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评估及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2020-05-14 09:28李培超许德江郑秀玲黄天资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龄乘务员躯体

李培超,许德江,梁 国,郑秀玲,黄天资

(1.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铁路卫生监督所,山东 济南 250001;2.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山东 济南 250001)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客货运量的持续増长,对铁路一线职工管理模式和职业技能要求也发生较大变化。铁路职工工作负荷增加、安全责任重,各类心理问题也逐步显现,对其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效率有所影响,易产生隐患[1]。为此,研究通过评估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发现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一线职工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风险给予预警,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18年某铁路机务段一线职工为调查对象,排除调查前6 个月内受过重大精神或躯体创伤者,共计420人。

1.2 调查方法

利用自评量表SCL-90 调查该铁路机务段一线职工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对比标准为中国人群SCL-90常模,对象为一线职工SCL-90 自评量表得分均分。量表采用1~5分评级,1为最轻,5为最重,最低分为90 分,最高分为450 分。总分超过160 分,或者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者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考虑筛选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问卷数据运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全国常模与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影响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一线职工心理健康风险预警模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调查结果

2.1 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

以金华等[2]1986年建立的SCL-90中国成人常模为参考依据。铁路一线职工SCL-90 总均分为1.53±0.55分,全国常模为1.44±0.43分。其中,铁路一线职工在躯体化、饮食睡眠情况、敌对、强迫症状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铁路一线职工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

2.2 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将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 个因子(躯体化、饮食睡眠情况、敌对、强迫症状)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现职工种、劳动班制、工龄等因素在躯体化、饮食睡眠情况、强迫症状3 个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不是影响敌对因子得分的因素,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表

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到:

在躯体化因子方面SCL-90 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包括:年龄30 岁以下职工与45 岁以上职工;学历为中专的职工与学历为大专、本科职工;高铁机车乘务员与列车乘务员、车站客运员、机关人员;长白班(日勤)职工与混班制;现职工龄在5年以下与20年以上职工。

在饮食睡眠情况方面SCL-90 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包括:年龄在20岁以下与50~55岁之间的职工;机车乘务员(高铁普客货车)与列车乘务员、车站客运员、机关人员;长白班(日勤)职工与轮班制、混班制;现职工龄在5 年以下与15 年以上职工。

在强迫症状因子方面SCL-90 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包括:机车乘务员与列车乘务员(高铁)、机关人员;动车普客货车3 类机车乘务员;现职工龄在5年以下与15~20年职工。

2.3 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0=阴性,1=阳性)为因变量,将影响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的年龄(20~25 岁=0)、文化程度(中专=0)、工种(货车机车乘务员=0)、工龄(5 年以内=0)4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初步建立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风险预警模型。

针对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得到χ2=11.561,P=0.021<0.05,故按照设定的检验水准α=0.05,方程中回归系数不全为0,所得到的Logistic 方程模型有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

通过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得到心理健康风险预警模型回归方程为

3 结论与建议

3.1 调查结论

铁路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方面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年龄30 岁以下职工与45 岁以上职工;现职工龄在5年以下与20年以上职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职工身体素质有所衰退,导致年龄大、工龄长的职工在躯体化因子方面得分较高。学历为中专的职工在躯体化因子方面的得分高于学历为大专、本科的职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近十多年来,铁路新入职员工学历起点即为大专,中专学历职工群体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上,由于不同学历间年龄主体不同,导致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铁机车乘务员较列车乘务员、车站客运员、机关人员在躯体化因子方面的得分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机车乘务室内空间狭小,座位缺少减振设施[3],高铁机车乘务员长时间在噪声和振动环境中工作,工作责任大,要求精神持续高度集中,且长时间保持固定操纵体位作业,导致其躯体化症状得分高,这与太原铁路局曹煜红等[4]研究结果一致。混班制职工比长白(日勤)职工在躯体化因子方面的得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混班制职工休息时间不定、体力和脑力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所致。机车乘务员与列车乘务员、车站客运员、机关人员在饮食睡眠情况和强迫症状方面SCL-90 得分有差异,这可能由于机车乘务员在其工作过程中存在行车安全责任、行车时限、随时接受命令等精神压力[5],加上轮班制,使其生物钟被打乱,加重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的发生[6]。

3.2 措施及建议

(1)重点关注工龄15 年以上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这一年龄段职工面临家庭压力,工作也存在疲劳倦怠。工龄与疏离和职业倦怠总水平在α=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7]。对发现有极端性格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应组织心理专家稳妥开展筛查鉴别、评估风险状况,对确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向主管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妥善处置,积极诊治,避免发生异常情况。

(2)重点关注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机车乘务员承担运输任务,由于其职业紧张状态高于其他工种,应给予机车乘务员更大的关注,利用风险预警模型科学预测并引导预警防范。但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预警指标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期实现风险识别关口前移,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3)重点关注混班制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混班制职工应劳逸足眠,特别是夜班倒班作业人员,调整好睡眠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科学制定作息制度,严格落实待班休息制度,保证每日足够睡眠时间,对于长期或习惯性失眠的应劝告就医治疗,并调整工作岗位。

4 结束语

铁路一线职工在躯体化、敌对、饮食睡眠情况、强迫症状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这与马丽华等[8]研究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年龄、文化程度、现职工种、劳动班制、工龄等因素影响职工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某铁路机务部门一线职工心理健康现状的调研和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职工的职业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期更加精准预警、干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实现风险识别关口前移,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猜你喜欢
工龄乘务员躯体
大韩航空取消“空姐”称呼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光影视界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飞机的型号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