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0-05-13 14:34王丽娟
黑河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小学教育

王丽娟

[摘 要]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教师需要把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以学生文化趣旨和审美目标、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前进方向、美术的文化情境三个方向作为美术教学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策略上从感受、理解、创造三个方向为指针,改进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延伸教学手段,围绕美术课堂教育方式、审美能力培养方法、加强课堂创造和线下实践三个方向展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小学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三个方向

1.学生文化趣旨和审美目标

文化趣旨更像是小学生美术价值观的指南针,良好的文化趣旨培养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学生的心态保持端正,将自己良好的心态趣旨映射到作品中,各种事情都能顺利的做好,更不要说美术创作。同时,审美情感的培养也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让学生明白美术创作的兼容并蓄。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只存在风格差别,而不一定要有优劣之分。所以,在美术审美培养中首要的因素就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

2.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前进的方向

美术审美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谓的文化脉络就是寻根,美术从何而来,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时期,目前在哪个阶段探索,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才能明白中外前辈们在美术创作中的峥嵘。过去的探索是为了如今的创新,而找到了文化的根,就能使基础夯实,从而达到借鉴前人智慧的目的。下一步的路线即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学生在美术创作时会有所想、有所思,达到情感表达的作用。

3.美术的文化情境

有人说美术是对生活的抽象二维化,笔者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学生需要了解到家乡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校园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文化,在这种文化情境中得到感悟,进行提炼,对生活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名家名作,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应从理解、感受、创造三个方向为策略方针,改进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延伸教学手段。通过美学方法的引入,作為有效的指引,帮助学生理解美;通过课堂教育方式的改变拓宽学生的接触面,让学生感受到的美的旋律;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动手操作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创造美。

(一)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1. 自由性审美能力的培养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巨大弊端就是审美观过于趋同,在国民教育大众化的培养之下,教师对所有同学采用基本一致的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审美能力的大同小异和千篇一律。我们从小就鼓励集体主义,但不鼓励思维上的一致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王国。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审美往往千篇一律,具有应试的程序化和模块化,按照统一教学的要求,要进行相同的手工教学、手工鉴赏、鉴赏意见,这显然过于泯灭了孩子的自由创造性和发挥性,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规律性。在教育中我们鼓励有教无类,如在进行《美丽的雕塑》教学环节时,需要学生用泥土捏做造型,这就需要给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达的意识,让学生自己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阐述内心的创作意图,教师在其中更适合充当引导的旁观者、困境的启发者、审美的提高者。

2. 健康化审美意识的培养

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审美化培养过于追求阳春白雪。看到世界名家名作记忆犹新,啧啧称赞,看到本土画作弃而避之,这样会对学生的审美观造成很大的困扰,即不接地气。所以,审美观的塑造首先应该以健康化为出发点,让学生与生活、自然贴近,与真善美贴近。目前的工业化美术风潮带来了许多褒贬不一的作品,有些并不是小学生所能承受的,所以教师需要做到有效甄别。

3. 个性化审美观的培养

个性化即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西方教学中也被称作“教育的人道主义”,在学生自有的认知和能力下,要更加尊重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培养,再此期间教师稍加引导,引入教师课堂辅助的机制,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作,留给他们更多个性化的思考空间。审美能力不是被动,教师有为也无为。无为是不对孩子的正确选择作出过多的判断,使之千篇一律,而有为则是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遵从孩子内心的爱好与想法,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具有思考性的深度问题。如教学《生命之源——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目前生活中有许多破坏大自然的现象,请学生想办法阻止,并把它们画下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此时就被开动起来,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看法和意见,并且随之产生许多想法性的画作,教师对每幅画作都要进行点评,赞美有创意的作品。只要教师运用了正确的引导方式,用心地评价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美术课堂教育方式的改进

1.加强对学生的现实观察审美

在课堂上,可挖掘利用的审美素材其实是有限的。教材往往也只是一个楔子,过于因势利导反而导致死板。有效地利用本地地域的乡土文化,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资源。乡土文化是本地得以发展延续的根,是学生从小到大所能接触到的,所能了解到的文化。进行地域乡土文化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进一步的了解到自己家乡的文化,还能增加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愫,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归属感。所以身为教师要积极挖掘家乡的素材,在课堂上讲好家乡故事,丰富美术课堂的艺术细节,提高美术课堂的品质。如在进行《身边的设计艺术》和《家乡专题》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街串巷,寻找乡土文化气息。乡土文化气息散落于家乡各处,他们可能是即将遗失的手艺人的悲叹;可能是田间麦芽的芬芳;可能是古式建筑的砖瓦阁廊;也可能是静静的池塘上的一朵莲花。学生在街头巷尾寻找家乡气息,让他们心中充满着情愫,同时将这股情愫转化在美术的审美提高中。在课堂上,也可以灵活多变,如将课堂平移到美术馆、博物馆,带领学生参观本土优秀画家的画作,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做的,而不止将目光仅仅集中于技能技巧的提升上。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围绕本次课堂的乡土主题进行一次立足于家乡展开的创作。这样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是构建在本土思维、本土视野上的,具有深刻性和不可磨灭性。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小学教育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