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斌
[摘 要]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因此,要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幼儿准备符合其发展需要,能促进其发展的游戏支持性环境。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接纳式的游戏环境对幼儿来说是可以自主控制、自由转换的空间,多元化的游戏材料及游戏中平等、互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支持性环境;开放性;多元化;游戏水平
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心理环境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包括师幼关系以及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要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供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
一、创设开放的游戏空间
常见的游戏空间的创设有几种模式,一种是专用的游戏室,一种是利用走廊等边角地点设置的娃娃家、医院等专属的游戏区。这些规划好的空间预设了游戏的主题,摆放了满满的“逼真”材料。这类游戏空间的设置理念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现的是教师对主题的经验和认识,而不是幼儿自己的需要。
游戏空间的开放式创设要求教师打破旧有观念,将环境创设的自主权交给幼儿,而教师在其中保持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角色定位。
1.对游戏空间的开放式利用
对游戏空间的开放式利用就是不受空间原有功能的限制,大胆运用想象进行游戏。如操场的原有功能偏向运动,在这一空间里有大型的运动器械和空旷的场地,幼儿对操场的开放式利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现有设施想象成游戏场景,如将大型滑梯想象成“飞机”,“乘客”从楼梯进入“飞机”,大型器械里的各种通道是“机舱”和“驾驶舱”,遇到紧急迫降的时候,“乘客”还能从滑梯“逃生”;“森林区”被想象成“军队训练基地”,“战士”在树丛中“匍匐前进”“侦查敌情”等。另一种是利用场地器械自己创设环境,如利用大型木梯木架搭建成“车行”“警察局”,用轮胎搭建成“动车站”“加油站”等。教师不对环境作主题限定,幼儿能将周边的空间融入自己的游戏,使现有空间与想象空间融合,使之为自己的游戏服务。
2.对游戏空间因地制宜的转换
因为天气情况的变化,幼儿经常需要转换户外和室内场地开展游戏,同一主题在不同空间里可以灵活进行转换。如教室门口有一片绿草地,草地边有一棵黄玉兰树,树边有一圈防腐木的围栏,旁边有一个小型滑梯。“海军”主题在这里游戏的时候,滑梯是“海军”的“战舰”,那一圈圍栏是他们保卫的岛屿,前面教学楼的门厅是他们的“训练基地”,他们有时在这里练习“游泳”,有时练习“射击”。下雨天的时候,这一主题游戏转到室内,幼儿就在过道上将几张椅子一摆一搭,成为他们的“战舰”,寝室是“训练基地”,他们在这里练习匍匐爬和侦查训练。因地制宜整合不同的空间进行游戏,同一主题的游戏情节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开放的游戏空间具有广泛的灵活性,既可以是在户外,也可以是在室内;既可以是区域场地,也可以是空旷的操场。教师要在安全卫生的基础上赋予游戏环境的自主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能顺应环境,也能改造环境,更能创造环境。
二、提供多样性的游戏材料
材料的多样性体现在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玩法的多样性。丰富的、可选择、可改造的材料能促使幼儿积极探索,在摆弄操作中感知材料的属性,借助材料传递自己的想象与创造,丰富自己的游戏经验。
1.材料种类多样性
种类的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材质上,要有花、叶、枝、果等自然物,也要有木质、塑料、金属类的操作材料;另一方面体现在功能上,要有操作类材料,也要有工具类材料,如纸张、笔、剪刀、双面胶等。满足幼儿游戏中操作及表征的需要,如“大玩家”游戏中,桐桐用积塑和小桌子搭建了“游戏机器”,并到美工角画了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100元”还有房子图片;“博物馆”游戏中,洋洋自己画了门票派发给小伙伴,还在桌上摆了一个用积木搭成的“机器”,用来扫描客人有没有带危险物品等。
2.材料玩法多样性
支持幼儿一物多玩能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多样和有创意。如一块普通的木板可以是“战斗游戏”中的“冲浪板”,可以是“武术学校”的“练功板”;一把飘落的树叶可以是“餐厅”里的“美食”,也可以是“医院”里的“中草药”。材料的功能被最大化地开发和利用,幼儿在对材料的替代想象中获得自主性游戏的乐趣。
3.材料改造多样性
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材料,制作适合自己游戏的玩具,如用纸箱自制“可以开的船”,用水管积塑制作的“加油器”,用纸盒、海洋球制作“侦察器”等,当他们通过动手和想象实现了游戏所需的物品时,会由衷地体验到游戏中创造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材料使用的表现,最容易反映出教师提供的环境是否适宜。有时候成人认为好的、合理的玩具、材料,儿童并不喜欢。很多教师辛苦制作的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并不是幼儿的首选,而我们不认为是玩具的椅子、木板、纸盒却很受幼儿欢迎。能被幼儿充分利用的、低结构多元化的材料,就是最适宜的材料。
三、营造接纳式的心理环境
轻松融洽的游戏心理环境带给幼儿充分的安全感,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与愉悦的体验,支持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既要关注师幼关系,也要关注同伴关系中心理环境的营造。
1.尊重接纳的师幼关系
尊重、理解与接纳是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关键,尊重幼儿首先要有儿童视角,不要将教师的认知与经验强加给幼儿,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意愿。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对他们来说,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是零散和碎片化的,反映到游戏中的情节也是零散的。如在小班幼儿的“医院”游戏中,当“医生”的幼儿总是热衷于为病人“打针”,这一在游戏中反复出现的行为与打针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关,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再如“小司机”游戏中,源源认真看“红绿灯”,按照交通规则开车,等教师回头假装不看他时,他用很快的动作,身体晃来晃去,表现开快车的样子。这时候教师应该理解,游戏情节并不是有序地发展,源源开快车的样子正是有创造的想象。接纳他的这一创意,游戏会更真实和丰富。
幼儿在游戏中如实地反映自己的能力差异,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片面或肤浅,这都是他们在游戏中发展的必然阶段。教师要尊重接纳幼儿,宽容他们的无知,接纳他们的幼稚,包容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加真实、自主地呈现自己的实际水平。
2.沟通交流的同伴关系
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会带来共同游戏的困难,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一起合作的游戏增多的时候,理解与接纳同伴想法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愉快的合作经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如遇到争执时引导幼儿协商问题的解决,当小伙伴都想玩同一个角色的时候,可以商量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公平抉择,也可以用轮流换班的办法融入游戏情节,选择什么样规则孩子们共同约定、共同遵守。
此外,因为经验不一致、想法不一致引起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谈话,共同协商游戏计划、分享游戏经验、商讨问题解决的方法。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楠楠說:“女孩子们不当宝宝当小猫到处跑。”老师请他听听“姐姐”琳琳介绍:“我在娃娃家当姐姐,帮妈妈整理梳妆台。今天还是妈妈的生日,我给她做蛋糕,挂礼物在梳妆台给她过生日。妮妮是我们家的小猫,夕夕是宝宝,小猫妮妮在家什么东西都想吃,还把面包、蛋糕、牛奶、巧克力都打翻了,还因为吃了太多草莓糖得了糖尿病,我知道后就告诉了夕夕宝宝,她打电话给医生带小猫去医院,但小猫妮妮在医院没有好好呆着,偷偷跑回家,后来还学会了吸毒。所以警察就到我们家把小猫带去警察局,还对她进行罚款。”听完“姐姐”的介绍,“爸爸”和小伙伴们都觉得真好玩,分享交流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纳同伴的想法,有助于形成合作的,愉快的同伴关系。接纳式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及被认同感,使他们能自发自主游戏,游戏中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也得到提升。
开放性的、多样性的、接纳式的游戏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他们可以自主控制的空间,自主支配的材料,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游戏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发展的需要,推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宁.与华爱华教授再谈游戏[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12).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