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黄
[摘 要]红河流域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反映了哈尼族的民族特性、民族个性和民族风貌,是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是哈尼族人民的各种思想、观念汇集的一种特色音乐。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深刻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其音乐的学术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也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价值;功能
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在变迁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无论婚俗音乐如何发展和变化,都是建立在哈尼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哈尼族民间音乐元素,音乐主题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与音乐表现方式的艺术性,是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和思想及艺术的对接。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深刻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其音乐的学术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也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
一、 核心价值
哈尼族仪式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关系存在很大关联性。首先,尽管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是哈尼族的特色文化,相对于现代音乐文化而言,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它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符合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要求。其次,无论婚俗音乐经过多少变化,都是在继承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的核心价值没有改变, 尤其是人性的本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素,如诚实守信、坚强勇敢、心存感恩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对友情的守护,等等。再次,现代音乐的创作吸收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不断丰富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传统文化。对这种传统音乐的发展而言,正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的主观能动性会随着现代音乐文化的进步而创造出新的音乐文化。由于哈尼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地域性特征,构成了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独特的价值观,对真、善、美、自然和谐的追求。
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艺术魅力来自于核心价值观。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魅力在于婚俗音乐主题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与音乐表现方式的艺术性,在于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和思想及艺术的对接,在于人们对哈尼族音乐文化的雅俗共赏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了音乐的深刻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决定了音乐作品的品格与境界,体现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核心价值观。首先,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是哈尼族人民世代传承和创造出来的音乐形式,一直伴随着哈尼族人民的生活。音乐伴随着人们的情感,无疑为婚俗音乐打上了思想的烙印,音乐中的跌宕起伏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情绪,一种思绪,为营造婚礼气氛而存在。其次,每一场婚俗仪式都有不同的音乐相伴,既有内容也有形式,既有歌曲也有器乐曲。这样的表达方式和表现的内容都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用歌唱交流的形式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安慰、嘱咐、教育等。哈尼族这种传统的婚俗仪式和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与群众达到共鸣,能直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记忆,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父母的感恩等,甚至触及人们心灵上的一些思考。毫无疑问,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其音乐的核心价值观。
二、学术价值
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功能和价值都是很明显的,且功能和价值是直接对应的,哈尼族婚俗音乐不同的功能,也体现着它不同的价值。哈尼族独特的自然资源、宝贵的文化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优势具有独到的价值。对于哈尼族而言,婚俗音乐一直是传统,充分地利用好本民族的资源,发挥其各个方面的作用,是哈尼族人民的愿望。哈尼族传统的、宝贵的、优秀的仪式音乐文化吸引着更多的专家学者从城市走向农村,通过具体的田野调查研究,使哈尼族的音乐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和理解,既有实践内容,也有理论总结,这也能让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发挥其特殊的学术价值。
(一)科学挖掘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内涵,弘扬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
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是哈尼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地展示了哈尼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其丰富的音乐存在形式,为挖掘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内容提供便利的条件,也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促进人格完善。在尊重民族习惯的基础上,科学挖掘哈尼族婚俗音乐文化,对于学术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通过民俗学的学术资源,大力开展哈尼族地方音乐文化的学术研究,发挥哈尼族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田野调查是对哈尼族音乐文化研究必须的步骤,尊重哈尼族婚俗音乐的原生性,让这种原生性的音乐存在于婚俗活动中,保持其原貌,让这种质朴的声音传递下去。同时,对原生性的哈尼族婚俗音乐进行相关的研究,丰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三)通过民俗研究与高校学科建设相結合,既推动民俗学科的发展,又促进音乐学术事业的繁荣
高等院校的专业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民俗的研究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为高等院校的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推动民俗学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为当代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三、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创作和传播的一种语言艺术,它具有文学价值,这是由它的本性决定的。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精髓是民俗的,但它还是属于民间的口传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虽然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学,但它主题思想明确,音乐特色鲜明,因此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中,婚俗民歌占有较大部分。这些婚俗民歌主题立意新颖,内容深刻。尽管每一首婚俗民歌的内涵不一,立意不同,但是每一首婚俗民歌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这也是哈尼族婚俗民歌最明显的特征。比如姑娘们出嫁前唱的哭嫁歌,有的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是感谢小伙伴的一路相随,也有的是母亲对女儿唱的嘱咐和教导等,这些歌曲都有仪式,都有主题,都有情感。
情感是文学必需的基本要素,情感也是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缺乏情感的文学和音乐都是没有生命的。哈尼族婚俗民歌之所以传唱至今,在于这些歌曲的震撼心灵的教导、感人至深的情感。尤其是哭嫁歌中哭诉的别离与悲伤,情绪跌宕起伏,歌词有包含感恩嘱咐、教育引导,有礼有节,歌声时而悲切,时而欣喜,时而潸然泪下。这些都受到了情感的影响,以情感人既是文学追求的,也是音乐必需的,这就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语言的表述也是文学的体现。在哈尼族婚俗民歌中,多数歌曲反复吟唱,旋律相同的曲式,但歌词不同,表现力很强。这些歌曲主题形象鲜明突出,多用方言演唱,使其更具有音樂的原生性特点,语言质朴鲜活,表达淋漓尽致。纯粹和朴素的方言,赋予了婚俗民歌表现力和吸引力,彰显了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文学价值。婚俗民歌中常常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加上恰当地运用方言,突出了语言的诗意性,渲染了婚礼气氛,因此突出了哈尼族婚俗民歌的文学价值。哈尼族婚俗民歌中的语言是在他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大多是即兴,出口即成,可以说能嗅到泥土的芳香。
四、社会功能
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承载着音乐的文化、教育、传承、交流等功能。
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来看,我们从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中感受到了民族凝聚力。在哈尼族不同支系的婚俗音乐中,我们能看出音乐所蕴含的内容和目的,音乐在婚俗仪式中的作用,也不断强化哈尼族人民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在婚俗仪式中,男女老幼直接参与的这种方式,蕴含着很大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理解婚俗音乐的场域,覆盖哈尼族音乐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过程,加强了哈尼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加深了哈尼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从教育与传承功能的角度来看,在哈尼族婚俗仪式这一过程中体现着一种有效的功能。在现代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影响下,婚俗仪式音乐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不变的是它的教育与传承的宗旨,它教育年轻一代要遵守道德礼仪,懂得感恩,尊老爱幼,守规矩,讲方法。这些优秀的哈尼族婚俗音乐代代相传,在传承中记录了哈尼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也将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保存了下来。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质朴而通俗易懂,音乐中提倡尊老爱幼、学会感恩、为人处世、遵规守纪,在这样的音乐感化和教育下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哈尼族的婚俗传统提倡简朴,与国家倡导的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一脉相承,彰显了哈尼人的生存之道和智慧,教育人们尊重自然、尊重民族文化。
从交流功能的角度来看,每一次的婚俗仪式中,婚俗歌都是一次人与人、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人们用婚俗歌的形式来达到情感交流、真情告白。在庄重的婚俗仪式中,音乐使不同角色的人们得到情感的宣泄,让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满足和安慰,通过这种歌唱的形式来表达和哭诉对父母的感恩,对亲人的不舍,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对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的研究需要有创新精神,音乐文化的发展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坚持立足红河流域哈尼族地方民俗文化的实际,以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为核心,运用音乐学科前沿的理论方法,让哈尼族音乐文化走出地区,辐射国内外,从而体现出哈尼族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社会涵义和社会功能。传承哈尼族婚俗仪式音乐,在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提供宝贵的少数民族素材和音乐资源,为繁荣文化艺术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洪波.《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与释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 倪伟顺.哈尼族歌舞的起源及其文史内涵和底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8).
[3] 李枭香.浅谈哈尼族舞蹈[J].艺术科技,2012(2).
[4] 董科.哈尼族民间音乐的功能与价值[J].民族音乐,2006(6).
[5] 肖育军.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源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