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邵玲玲,俞 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01)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除了要求护理人员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求整个急救护理过程科学合理,不能出现任何的失误,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可见,急诊护理对于抢救效果的重要性。为了探究优化急诊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急危重症患者展开深入分析,现做如下总结。
从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88±4.96)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例,意外创伤14例,心血管疾病10例,脑血管疾病6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75±4.02)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7例,意外创伤13例,心血管疾病12例,脑血管疾病3例。组间自然信息具科学可比性(P>0.05)。
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实施于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根据抢救流程为患者实施护理,密切观察各项体征指标的变化,针对病情进行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做好应急准备: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需立即对患者实施救治,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存在出血,需要快速实施止血措施。当患者可以转运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安排转运。②评估患者病情危急程度:在患者还没进入抢救室之前,抢救室护士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并通过SOAPIE公式评估患者病情等级。③明确分工流程:明确急救护士的职责范围,建立高效的配合体系,确保急救工作快速有效地实施。由护士长结合护理工作进程,并根据护理人员的资料、经验等进行排班,确保给予患者安全、高效的护理措施。④优化急救绿色流程:所有的急危重症患者都可以采取先抢救、后付费的方式,救护车到达急诊门口或者患者来到急诊科时,护理人员需要快速接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者则快速送入抢救室。患者进入手术室五分钟内需与家属进行联系,签署相关的同意书。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患者在进行抢救之后,病情保持稳定,意识清醒,符合抢救脱险的标准,顺利转入住院部。抢救时间判定:从实施抢救措施脱离危险,或到死亡发生的时间。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纳入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抢救时间即计量资料在表述时应用(±s),以t检验获取结果,抢救成功率等计数资料在表述时应用(%)表示,以x2获取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n(%)]
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抢救时间(±s,min)
表2 对比两组抢救时间(±s,min)
组别n抢救时间对照组3550.45±11.16观察组3532.42±9.20 t 7.375 P 0.000
观察组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急诊护理满意度[n(%)]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不仅需要注重抢救的有效性,更要考虑抢救的时效性,所以优化急诊护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序顺畅的急诊护理流程,那么抢救过程很可能陷入混乱,甚至造成抢救失败[1-2]。在急救护理中,既往的常规护理难以有效利用护理人员,常常存在目标分散、护理流程不一致、抢救不及时等情况。而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合理的将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划分,以科学化的方式处理护理流程,促进急诊救治措施的规范进行,同时提高医院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确保抢救工作的有效性[3-4]。通过对急诊护理进行优化,不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使急诊护理人员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分工,增加急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使其更好地处理抢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确保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可达到理想的满意和信任水平[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措施之后,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优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而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的观察组,对于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高更高。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