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北招
摘要:文章指出,小学数学转岗教师要“把握认识规律,‘蹲下身来理解教材”“重视知识建构,‘蹲下身来创设情境”“放低教学姿态,‘蹲下身来平等交流”“重视课堂生成,‘蹲下身来机智处理”“注重评价方式,‘蹲下身来以评促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岗教师;教学策略
近几年,因工作需要,广东省清远市教育系统里的部分初、高中教师或小学非数学科教师转到小学数学教师岗位任教。为帮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成立了专项的课题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及时指导,大部分小学数学转岗教师学会了“蹲下身”来“读懂教材、读懂儿童、读懂课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快乐學习。
一、把握认识规律,“蹲下身”来理解教材
有些转岗教师两节课就教授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个月就上完了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究其原因,他们教学时把小学生当成初、高中生,没有把握和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缺乏感性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需要教师“蹲下身”,站在小学生的立场理解、挖掘教材,让学生在经历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在不断感知、感悟中理解知识内涵。
广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员鲍银霞老师指出:“教师要面向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应该因学生之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情,合理确定教学基点。
如宋升达教师在教授《比一比》一课前,了解到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大小,且较多地借助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本节课是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字大、数位多,比较的数的位数也增加了,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不再适用。宋老师把握住知识的连接点,在课前巧妙地设计了一道比较大小的口答题:37〇9、81〇100、87〇65、34〇37。
宋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脱离具体情境,根据数位多少或相同数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为这节课能用多种方法比较三位数、四位数的大小做了铺垫,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知识建构,“蹲下身”来创设情境
转岗教师认为小学的数学课堂过于花哨,数学味不浓;但直接出示例题,整节课围绕例题开展纯数学教学,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让学生建构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这需要转岗教师转变观念,“蹲下身”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和游戏,给学生以准确、清晰的刺激,使学生对知识有完整的了解。
如宋老师在《比一比》这节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了两个学习情境。第一个是提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学生回答“喜欢”后,宋老师说:“那我们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屏幕上播放我国几个名胜古迹的视频,最后定格在课本的四座名山,出示本节课的相关数学信息。这样的情境设计,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地投入课堂学习。
第二个学习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后,在学生感觉疲惫和思维有点混乱时播放一段总结“比较方法”的微视频,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调控了课堂纪律,又很好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三、放低教学姿态,“蹲下身”来平等交流
教学姿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言、手势和身姿的综合表现。大部分初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以师者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气氛较严肃,师生距离较远。这种教学姿态不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应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转岗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话语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就要“蹲下身”,在课堂上自然地与学生握握手、摸摸头、点点赞、微微笑,让知识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生成。
宋老师在教授《比一比》一课时,后面坐满了听课教师。候课时,学生个个坐得一本正经,脸上露出紧张的表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很难打开。宋老师一开课就用富有感情的声音、夸张的表情、真诚的眼光带领学生欣赏视频。第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了,她及时竖起大拇指;学生不敢上台汇报时,她牵着学生的手走到讲台;学生的声音不够响亮时,她在学生旁边蹲下来,将话筒递到学生嘴边……渐渐地,学生情绪放松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热闹了。
由此可见,恰当的教学姿态,不但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成为打造有效课堂的助推器。
四、重视课堂生成,“蹲下身”来机智处理
传统数学课堂中,严谨的课堂预设和提问设计,使学生只能沿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没有自由生成的空间。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课堂的开放程度更高,生成性问题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蹲下身”来,认真做好迎接各种生成的准备,静等花开。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处理各种生成的智慧和转化各种资源的能力,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育无痕的境界。
如宋老师在教授《比一比》这节课时,能贴近学生的学情灵活组织教学,多次显示出教师处理生成的艺术。镜头一,经过同桌讨论得出香山海拔575米,是四座山中最矮的一座山后,教师追问:“剩下三座山的海拔高度都是4位数的,谁最高?”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比这三座山都高!”宋老师很快就反应过来:“噢,这位同学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为什么说珠穆朗玛峰都比它们高呢?是怎样比较出来的?”镜头二,学生回答:5483<5429。宋老师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追问学生:“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答:“这两个数的千位和百位一样大,9比8大……噢,我看错数位了,应该是十位的8比2大,5483>5429。”师说:“当千位和百位都相同时,比较哪一位?”生齐说“十位”。师:“十位也相同呢?”生齐说“那当然是比个位啦”。师小结:“这位同学让我们因错而出彩。千金难买回头看,让我们掌声感谢这位同学!”
宋老师的机智处理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让知识方法得到了自然生成,还原了课堂生态。
五、注重评价方式,“蹲下身”来以评促学
转岗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习惯用表扬类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极少运用激励和启发性的评价,评价时机也把握得不够好,且多采用“好棒”“不对”等简单语言评价。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评价的本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评价,真正做到以评促学。这就要求转岗教师“蹲下身”来,针对不同的个体,用科学、宽容的心灵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宋老师在《比一比》一课中,采用了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平常胆怯的学生回答正确时,师说:“真好,老师喜欢看到你自信的表现。”学生回答错误时,师说:“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试一试。”优等生汇报了想法,师说:“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回答得太精彩了,此处应该有掌声!”……宋老师把教、学、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综上,只要转岗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在教学中从认知上、情感上、行动上学会“蹲下身”来,就会在学生身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