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摘 要 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有效的情境,增强课堂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师的教学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115-01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质疑、讨论,自觉、自发地投入学习,解决问题,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与教师互动。
一、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师也不妨运用多媒体或者一些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广告资料等。把这些铺垫作好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转入正题,让学生把刚才的资料和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写作。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关怀和温暖,把热心和爱心当成责任源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心灵相通,使学生相信教师,有效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作为理解素质教育目的的新时代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探索,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在小组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能直接讲解、包办,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设问,并答疑。当学生真正遇到学习中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也不要轻易给答案和结果,而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探索、学习,找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可以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重视预习,准确把握节奏
学生在课前知道教师要讲什么,并且抱着问题去听课,比一无所知,糊里糊涂坐在那里云里雾里地听课要感到轻松、愉快得多,而且学到的东西也更多、更透。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不懂的问题用笔划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注意从教师所讲的内容中找答案,从而让学生有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就会容易理解与领会本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有目标、有方向的高效教学就是教师们所追求的。在时代发展中,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高效课堂”是教师不变的追求和目标。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倡导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同时,珍惜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无法有效参与课堂与学生不预习有密切的联系,没有预习上课就缺乏目的性。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预习,为其上课参与教学打下基础。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一些知识,对于知识积累相对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有些理解难度。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学生们喜欢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所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认知,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对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若只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就会使基础较弱的学生望而生畏。可将提问的设计分出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做既打消了学困生的自卑感,又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自主学习后记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也是有法可循的,更可以运用方法以一当十,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学习古诗,可以按照“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步骤学习;学习说明文,可以按照“明对象—抓特点—辨方法—品语言”四步展开;学习描写文不妨试试“品词句—想意境—感情读”的三部曲……结构相同的课文或段落可用迁移法。当然,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只是学习不同体裁文章的一般方法,在大量的实践中,学生慢慢领悟,一定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五、结语
经过这样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不断运用,学生自然将教师传授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教师真正实现了由“教”到“教会”到“不教”,学生自然掌握了从“学”到“学会”到“会学”的方法,而这样的好习惯正是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础。师生互动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高效的互动为学生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课。教师课前互动环节的设计、课上新颖的互动手法以及对互动切入点精准的把握,使教学富于节奏感,使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马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1(20):47.
[2]候小红.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J].南北桥,2017(22):167.
[3]李洁.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教学”的运用[J]中学语文,2017(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