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阐述了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的内涵,分析了这两种革命精神的同质性,都具有信念坚定政治品格,党群同心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的革命斗志。这两种革命精神又各有鲜明的特点,“敢为人先、担当奉献”为核心的是胶东革命精神,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是沂蒙精神。文章最后论述了弘扬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要,是化解人们现实的价值困境的需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关键词】 沂蒙精神;胶东革命精神;同质性;特质性;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过程中,前仆后继,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革命老区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胶东革命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特点。
一、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的内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沂蒙精神展览馆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1]因此,沂蒙精神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坚定跟党走。
胶东革命精神是胶东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斗争实践中铸就的,它集中表现在“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四个方面。其中,“忠诚坚定”是胶东革命精神的灵魂;“不畏艰难”是胶东革命精神的特质;“敢为人先”是胶东革命精神的主线;“无私奉献”是胶东革命精神的核心。
二、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的同质性
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都是我们党在回答民族救亡的历史课题,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焕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向心力,因此,这就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同质性,即精神内涵的共性。
1、都具有信念坚定政治品格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斗争多么残酷,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始终守护信仰、坚定信念。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沂蒙精神和胶东革命精神都是紧紧围绕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凝聚而成的。这两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革命战争时期的胶东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口、刺刀和酷刑,他们毫无惧色、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他们靠的就是坚定地理想信念。在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同样是无数共产党人面对生死抉择,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他们用自己的舍生忘死,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由此激励和感召着沂蒙人民,沂蒙人民才能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2、都具有党群同心的优良作风
一个政党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之所以会支持共产党,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共通的精神内涵。
胶东人民与党同心同德铸就了胶东革命的胜利。这首先体现在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之心赢得人民群众爱党之心。历史告诉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只有与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會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翻了身的胶东人民才能深刻认识到,要保住幸福生活,就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支持革命战争,勇往直前跟党走。沂蒙精神的核心已经被明确为“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坚定跟党走。”在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于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使沂蒙人民真正认识了为老百姓舍生忘死、为广大劳苦大众求解放、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中国共产党。
3、都具有不畏艰难的革命斗志
长久以来,不畏艰难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一革命品格是沂蒙精神和胶东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
革命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团结奋斗,面对困难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抗战胜利后,为实现我们党大运兵的战略目标,胶东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抢在美国军舰护送下的国民党军队到达东北之前,用落后的运输工具把山东军区大批部队运到东北,为开辟东北根据地,实现党的战略转移目标赢得了宝贵时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难的沂蒙人民为实现翻身求解放,赴汤蹈火,攻坚克难。战争年代的沂蒙山区,经济落后,民生多艰。但在这种情况下,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顾全大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支援战争。为了完成支前任务,老百姓自己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苦生活,舍小家顾大家,倾尽全力支援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根本原因在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赢得了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没有党在根据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施政实践,没有人民军队为人民舍生忘死,就不会有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度信任和无限热爱,以及同党一起为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心,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均印证了这一道理。
三、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的特质性
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因产生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条件不同,又各具特色。换言之,即精神内涵具有特质性。
1、“敢为人先、担当奉献”的胶东革命精神
“敢为人先”,是一种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革命战争时期,胶东出现了许许多多在全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具有领先示范作用的事件。如胶东地雷战书写了人民战争史上的传奇。抗战时期,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创建的西海地下医院,书写了胶东“沙家浜”和“地道战”的传奇。抗战胜利后,胶东人民挺身而出,勇敢抵抗,军民一心,成功阻止美军登陆烟台,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外事胜利,也为我军挺进东北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1947年胶东民主政权依法处理“杨禄奎事件”,开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审判外国罪犯的先河。
“担当奉献”,是一种勇敢负责,把自己利益置身度外、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胶东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竭尽全力为革命战争贡献最大的力量。胶东人民担当奉献的精神可以归纳为“五个大”:大资助、大运兵、大调干、大参军、大支前。
2、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沂蒙精神的特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必然结果。也正是这一原因,我们党才赢得民心,才能拥有持久的政治生命力。
四、弘扬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
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弘扬它们的时代意义体现在: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要
沂蒙精神和胶东革命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是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守。今天,我們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亟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亟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武装头脑,中华民族亟需用坚定地理想信念为不懈奋斗提供动力。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作为我们党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已经被实践证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们仍是我们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2、化解人们现实的价值困境需要
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是科学的理论、革命的传统,它们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是我们党致力于千秋伟业永不变色的重要保证和关键因素。它们不仅能教育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自觉融入到民族的伟大事业、国家的进步发展之中,而且能使人们用其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紧密团结起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和形成的富有特定内涵的红色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政治资源。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与胶东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沂蒙精神和胶东革命精神的深邃内涵、时代价值与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起来,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参考文献】
[1] 沂蒙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55.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作者简介】
陈海涛(1985—)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