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震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勇于并善于表达,拉近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表达能力,构建和谐的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应在动态教学中实现对传统“接受性”课堂的颠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会倾听,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会倾听 生成性课堂 策略研究
生成性课堂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性以及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作为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两个权变因素,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将每一堂课都视为不可复制的智慧结合。学会倾听学生是一名教师的最高职业准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教师可以据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加快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之成为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
一、学会倾听,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意义
1.拉近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课堂
教师学会倾听是建立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一步,对于拉近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情感认识与人文情怀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模式和思考方式的动态变化是生成性课堂的重要内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看似是讲台与课桌的距离,实际上却是师生在心灵与沟通上的巨大鸿沟。教材中的课文背景、文化意义等与学生的理解认识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教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太过死板。和谐的生成性语文课堂是现代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教材讲解的生活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传统课堂的缺陷,善于倾听并接受学生们的意见和观点,创建和谐课堂。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倾听式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帮助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分为教书和育人,而人民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育人”,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适应社会、能独立思考、有行动力、有创造力的人。表达能力则是学生成就未来的“黄金钥匙”,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黄金钥匙”的拥有者,尽心尽力培养学生,承担起人民教师“育人”的伟大责任。课堂应当呈现出“学生讲、教师听”的形式,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制订和调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让生成性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会倾听,建构生成性语文课堂的具体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倾听纽带
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和认知的不同,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存在代沟,很难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因此教师要利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倾听的纽带。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时,文章的历史背景与当今社会截然不同,再加上文中涉及很多关于修建铁路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学生会感到乏味和无聊,更加难以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主人公詹天佑深刻的爱国情怀。这时教师要找到一个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切入点——铁路,建立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铁路的发展早已让国人为之骄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高铁视频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见证祖国的高速发展,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随后教师提出问题:高铁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科研人员日日夜夜的专研与探索。教师问大家有没有坐过高铁,你们知道高铁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多少吗?同学们都回答说坐过高铁,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高铁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千米。教师紧接着提问:曾经我国没有铁路,是谁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第一条我国工程师自主研发制造的铁路呢?制造铁路对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一步步引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我国著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英雄事迹。通过生活化的提问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在面对爱国这一共同的情感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无声的共鸣,这种共鸣成为教师倾听学生的纽带。学生在感受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激动之情和自豪之情。教师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两个年代联系起来,倾听了学生内心的声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表达,倾听真实想法
作为教师,在纽带与桥梁基础上倾听的是学生表达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这也是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之一。 “尊师重道”的中华美德不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巨大鸿沟,教师要善于引导,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敢说、想说,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尽量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给出的问题不应该是“你为了什么读书?”,而应该是“你为什么要读书,说出你自己的理由。你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应该为这个目标怎样奋斗?”现在的语文教师很奇怪的一点就是直接问学生“是否”问题,学生的表达机会只有“是”或“不是”,给学生留下一种“过程不重要,思考不重要,结果正确最重要”的印象,这样不仅让学生越来越重视结果,不注重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更是几乎没有,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模式的问题。在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强调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在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以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一定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学生有的回答:“我是为了赚很多钱而读书的,因为家里很穷,爸爸妈妈每天很辛苦地工作,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爸爸妈妈能够过上好日子, 我想成为一个孝順父母的人。现在的我能做的就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让父母可以安享晚年。”有的学生想成为一名教师或者律师甚至是想当官的,是希望能成为为民请命的人,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有的学生想成为一名医生,是因为想要治病救人,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帮助别人。学生真心实意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所想,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美,让学生从心底里肯定自己。
3.开展课外讨论,善于用心倾听
在建立倾听纽带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学会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听。小学阶段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教师的陪伴成长。课堂往往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启迪人的心灵,润化人的涵养。教师应经常性地开展相关的课外讨论,用心倾听学生的真实声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时候,课本中提到的“我”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父亲对“我”作品的评价永远都是“糟糕透了”,而母亲从小到大对“我”作品的意见都是“精彩极了”。两个人的行为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文章一开始的时候,母亲看了“我”写的诗,眼睛“亮亮的”,兴奋、搂我,“我”腼腆又得意,但是“我”一下午的期待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批评、不满,父亲读了很久,将这首诗扔回了原处,“我”哭了,心情很沉重。后来的主人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出版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剧本作品,作者认为母爱给了自己创作的力量,是创作的源泉,父爱则是警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要不断进步。如果深入思考,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成就了作者,鼓励与鞭策给了主人公人生的教育。随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父亲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开展讨论。部分学生说妈妈管得严格,只要妈妈生气了,爸爸就会在一旁劝导、缓解,妈妈就会慢慢恢复成温柔的样子,但是还会有一定的处罚;有些学生说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常年不在身边,自己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感觉不到父母的關爱,只有偶尔的电话联系和寥寥数次的见面;还有极少数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由于父母离异等特殊原因,和父亲一起生活的管理比较松散自由,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则对母亲的严格管理感到很压抑。借助“家庭管理”,学生第一次谈起自己的家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并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和神态,感受此时此刻学生真诚的表达,对学生也回馈以赤诚之心,对待家庭不完整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面对沉默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多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只有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好教育。
4.接纳观点讨论,倾听多种声音
生成性课堂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应该鼓励而不是忽视甚至批评,倾听的艺术性也是如此,能够包容学生们个性化的想法和观点,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多样思维,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时,学生们对于父亲的做法有不一样的见解。生活拮据的主人公一家意外抽奖抽中了奔驰汽车,本应该是激动与喜悦的时刻,但是父亲却是一脸凝重,主人公非常不理解。在这里,主人公的情绪和父亲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面的艰难抉择埋下伏笔。母亲是了解事情全部经过的人,但是母亲并没有妨碍父亲做出选择,彩票是父亲帮同事买的,过后大家都忘记了这件事,因此谁也没有在意,可是偏偏这张彩票中奖了。但是父亲没有隐瞒,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家人,并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打电话给库伯先生将车子取走。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关于人性的教育,在物质与道德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经不住诱惑而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但是主人公的父亲却是选择了后者。有的学生认为既然是库伯先生要求父亲买的,并不是自己买的彩票,那么问题来了,两张之中究竟哪一张是库伯先生的?哪一张是自己家的?虽然上面有标记,但是是父亲买的,这种好运气应当是属于父亲的,而不是库伯先生的。这种观点得到了班级少数人的认可,他们认为如果是自己做选择,不会选择将车子给库伯先生,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违反道德,中彩票或者不中彩票本来就是一种运气问题,如果不是父亲买的彩票,而是库伯先生自己买的彩票,不一定会有这样的运气。学生的这种观点笔者没有赞扬也没有批评,只是认可了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勇气以及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这种观点的提出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思考,看待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以现代人的眼光辨析问题。
本文从围绕学会倾听逐步深入展开阐述,从生活实际出发搭建倾听桥梁,在此基础上学会倾听,更进一步是要做到用心灵倾听,最后要学会兼容并蓄,允许学生存在不一样的观点,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在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的前提下,要根据生成的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凤. 激扬课堂生命活力——谈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建构[J]. 新课程(中学),2017(10).
[2]陈宇. “为”而“不为”:建构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最佳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3]刘必雷. 巧设留白,构建生成性中职语文课堂[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4).
[4]王海涛. 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9).
[5]丁夏波.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构建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