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2020-05-12 02:11梁燕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挑战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梁燕龙

摘要:大学是青少年一代迈入社会的中转站,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慷慨激昂地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中国要强,离不开青少年,青少年要强,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受网络冲击影响很大,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数据信息化、复杂化现象日益突显,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下坚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各主体积极参与。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新挑战;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50-02

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学习的必修课,不仅因为其理论价值巨大,更因为其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任何一个时期教育都无可替代的。但是,当前网络环境复杂,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蠢蠢欲动,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时期的新挑战。当前社会以“微舆论”为主要特征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正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1]如何守好思想政治这一底线,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大环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下一番狠功夫。

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原因

1.培养人才,树立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小学、初中、高中时期,是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抑或学生本人,都以学业为主,对“三观”的要求不是很高,自主思考意识不强,受外界干扰较大,自主选择能力不强,对思想政治的要求不是很高,还未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长期以来,面临着西方某些国家细化、分化,通过学术资助、学术交流等形式对高校师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2],而在当前这种网络文化冲击之下,这一渗透方式更加隐蔽,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更加潜移默化。社会群体的稳定,离不开个体的道德自觉,个体道德的教化,一方面来源于家庭,另一方面来自教育。德育,是贯穿中国教育始终的主旋律,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又或者是社会教化,“德”必须放在教育首位,而“德”的细化,应该包含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几个方面。

二、当前面临的网络文化问题

1.思政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当前网络文化纷繁复杂,网络信息如海水般充斥在群众尤其是年轻人身边。海量、丰富、吸引力强的网络电子信息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高下立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與法律基础》,课本以理论解说为主,缺乏生动性与吸引力。全书基本上以文字形式讲解理论,既无案例又无图标,光靠阅读与理解,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不足。与之相对应的,网络传播途径下的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思想在网络媒体的伪装下,更具吸引力与诱惑力。

2.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当前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输速度快、新闻传播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快,许多高科技技术、高科技产品、新奇化信息很受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追捧,网络游戏、电子竞技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可能性较小。

3.其他专业课程压力的冲击。与高中相比,大学的课程学习内容更广泛、学习进度更快,学习的重点难点除老师的讲解,更需要学生自主把握。刚刚脱离高中的填鸭式学习束缚,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足,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往往选择以专业课程、考试课程为主,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在思想政治课程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再加上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学习效果欠佳。

4.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象牙塔”“不接地气”是社会对高校教师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偏见。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接地气”。[3]当前大学中的思想政治类课程,课堂形式以“大课”为主,有些学校甚至将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有很多同学往往是“浑水摸鱼”,教师教授的学生太多,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更无法及时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高校如何面对网络文化新挑战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不仅要在传统领域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更要在网络传播的主阵地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学校行政机构的改革,坚持党对学校行政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化教育人才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校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软实力”。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师带徒”模式,还要以网络为平台,汲取“他山之石”,通过网络直播媒体、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人才吸引人才,为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朝气的、有创新思维的青年理论学者,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宽、松、软、困的现象。

3.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机械化的灌输式教学状态,教师的课堂准备不够充分,教学内容和形式过分单一化和机械化,缺乏创新,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止步不前,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势在必行。

4.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上大课”的现状,要求各高校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题,精准进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筛选、鉴别信息,避免新媒体环境的消极影响。

5.极力推崇文化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就是以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人、以传统历史感召人,以德育人,教育学生以德立身。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高校、教师、学生,各个主体都责无旁贷。牢牢抓住网络文化这一新主体,用网络方式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网络媒体的发展过程,为学生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思想指导,为社会、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覃爱平.“微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7):63.

[2]苏小龙.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才智,2019,(18):28-29.

[3]夏俊.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创新探析[J].教育观察,2018,(11):42-43.

猜你喜欢
新挑战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