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生活的精彩

2020-05-13 14:28黄敏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语言表达习作

黄敏泉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用来描述学生日常习作也是恰如其分。教师每每看到那些白开水一般的学生习作,读着那些毫无波澜的文字,心里是真的着急。经过几年来关于习作教学的摸索和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条能够促使学生写出生活精彩的新路子,让身处平凡生活的学生,对周围司空见惯的人、事、景、物多留心,多观察,将小事中最善良的点点滴滴加以凝聚,借助在阅读实践中收获的各种语言表达形式,艺术化地将其描绘出来,并通过朗读、交流、展示,在学生自身的反思和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树立“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意识,习得修改习作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习作表达水平。

一、生活聚焦:将平凡小事凝聚为精彩浪花

叶圣陶先生说:“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捕捉它们吸引自己眼球、让自己怦然心动之处,然后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融入自己的所想、所思、所得,这样的习作表达,可以将生活小事中的平凡抹去,只留下精彩的瞬间。

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堂公开课的习作,学生往往会从课堂上上课老师的表现、听课同学的表现、发言同学的表现、回答后老师与同学的反应以及自己在课堂上不同时段的心情等各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陈述:“老师今天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显得格外精神。”“今天,老师显得特别温柔,始终笑眯眯地跟我们说话。”“看到教室后排坐了那么多的老师,我紧张极了。”“渐渐地,我们都将心思集中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中。”“平时挺能说的晶晶,今天居然也结巴了。”“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音乐铃声就响起来了。”……碎片化的语言涵盖了整个公开课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将这些信息简单地“我手写我心”,笔随意走,那么很容易让习作变成毫无亮点的流水账。因此,在学生侃侃而谈这些留存在自己大脑中的记忆碎片后,笔者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聚焦:“你能否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这节课给你留下的印象?这些印象源于老师或同学的哪些表现?”这样,学生在有主题的思考中,渐渐寻找到引发自己这种记忆的相关画面,平凡的小事渐渐凝聚成一朵朵精彩的小浪花。这样教学习作时,他们的语句不再琐碎零散,而是始终聚焦于一种情感。一个学生拟题为《一节拘谨的公开课》,文中列举了上课老师微笑的背后是被掩藏着的紧张,在倾听学生回答时身体是那样的僵直,眼神是那么的充满期待。听课的我们也是紧张得很,除了起立回答问题,或者在练习本上演算,身子都一直绷得直直的,拿笔的手甚至冒出了汗。一位同学猝不及防地被老师点名回答一个问题时,脸都吓白了,回答的语言是那么的断断续续、结结巴巴。“我”也是不断在心中默念着“别喊我,别喊我”……这样的选材,习作当然会中心突出,叙述也不蔓不枝了。

二、阅读迁移:内化实践作家语言表达方式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他这样比喻,突出了语言积累对学生习作的巨大影响。经常阅读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能够妙笔生花,娓娓道来,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内化了作者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他们开始习作时就能够信手拈来,言真意切了。如一位学生在描写被宠坏的表弟时,借用了《祖父的园子》一课中“萧红体”的表达形式:“吃饭时,小表弟想用勺子就用勺子,因为正吃着饭的奶奶会随时停止咀嚼连忙擦干净递给他;他想要吃什么菜就有什么菜,不管距离他多远爷爷也会在三秒内给他端过去放在他的面前……”这样的表达句式,将一个全家人宠着的小男孩写得极其传神。

习作属于创造性的表达,在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进行描述时,不必非得亲身经历过不可,有些间接经验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习作素材。如一名学生写的《生命,在汽车面前是那么脆弱》,就是在观看了交警叔叔一次交通安全讲座时播放的视频,然后借鉴自己阅读过的一些血的教训的文章创作出来的。这样间接经验的迁移、实践,让学生的习作有了坚实的思维支撑,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习作的构篇智慧才会变得那么真实、灵动、打动人心。其实,大多数时候,学生习作的素材都是来自间接的经验,因为他们“家庭—学校”式的单线生活决定了他们的经历必然比较狭隘,特别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习作时,更是需要借鉴他人的作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内化迁移,这样日积月累各种鲜活的表达方式,到学生需要表达时就能厚积薄发、运用自如了。

三、朗读展示:在交际语境中习得修改方法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让学生树立好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的意识,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反复实践。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己朗读习作的方法,让他们在读中发现字词、语句的不恰当之处,发现描写、表达的疏漏或者重复之处。在自我修改之后,再将习作放到小组内进行集体讨论和修改,從而博采众家之长。在学生自我修改和小组修改的时候,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修改方法,如贺拉斯关于词句的名言:“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注意平时阅读时积累的新鲜词句有无灵活运用,将一些描写方法如场面描写的“点面结合”加以运用,写好人物的相关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如此,学生就可以运用每次习作时需要重点突出的目标进行评价、建议、补充、修改,让习作渐趋完善。

习作的功能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因此,习作应当具有交际功能。在进行习作展示、点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我写这些是想告诉谁?(即有明确的表达对象)我的意思有没有表达清楚?我的想法、观点、感受有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如此,学生的习作目的就非常明晰,他们在自己设计的语境中自由表达,尽情想象,创作出富有个性而又不失语言表达智慧的习作来。如在写完“我熟悉的一个人”这篇习作后,笔者先让学生念一念,将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改正过来,然后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互相提建议,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于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则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对于有创意的表达,也进行集体鉴赏。如一学生在自己的文中运用了“众目睽睽”一词:“众目睽睽之下,他的脸更红了。”笔者出示另一个句子:“这么多人看着,太不好意思了。”让学生比较两种表达的异同点,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众目睽睽”可以用在习作的描述中,但用在日常口语中就不大合适了,而且,“众目睽睽”的情感偏于贬低的意味,有责备的意思。这样的品词析句,对于学生的遣词造句有着很大的引导意义。

让学生走出习作的平淡,让笔下的生活变得更加聚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巧妙启发。从素材的洗练、阅读的迁移、多种形式的修改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表达、修改的实践,他们方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表达,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进行习作,真正让笔下的生活精彩起来。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语言表达习作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小小主持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