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0-05-13 14:21王欣王志伟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革命

王欣 王志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地方紅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优势,阐述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意义,即有利于传承地方红色革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等。探讨了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途径:要打造以地方红色文化研究为中心的教师团队;创新思政课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拓展红色思政课教学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学;融入路径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优势

地方红色文化是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主要表现为以革命遗迹、文物、展馆、红色文献等为主的物质载体和以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等为主的非物质载体。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形成的时期和斗争的主要方向不同,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为主的红色精神更成为全国人民传颂学习的范本,各具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

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一方面,由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革命历史、革命遗址遗迹以及广为传颂的革命故事,拥有时空上的便利性,故此充分利用本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大量素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穿插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本中抽象的文字描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的活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兴趣,转变对该学科的消极态度,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实现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中华大地上许多爱国仁人志士用传奇的故事谱写着我党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发生在不同的地区,给其地方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地方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始终坚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方向,在学习和了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有利于学生做到以德为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多方面要求。

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利用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学习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2]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处地方的红色历史资源,继承红色革命精神,通过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了解,将增强对整个红色文化的兴趣进而提升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认同感。

首先,有利于传承地方红色革命精神。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下,学生开始并逐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将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使其融入思政课堂,成为一种必然方式。教师通过讲述本地方的革命故事、革命伟人事迹、红色经典、宣讲革命精神等来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们爱国爱党的革命情怀,并逐渐使其接受认可本地方红色文化,使他们崇尚革命历史,并以本地方红色文化为傲,提高对本地方红色文化的追求,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更好的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优秀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和追求符合共产主义关于人生价值的选择,正确的三观教育,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正确的处理方式。通过挖掘本地方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追求与理解,进而实现个人价值。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冲击激烈,学生易对西方文化产生认同与崇拜,改变其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思政课的渠道传播和渗透给学生,将红色文化遗迹、革命人物故事等充分的利用到课堂里,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用情境再现、亲身体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道德教育,增强和稳固民族认同感,使其坚定主流意识形态不被动摇。

最后,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疏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惯式,然后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这将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达到突出学科特色的目的。“积极推动一院一品牌,打造学院自身文化品牌,以文促教,以文化人。”[3]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带进课堂,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容中添加新的元素,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的国内背景和建国70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重视研究和学习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经验,重温红色文化的内涵,将有利于充实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信仰,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为思政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发展。

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途径

“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4]故此,应创新思路和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

1、打造以地方红色文化研究为中心的教师团队

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硬性要求,教师应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红色文化底蕴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凝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前人给当代留下的最富有内涵的理想信念,地方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研究红色文化的特殊性,既满足了思政课创新的要求,也实现了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首先,由于教师研究方向差异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统一的有关红色文化发展历史的培训;其次,充分调动年轻教师学习和整理文献史料以及到地方调研,整合成文字资料形成案例,反复演练磨合,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最后,重点高校通过对口支援向师资较弱的学校提供相应资源,举办座谈会、定期对教师进行学习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记忆,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而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红色革命精神。故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武装一个强大的思政教师团队是必要条件,有助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充分有机的融入课堂,促进思政课改革的进程。

2、创新思政课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现阶段,高校思政课主要公共课程有四门,各科目之间为避免交叉重复又能凸显特色,应该结合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这些主干课程中,开展特色教学专题。

《概论》课中可以选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论断与本地方红色文化发展现状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研究学习,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纲要》课中可以选择将红色政权与本地方革命战争历史相结合等,探索案例式教学模式或启发式教学模式;《基础》课中可以选择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与本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编排话剧等深入了解革命情怀,探索演示式教学模式;《原理》课中可以将矛盾论或实践论与本地方红色历史发展历程相结合,研究讨论红色文化的时代性,探索讨论式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思政课辅助教材。由地方政府和高校遴选专业学科人员分别组成编写领导小组和教材编写小组,以保证地方红色文化知识能够科学权威、多维全面的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教材内容应体现本地方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并且将地方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目的是使红色文化充分的与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强调其实用性。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有利于丰富传统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形成红色思政第一课堂,更加有利于顺其自然的渗透红色文化的革命思想,培养当代学生勇于挑战和创新的革命精神。

3、拓展红色思政课教学的第二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课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識,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故此,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解决好实践教学的落实问题,才能做好红色思政课的第二课堂。

首先,整合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性和互动性,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手段,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视频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网上留言提问;还可以形成线上论坛,教师定期提出问题,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回答问题;对于个别认识不清或存在错误观点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对多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使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加深对本地方红色文化的记忆、理解和感受。

其次,建立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学生透过当代现实回顾红色历史,设立红色文化讲堂,可以邀请红色人物后代、专家学者、社会道德模范等定期做客演讲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专题教育,编写相关主题的资料集,对优秀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最后,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研学之旅,开展红色文化“互联网+”。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例如与互联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项目,如开设红色网站、校园红色网页,扩大其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寓教于乐是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遗址遗迹、红色器物等,对于更有条件和兴趣的同学,也可观摩著名红色景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等,亲身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及红色基因的强大生命力。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红色文化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和道德规范,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使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到课率、抬头率、上座率、点头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价值,力求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17.02.27.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作者简介】

王 欣(1995.3—)女,汉族,吉林磐石人,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志伟(1973.3—)男,汉族,博士,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革命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