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红
素养立意:本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中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试题命制中常常结合过程模型、综合表格、曲线分析、计算、实验等,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命题方向 核心考点
①借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考查考生分析判断的能力;②深入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三大因素曲线和影响细胞呼吸的四类曲线,借助曲线图、柱形图及表格等形式,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③借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考生的社会责任意识;④借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与测定,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②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④解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⑤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例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B.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能促进伤口附近细胞的有氧呼吸
C.连续阴雨天气,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不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因为剧烈运动产生的大量乳酸使血浆pH明显下降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项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之一。B、D项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素材来源于课本中的例子,体现试题命制的基础性,启示考生在考前复习阶段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C项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考生要联系“两大过程”整体考虑。
【解析】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A项正确。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能抑制伤口附近厌氧菌的无氧呼吸,使之不能大量繁殖,B项错误。连续阴雨天气,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项错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D项错误。
【答案】A
【备考启示】关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题难度较低,素材常来自于教材,或联系社会热点内容,考查细胞代谢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本部分内容若以大题形式出现,常常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图、影响因素等综合考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长句应答能力。
【例2】图1是某种猕猴桃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是科研人员在某山区研究夏季遮阳对该种猕猴桃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结果。分析回答:
(1)图1过程①~④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 (填序号),过程③产生的[H]中的氢元素来源于 。
(2)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为 ,Q点的净光合速率比P点低,主要是由 (环境因素)造成的。N点的净光合速率比M点低,主要是由 导致图1中过程 (填序号)明显减慢。
(3)根据研究结果,请对该山区夏季猕猴桃园的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
(4)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请完善实验设计验证推测:提取并分离35%遮阳和不遮阳条件下的猕猴桃绿叶中的色素,比较 。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借助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了细胞代谢的过程、场所,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等,体现了高考试题“高起点、低落点”的特征。本题第3小问则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理论服务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解答此类问题需熟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将图中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准确作出判断。
【解析】(1)分析图1可知,①表示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②表示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③表示依次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④表示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综上分析,上述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①④,过程③产生的[H]中的氢元素来源于葡萄糖、H2O(和丙酮酸)。
(2)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为遮阳情况(或光照强度)与时间。与对照条件(不遮阳)下的P点相比,70%遮阳条件下的Q点,因光照较弱,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其净光合速率比P点低。M点与N点对应的时刻分别是10:30与13:30左右;与10:30左右相比,13:30左右的光照强、温度高、蒸腾失水较多,导致部分气孔关闭,猕猴桃吸收的CO2减少,进而导致图1中过程②所示的暗反应明显减慢,所以N点的净光合速率比M点低。
(3)图2显示在7:00~17:00时段,70%遮阳条件下的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组,而35%遮阳条件下的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却高于对照组,说明适当遮阳处理可促进猕猴桃的生长。据此可知,对该山区夏季猕猴桃园的管理提出的合理建议是在7:00~17:00适度遮阳。
(4)叶绿素含量越多,纸层析结果分离得到的相应的色素带越宽。因此,欲设计实验来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的推测正确与否,可提取并分离35%遮阳和不遮阳条件下的猕猴桃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答案】(1)①④ 葡萄糖和H2O(和丙酮酸) (2)遮阳情况(或光照强度)与时间 光照较弱 部分气孔关闭 ② (3)在7:00~17:00适度遮阳 (4)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备考启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内容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知识点众多,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只有条理清晰,答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要善于运用表格对比,如[H]和ATP的来源和去向等;注重对曲线图分析,如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无关变量保持一致,曲线的起点、终点、拐点等;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以及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等。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素养立意:与育种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包括可遗传变异、进化、遗传概率计算、现代生物技术等,内容跨跃不同章节、不同模块,试题中常结合题干中相关叙述,考查育种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或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或针对不同的育种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命题方向 核心考点
育种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细胞工程育种、核移植等,这些育种的原理、过程、举例、优缺点要熟悉掌握,试题中常借助上述知识点考查育种程序图或基于个体基因型的育種图解 ①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案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②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的育种方案有基因工程育种、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③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的育种方案是诱变育种;④对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的育种方案有多倍体育种;⑤培育杂合子品系(杂种优势)
【例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水稻与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不同
B.单倍体育种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的原理、方法、优点等,要求考生结合已学知识对各选项做出准确分析判断。A、D属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为选修3教材内容,B、C项分别是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属于必修2教材内容。考生需要对不同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做归纳整理,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做题时准确提取知识内容,做出合理的判断。
【解析】A项中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项中单倍体育种的基本过程: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经过人工诱导(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C项中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D项中基因工程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新基因是来源于其他生物。
【答案】CD
【备考启示】考生需对比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优缺点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明确三类“无子果实”: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其无子的原因是未受粉;无子香蕉是天然三倍体,无子的原因在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考生需明确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两次传粉目的的不同;理解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的情况,但操作对象不同;区别三体与三倍体等。
【例4】下图是有关育种的流程图,亲本均为纯合子,A~J为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途径是 (用图中文字、字母和箭头作答),图示C、F处理方法的机制为 ,它们处理对象的区别是 。
(2)在A→D育种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多次连续使用方法D处理,其理由是 。若图中E是在含有A、G、C、T、5-BU(5-溴尿嘧啶)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处理萌发的种子,5-BU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那么至少需要经过 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3)通过G→H→I途径培养高产β-胡萝卜素甘薯,常用 法将高产β-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导入甘薯外植体。当芽长到3.0 cm左右,转入生长素 (填“>”“<”或“=”)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研究发现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固体培养基生根效果更好,原因可能为 。
【点评】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对育种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识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亲本→A→B→C→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植物细胞→G→H→I→J→新品种”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育种。
【解析】(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具体途径是亲本→A→F1→B→单倍体→C→纯合子,其中A表示两亲本杂交、B表示花药离体培养、C代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图示C、F处理方法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处理对象的区别是C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F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A→D育种过程属于杂交育种,其中D表示连续自交。杂交育种中,如果要求培育隐性性状的个体,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不需要连续自交,所以在A→D育种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多次连续使用方法D处理;根据题意可知,5-BU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复制一次得到A—5-BU、T—A,复制第二次时有5-BU—C,复制第三次得C—G,所以至少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3)通过G→H→I途径培养高产β-胡萝卜素甘薯,H表示基因工程,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高产β-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目的基因)导入甘薯外植体(受体细胞)。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且生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根原基的形成(生根),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分布均匀,细胞分泌的代谢废物也能在培养液中迅速扩散,所以液体培养基中比固体培养基生根效果更好。
【答案】(1)亲本→A→F1→B→单倍体→C→纯合子 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 C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而F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如果要求培育隐性性状的个体,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3 (3)农杆菌转化 > 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分布均匀,细胞分泌的代谢废物也能在培养液中迅速扩散(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备考启示】育种是遗传与变异部分的重点知识,试题会借助育种过程,考查自交和杂交,遗传概率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除了弄清各育种的原理、过程、条件及优缺点等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联系、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如可采取列表、画图及设计实验等形式比较多种育种方法的异同及联系,以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
素养立意:结合生活实践中的事例,了解生态工程技术设计常用的方法,如生物氧化塘、人工浮床、生态农业、垃圾分类等;联系环境保护有关内容,结合相关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原理。通过知识学习和试题分析,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命题方向 核心考点
①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考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其中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和计算是重点内容;②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关系;③结合相关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措施;④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应用;⑤结合有关环境的热点问题,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措施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②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③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价值;④生态工程的原理、实例和发展前景
【例5】如图是某山区生态农业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草→昆虫→鸡→人”这条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是 。昆虫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 。
(2)该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来的荒山相比,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通过引入兔、羊、鸡等畜禽,增加和延长了食物链;通过建设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山农的燃能问题,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 ,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由于当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因此提高了生态系统 的能力。
(3)防治树林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类型)傳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上述生态农业,很好地践行了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每一小题对应一个知识点,分别是食物链、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农业的优点、生物多样性价值,考查范围较广,但又贴近课本内容,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课本基本概念,才能应对此类试题。
【解析】(1)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最高级消费者除外)同化的能量,最多具有四个去向,即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获得以及未被利用。(2)生态农业中,通过多种措施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3)防治树林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其中性引诱剂的使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题中要求“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作答,因此可以从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三个方面思考并作答。
【答案】(1)有机物 流入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 (2)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自我调节(或抵抗外界干扰) (3)化学信息 (4)森林、草地、湖泊等不仅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旅游观赏和文学艺术创作等价值;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间接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写出两点即可)
【备考启示】针对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部分内容,同学们要紧扣课本进行复习,用动态的观念理解能量流动,任何一种“量”的稳定都源于其“来源”与“去路”的平衡。正确判断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使用相关规范术语回答问题。对于习题中出现跨章节的问题,同学们需找出与教材的衔接点,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判断。试题常常会与社会时事相联系,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还会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此类习题往往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结合图形进行综合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