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干预作用

2020-05-13 14:15姚新玉侯利娟张维简如燕
商情 2020年14期
关键词:干预

姚新玉 侯利娟 张维 简如燕

【摘要】采用艺术治疗中的绘画疗法对小学高年级儿童的社交焦虑问题进行干预。其中,一共有自由涂鸦(2课时)、小组曼陀罗涂鸦(3课时)、主题临摹(3课时)、房树人绘画(1课时)、雨中人绘画(1课时)五个阶段共10个课时。结果发现:(1)80%的被试达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2)被试的社交焦虑得到明显改善;(3)被试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明显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绘画疗法对于改善儿童社交焦虑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为绘画疗法在心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艺术治疗  绘画疗法  社交焦虑  正常儿童  干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除了关注物质生活以外,也关注精神生活。与此同时,儿童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儿童日常生活和与人沟通时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如:不爱与人交流、不信任他人、即使与他人交流也表现出各种不适等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社交焦虑”。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干预,持续时间较长或现象较严重会逐渐演变成 “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情境中产生的一种逃避、喜欢独处以及害怕他人批评的不适当反应或情绪。据美国一项权威的大规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儿童焦虑障碍方面心理问题的患病率高达10%-20%。我国研究者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患病率在10%-15%之间。关于社交的影响因素,已有前人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交焦虑负相关,其余养育方式均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教养方式,根据研究得出,父母对孩子情感温暖,孩子的社交焦虑就少;反之,父母经常对孩子惩罚、干涉、拒绝,孩子的社交焦虑就会很严重。这也就为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给出了一定的建议。除了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有影响之外,还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可能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家庭作业是否独立完成、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书报、是否主动与人交往以及父母送子女礼物类型等因素有关。在大众的眼中,社交焦虑可能只是孩子不愿意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或许只是孩子有些许的孤僻,并没有很严重的影响,但是从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更具有攻击性。也就是说,具有社交焦虑的儿童,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及时的帮助,将会演变为社交焦虑症,这不仅仅是孩子自己会感到孤独,还有可能变得对身边的人有攻击性,威胁到他人的安危。

本研究主要摆脱传统的治疗方式,而选择一种新型的干预方法,即艺术治疗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干预作用,绘画艺术疗法是一种以绘画为中介的心理治疗形式。众所周知,艺术治疗最先是在国外得到良好的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西方绘画艺术治疗理论在中国大陆得到介绍,并被尝试作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辅助手段。此后,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开始得到运用,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艺术从此不再只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法,它开始运用到对患者的治疗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绘画者利用绘画的方式代替原有的语言工具,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心中郁结以及混乱不清的状态进行整理以及调整,并使绘画者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舒解与满足,并改善至舒适自然的状态,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防备心理,其运用和沙盘游戏相似,都是通过患者自己用除言语以外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内心想法,往往会在无意识中表达出被试潜意识里的想法,使得我们的研究者获得被试不能直接报告或者不方便直接报告的信息。由于其使用的对象的目的的不同,其关注的重点也开始变得不同,艺术治疗师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整个艺术治疗的过程,而非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绘画疗法能否对正常儿童的社交焦虑起到干預作用,为绘画疗法在心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对象

被试为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小学的9名正常儿童,其中5名真被试,4名假被试。选取假被试的目的在于减少真被试的心理压力,真被试能表达出真实的心理行为和表现。他们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首先通过问卷法即向儿童发放《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收回后根据评分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被试即总分在7分以上(不含7分),得到第一批被试。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绘画法,即以“过年”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绘画,根据绘画作品的内容、颜色和布局进行分析,筛选后得到第二批被试。最后,通过访谈法,向老师、同学了解第二批被试的相关情况,包括人际关系、家庭情况和性格特征等,筛选后确定此批被试为最终被试。

(三)研究方法

三、实验设计

如上,整个干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四、绘画分析

(一)个体分析

(1)被试1。自由涂鸦:第一幅画,山的面积较大,让人感到压抑;封闭的门和窗,表达被试想与外界交流,但又充满不信任。第二幅画,热气球的面积较大,热气球代表自由,表明被试愿意与外界接触。两幅画中太阳露出的面积逐渐增加,表明被试在此阶段中逐渐愿意表露自己。颜色由较多冷色转换为多为暖色,表明被试变得更加积极。

主题临摹:第一幅画,被试缺失海鸥和颜色的数量,但没有添加其他元素,体现了被试的不自信和循规蹈矩。第二幅画,增加了花和鱼,也改动了花瓶中草的形状,表明被试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幅画,物品位置和颜色的选择与范画不同,表明被试敢于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意愿。

房树人绘画:房屋常见,窗户有颜色,烟囱里有炊烟升起,表明被试在向外表达自己。屋外有一个小女孩,面带笑意,通过询问,该人物是被试自己,面带笑意表明被试是愉悦的。树有三棵,两大一小,大树的树干粗壮,小树树荫茂盛。三者间,面积排序为房屋、树和人,人和树的距离小于人和房子的距离,表明被试对家庭比较看重。

雨中人绘画:画中东西较少,其中人物是背影,氣球虽然飘在空中却是明黄色,所以没有感到悲伤,而是感到积极向上,表明其内心是自由的;茂盛的大树和绿色的小草都是生机勃勃的代表,雨是蓝色的,给人一种蓝色的雨可以将一切染成生意盎然的样子,表明被试内心的积极向上。

(2)被试2。自由涂鸦:第一幅画只有水果。

问:“这些是不是你喜欢的水果?”答:“不,苹果是弟弟喜欢的,草莓是xx喜欢的……”问:“那有你喜欢的吗?”,答:“草莓。”问:“跟你同学的一样,刚刚为什么不说呢?” 答:“不知道。”

表明被试为他人着想,而忽略自己。第二幅画有太阳、花和两个小动物等。

问:“那两个小动物是否代表你和好朋友?”答:“可能是吧!”

表明被试内心希望自己和朋友在这样的情景下玩耍,但又不敢发出邀请,很小心翼翼。

主题临摹:第一幅画对比自由涂鸦,整体显得较粗糙,被试急于结束。第二幅画,整个过程被试认真、安静、细心。第三幅画,被试呈现的都与原图一样。在主题临摹阶段,被试越来越细心。

房树人绘画:画中有树木、城堡和人等。询问得知:人代表自己,在草坪上玩耍,很开心,城堡是自己梦想中的房子,靠近表明被试想要朝着梦想中的去努力。被试的绘画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

雨中人绘画:询问得知,人代表自己,穿着新裙子在公园里玩耍,雨把植物都洗刷干净了。

问:“为什么下雨不回家?”答:“我在等xxx(被试的朋友)。”

被试越来越喜欢和周围的人、事物接触。画中内容较少,但都是被试喜欢的事物,没有开始时那么小心翼翼,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告诉大家,变得更加自信。

(3)被试3。自由涂鸦:第一幅画是水果,是由于被试正在学如何画水果,即易受到外界影响。第二幅画最有代表性的是“手掌”,问其是什么,被试回答不知道。但在绘画过程中,观察到被试将手放在画纸上,体现出被试对主试的隐瞒和内心的不安,不愿与外界交流。

主题临摹:第一幅画,被试使用了五种颜色,所缺细节较多;由于身体原因,被试未画第二幅画;第三幅画,元素缺失。发现画中大象有明显的擦涂痕迹,体现了被试的不自信和追求完美。小熊上色不完整以及画纸整体较“脏”,体现出被试较急躁。

房树人绘画:被试先画房子,表达被试对家庭的关注。树为深绿色,代表了生机。被试说,画中人为自己,面带微笑,房、树和人三者之间距离近,体现了被试对家庭的靠近和对外界的接受。

雨中人绘画:画被分割成两部分。被试说小女孩是自己,她在的部分雨较大,是撑着伞的,站在草地上,面带微笑,让人感到乐观。另一部分中的房子,颜色鲜艳,让人感到温暖。

(4)被试4。自由涂鸦:第一幅画有水果、太阳和树等。

问:“你画了那么多水果啊!”被试点头不语。问:“你怎么想到画这些呢?”答:“老师教过”问:“为什么这只蚂蚁与其他蚂蚁颜色不同呢?”被试不语。再一次问时,她回答“画错了。”表明过去的经历或经验对现在有影响,且画错的蚂蚁颜色是一种潜意识的存在。第二幅画有树、沙滩和帆船等。帆船象征着起航、自由,且在右边,说明最近的经历对她有影响。

主题临摹:第一幅画缺少贝壳,只有一只海鸥与范画相同,其余皆据经验绘画。

问:“为什么海鸥不相同?”答:“太难了。”

第二幅画,绘画的顺序是花瓶、花(从左往右)、叶子和鱼,最后上色,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多次涂改且严重,说明她追求完美。绘画速度较慢,据了解可能与性格内向有关。第三幅画中,相比彩虹而言,大象、熊和斑马较大,说明她更注重有生命的事物。

房树人绘画:画中有两个房子(现在的和过去的)和大红色的窗户,说明被试内心是开放、热情的。画中有两个人(左:弟弟,右:自己),绘画时对“自己”进行多次涂改,说明追求完美。树结满果实,说明内心是充实的。

雨中人绘画:画中有两个人(弟弟和自己)。她笑着说:“弟弟是个跟屁虫。”说明弟弟在她心里很重要。画中两人皆面带微笑,说明被试心情愉悦,即使下雨,只要跟重要的人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二)团体分析

(1)第一组:A(被试1)、C(被试3)、D(被试4)。第一次:A不怎么涂,要涂灰色,D说:涂这个颜色可能看不清,随后A改涂黄色。C涂绿色且很慢,当问其涂了多少种颜色时,回答:忘了。D想涂黄色,C说明自己的想法后改涂紫色。D从中间慢慢涂到外周,涂色较多且鲜艳。当看到第三组完成后D继续涂,其他两人停笔,D是从头涂到尾,在涂中间时,D旋转画纸(未经商量)。总的来说,交流较多,主要采用言语和手势交流。

第二次:D涂大象,与C交谈,转动纸张,D要转动纸张,C主动把手拿开,表示同意旋转,问D大象颜色为何不一样时,回答:独特。A涂内圈,与D交谈用什么颜色,C涂最外圈,使用绿色,当D举手说画完了时,C拉住D的手,因为A还在画。总体来说,大家都在沟通,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随意涂色。

第三次:只要主试者靠近,C就会小声表达自己不想涂,主试一离开,C又会继续涂,当询问C为什么不想涂时,C说因为瞌睡来了,又说想自己画或两人一起画,总体参与较少,D用左手按着纸,当C开始画时,D就会主动让开,D画的最多,当主试在问C时,D帮忙回答:她没有耐心。A涂到一半时就不涂了,看着D涂完。总的来说,大家在相互合作,虽然有人在中间表示不想涂,但是最后大家还是一起齐心协力涂完整幅画。

(2)第二组:B(被试2)以及两个假被试。第一次:B整个过程中都不怎么说话,假A起指挥作用,整个过程中涂色最多。是本次涂色中用时最少的一组。

第二次:假A由于身体原因未参加本次绘画。当B没有停笔时,假B会等待,整个过程中B起指挥作用,她会将笔递给假B涂,且完成最后涂色。当问他们的涂色意图和分工时,两人进行交流。总的来说,两人间会分工合作,不会转动画纸,总体是从内到外的涂色顺序。

第三次:假B主动交流课外内容。假A在整个过程中处于指挥地位, B涂完了最后的部分,B与假B之间的交流相对于上一次明显增多。总的来说,三个被试间有合作和交流。

五、讨论

(一)研究结果比较

(1)本研究在运用绘画疗法的基础上,验证了前人对于绘画治疗在心理疾病方面的运用效果,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绘画治疗在正常儿童社交焦虑方面有着良好的干预作用,使得正常儿童的社交从缺少趋于正常,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对于绘画疗法的优点也显而易见,正如严虎等人所提出的,艺术治疗可以避免直接询问儿童,导致儿童的排斥,在运用绘画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获得关于儿童的真实心理现状和行为表现,也可以更好的观察到儿童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

(2)绘画是自我表达的特殊方式。绘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与语言表达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倾听者,也不需要被试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晓丽认为绘画有利于具有回避倾向的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對于社交焦虑的儿童来说,他们本身就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绘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自我,长期的绘画能够帮助被试正常社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在后期的观察中被试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明显提升。

(3)社交焦虑的缓解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绘画疗法、注意偏向训练和箱庭疗法等,但是它们的工作机制不同。赵鑫认为注意偏向训练最可能是引导被试形成了对威胁性刺激注意解除、注意再分配和注意再解除的循环注意加工系统,进而使被试的注意不断由威胁性刺激转向非威胁性刺激来减缓社交焦虑。本研究认为绘画疗法工作机制是能够缓和情感冲突,缓解不良情绪,接纳与支持自己,最终改善不良行为和促进人格发展。但是不管是注意偏向训练,还是绘画疗法,皆对缓解社交焦虑障碍有明显作用。

(二)研究不足

首先,被试选择方面,所使用的真被试较少,使得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被试之间存在差异不能保持同质性,即被试不能在所有特性上保持一致。最后,在我们的实验阶段中,我们范画的选择存在不当,如范图太难或太简单。

(三)研究展望

首先,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到推广问题,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或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以保证所得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度能有所提高。其次,本研究的被试为正常儿童,之后研究的被试可以选择特殊儿童,探究艺术治疗中的绘画疗法在特殊儿童社交焦虑方面的干预作用是否有效。最后,可以把艺术治疗中的绘画疗法运用到其他心理障碍方面,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艺术治疗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干预作用——基于绘画艺术视角。课题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自主研究科研项目。课题号:【2018DXS024】。指导老师:吴俊华。

猜你喜欢
干预
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