缺血、异物、营养不良、瘢痕体质、年老体弱、糖尿病等[8]外,还包括一些特殊因素,如创伤的部位、创面的污染、换药频率等,诸多因素均会对创面的愈合产生影响。
正虚邪实是形成肛周慢性创面的主要因素之一。病因病机为外来伤害,耗气伤血,气血两虚导致血瘀发为本病,补虚和活血化瘀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9]。《外科心法》记载:“凡创口不合,气血俱虚也。”《外科正宗》记载:“溃脓之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法当纯补。”说明慢性创面的形成多与气血亏虚有关。治疗方法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指出补其不足,补益气血阴阳是治疗虚损疾病的根本大法,肛周慢性创面的气血两虚补益也应采取此法。创面修复属于外科范畴,《医学流源》记载:“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理瀹骈文》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可见中医外治法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对于肛周慢性创面的治疗应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和祛腐生肌的治疗方法。将中草药按比例调配外敷于创面,药物经皮透入,加速坏死组织脱落,抑制组织异常增生,生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创面愈合环境,促进成纤维细胞增值,促进创面愈合,同时避免再次形成慢性创面[10]。相关研究[11-12]表明:将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外敷肛周创面,同时保持局部湿润环境,能促进创面组织中 VEGF-mRNA 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纤维组织增生,加速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煨脓生肌相当于西医湿性愈合,是运用中药制剂外用于创面,渗透到创面下,使创面周围气血通畅,气血充足载毒外泄,补虚活血改善局部血供,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目的。煨脓生肌法符合中医学的“有土无水万物不生”的理论,创面的生长是由气血化生而成的结果,气血通畅,腐肉消退则新肉自生[13]。疮愈膏基于煨脓生肌理论组方,既要祛腐产生“脓”,又要“脓”促生肌。疮愈膏中海马拔毒散结;血竭敛疮生肌;珍珠解毒生肌;琥珀活血破瘀;儿茶敛疮生肌;制没药、乳香活血止痛;熟石膏收敛生肌,减轻海马、琥珀毒性;冰片祛腐止痛。诸药合用,拔毒散结祛腐,敛疮活血生肌,同时具有止痛作用。现代药理[14]表明:海马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止痛和类激素样作用;血竭[15]中的龙血素和龙血皂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珍珠[16]含有的牛磺酸能够消炎、止血、镇痛。琥珀[17]、熟石膏都具有抗炎生肌、抑制细菌的作用;儿茶[18]具有抗感染、促进局部血运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制乳香、没药[19-20]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及止痛作用;冰片[21]具有抗菌止痛、提高其他药物利用率的作用。
肛周慢性创面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西医学以生长因子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未获得理想临床疗效。煨脓生肌理论在指导中医药外用治疗肛周慢性创面中逐渐显示出优势,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疗效,也为床治疗其他慢性创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今后更为全面、深层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次临床观察发现,疮愈膏外敷与湿润烧伤膏外涂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肛周慢性创面愈合,但疮愈膏外敷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