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方法探讨

2020-05-13 14:14吴霞刘凯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评价方式课程目标

吴霞 刘凯

摘要:学生的兴趣发展广泛多样,小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异彩纷呈。本文意在通过相关研究,理清学校的社团活动课程分段目标,初步构建学校的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探索社团活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及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成果评价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目标;校本课程;管理模式;评价方式

肥西县上派镇菁菁小学是肥西县城关一所老校,学校发展相对于城关其他学校来说,一直比较滞后。2012年10月,学校迁入新校址,新校处于肥西县与合肥经济开发区交界位置,社会人文环境较为复杂。学校生源以城乡接合部拆迁安置居民为主。同时,我校是城关地区外出务工子女定点学校。2013年8月,上派镇党委、政府选中上派镇菁菁小学建设少年宫,承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近两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外地学生大量涌入我校,以2018年9月统计为例,全校学生总数为2381人,其中外地户口学生1060人,占全校学生的44.52%,外省户口学生38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6.00%。历史原因、地域差别、社会人文环境复杂、生源不稳定等因素造成了我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给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社团活动研究,探索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方法,有利于提升我校的办学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员的快乐园地。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团兴趣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由大、中学教育逐渐普及到小学教育中。为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应对小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本文以上派镇菁菁小学少年宫社团活动为例,探究该校小学生社团活动过程中的成功管理经验,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典型管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为其他学校社团活动提供借鉴。

我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对“科学完善的社团活动课程目标”“社团活动校本特色课程体系”“社团活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有效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并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建立和不断完善社团框架体系、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社团辅导员和学生相关管理与考核条例。每年各级各类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平台对社团活动相关专题报道20余篇,社团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150余项奖項。

一、丰富小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目标体系

关于社团课程,我们设置了学校社团总目标和社团分目标。总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着眼于学生个人兴趣、健康向上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员都成为有一项特长的优雅菁菁少年。同时各个社团根据学员的年龄特征,结合学员的实际需求,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规划社团教育目标,设置本社团课程目标和学段内容。

如我校合唱社团开发的“优雅菀菁”课程和电子琴社团开发的“童心琴韵”课程(图1)。

二、初步构建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整合学校社团、少年宫、少先队等素质教育资源,开发五大类选修课程(图2),每大类根据校情和生情开发社团课程,由学生自愿选择,实现校本课程多元化。我们结合菁菁小学校情,制订《菁菁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遵循社团校本课程开发、讨论、实施、评价等流程,建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做到师资有保障、时间落实到位,将课程建设作为社团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实践、创新、提高的活动过程。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于学生爱学、教师乐教、切实可行,激发社团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提高个人能力和团队水平。

三、初步形成社团“走班制”学习模式和社团辅导员主任制管理模式

通过几年探索和实践,社团活动的落地生根对拓宽学生认知领域、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把学生社团活动提升为一种社团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以兴趣培养特长、以实践促进创新、以活动培育品质,家长支持、学费全免的课外学习模式,它重在让学生课外有地方去、愿意去,去时主动学、创新学。该模式包含“走班制”学习模式和社团辅导员主任制。

所谓“走班制”学习模式,就是在上社团课时,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报名参加社团,选择相同社团的学生再根据实际情况按层次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这种模式可使师资发挥最大效益,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对培养学员的主动探讨、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等起到积极作用。社团辅导员主任制要求在我校担任社团辅导员享受班主任待遇,在职称评定条件、绩效考核等方面与班主任享受同等待遇。在每个社团里,社团辅导员同样通过民主选拔建设班委会,设置小组长,开门、扫地、关窗等皆有专人负责。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社团评比,评比内容包括辅导员教学、功能室管理、学生社团成绩等相关内容。真正让社团辅导员建立社团班级意识,精细化管理社团,享受社团管理的快乐。

四、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学生社团活动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我们制定了《上派镇菁菁小学社团评价体系》。该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坚持过程性呈现与结果性展示并重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根据评价的不同等级,设计相应的社团证书,及时颁发给学员以示鼓励。如开辟文明礼仪动态专栏对校园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展示,定期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和评比活动,建立社团活动过程中的考勤制度和“积分银行”制度等。这些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礼仪展台上的每张笑脸标签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努力和进步;小小的成长记录袋中,装满孩子们的收获和成果。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奋发向上,品尝喜悦,收获成功。同时,可设置“社团课程评价内容及标准”“社团教师评价表”“社团学生评价表”,做到有章可循(见下表)。

五、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改进设想

1.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个别社团辅导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2)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不确定性,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刚参加一个社团,过不了两周就想参加另一个社团活动。如何让小学生对一种爱好有持久的兴趣,是我们下一阶段要重点突破的一个疑难问题。

2.今后设想

今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继续开展小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工作。

(1)根据校情及地方特色,有计划地对现有社团进行调整、合并、扩展,设置日趋合理的社团活动组织。

(2)进一步转变社团辅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社团活动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社团活动和教师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3)教师引导社团学员处理好学业与社团的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不忘初心,不断创新社团管理,相信学生一定会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为我校“优于品质,雅于品行”的优雅教育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刘素忠.有效开展小学航模社团活动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45.

[3]陈秋余.浅析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必要性[J].中国高新区,2018(8):110.

[4]邵玲云.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研究[J].教书育人,2017(22):17.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评价方式课程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