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吉艳
摘 要 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但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渐将金融理论课程“边缘化”,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为提高高职院校金融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特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理论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金融专业作为高职热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基础金融人才,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但在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各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从教学效果来看,高职教育中的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金融专业理论,为学生在实践中分析相关金融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解决专业领域范围内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金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高职院校应重视金融理论课程的建设,通过理论知识的掌握夯实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从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金融专业理论课程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1理论逻辑性强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程主要设置有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国际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其中大部分的课程都属于理论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以经济学基础为例,该门课程是几百年来众多经济学家智慧的结晶,课程包含了大量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模型,逻辑紧密结构严谨。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理解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推导能力,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是较大的挑战。加上课程中涉及到的方法论,如据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等都对学生运用整体知识分析问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正因为该课程的方法论和理论逻辑性使得该课程成为经济金融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他金融理论课程也具备了经济学基础课程这些特点,使得金融专业理论课程具备了逻辑性强这一特点。
1.2課程与实践联系紧密
金融类专业理论课程以服务实践为主要目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理论及模型都是为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在理论与模型的讲授中需要将理论与模型联系具体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行运用分析,如在金融学基础这门课程中,在介绍货币制度时,知识点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货币制度就需要学生课下去查询相关资料,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制度,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更直观的理解相关的理论。可见金融理论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
1.3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
金融类专业理论课程涵盖了金融领域所有范畴,相比较于实践类课程,理论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更广泛。以金融学基础为例,课程主要介绍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内容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基金,有关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都有涉及,目的也是让学生从宏观上对金融有一定的了解,而实践类课程往往更关注某一个领域或技能的掌握,相比而言金融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点多,交叉性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理论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金融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学生对理论课程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低
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具备的特点各异,金融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在校期间学生目的也较为明确,就是要借助专业将来积攒财富,在课程的学习方面目的性也较强,对于证券投资分析类与投资直接联系实践性又较强的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会积极参与股票、期货、外汇及黄金等金融工具的模拟交易,积累相关经验。而由于金融专业理论课程操作性较差,涉及的理论模型又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往往会认为对他们将来的投资与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加上多数高职学生的基础薄弱,对专业课课堂更是感觉无聊、枯燥,不能认真听讲,逃课的现象在理论课堂中较为常见。即使不逃课,在课堂上瞌睡、玩手机等现象也屡禁不止,课堂的参与度较低,使得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2职业院校金融理论课程数量设置不足
从当前各高职院校金融理论课程的设置数量来看,课程的设置数量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的设置以实践类课程为主,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职教育是三年制,相比本科四年制,在课程设置的时间区间上显得不足。加上在实践类课程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以金融专业为例,学生在商业银行柜台、三项技能等课堂上,可以学到具体的技能,学生可以直观的体会到学习新技能的乐趣,学习过程相对理论课程也会轻松很多,因而学生也会更喜欢实践类课程。而在金融理论课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模型、理论和数学计算,相比实践课来说更枯燥难度也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低。基于这些原因,高职院校理论课程的设置数量都较少。如金融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经济学基础》,在本科教育中通常是学习两个学期,而高职教育往往只开设一个学期,数学类的课程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而这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的,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2.3职业院校金融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将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课本的各个理论知识点,而并不是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在实践教学之中。尽管西方高校都采用引导讨论式教学模式,国内也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利用讨论、设置主题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等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但由于我国从基础教育开始就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教师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讲述出来学生自己在下面记录着笔记,对于要求学生主动查询资料进行讨论这样的主动学习模式,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往往敷衍的程度更大一些,这也使得金融理论类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较难提升。
3解决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困境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3.1改革高职教育模式,适当提高金融理论课程数量
从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会选择自考本科,这也说明学生对更高的学历层次有一定的需求。为了适应学生这种需求,可以参考国外一些高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日本为例,日本高职教育设置有专业研究生学历,提高高职教育学历层次,并增设高度专门士,与学士学位同水平的学历等级,这种高职教育模式就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条件。学生通过多层次的学习获取更高的学历,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理论课程的数量,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创造条件,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2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贯彻学以致用的核心思想,打散传统的授课流程,按照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构建以职业导向、案例驱动、多专业理论指导和信息化平台实践一体化的金融理论课程体系。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结合,一改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向学生讲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插入更多的现实案例,让学生课下搜集数据资料和调研,在课堂上进行集中探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去分析实际的經济金融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应对将来工作中所面临的各项挑战。
3.3设计个性化研究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今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及00后,这一代学生的个性鲜明,不像70后及80后保守传统,他们更加重视个性化的发展,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易接受自己不喜好的事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没有考虑学生这一特点,很难将学生吸引至课堂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金融理论课程授课中应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议题,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现实热点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用经济学的理论去分析恋爱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各种网红效益等,这样课堂即轻松学生也能更好的学习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3.4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对金融理论课程的兴趣
金融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对理论课程兴趣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神激励如平时成绩加分的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堂及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物质激励,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小组作业进行课堂展示评比,选取前几名的小组发放一定的学习或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学生更注重的是一种获得感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切实感受自身的努力得到认可,从而对课程的兴趣也会得以提高。
基金项目:2019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18JG32)。
参考文献
[1] 高本权.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尝试[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05):118-121.
[2] 汤素丽,董小磊.高职院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1):67-70.
[3] 王绍建,黄代华,冯宝贵.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困境及解决途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6):98-100.
[4] 储宇奇.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统计基础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13(0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