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知识到实践应用:社科类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12 10:32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定量困难因素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民开始对教育、法制、艺术等非物质因素产生更大的需求,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任重道远。若要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便要发挥以教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研究支持。要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就需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定量研究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常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成功的定量研究对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软件操作等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然而,现实却并不乐观。诸多国外研究表明,很多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定量研究方法课程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感知到更多困难,[1][2][3][4]常伴有焦虑、不自信等情绪体验。[5]Onwuegbuzie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很多大学在定量研究方法教学上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但是收效甚微,多数学生认为课程难度较大,枯燥无趣。[6]因为定量研究方法以数学与统计学为基础,Zeidner等学者从早期数学成就为切入点研究数学焦虑、统计焦虑以及大学学习成就,研究表明早期数学成就与统计焦虑之间存在相关性,也与大学统计课程及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成就之间存在弱相关性。[7]Murtonen等学者将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方面的研究具体化,研究将学习困难归结为:(1)教学方法问题与时间匮乏;(2)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把科学研究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以获得真正的理解;(4)对于定量研究方法的消极态度;(5)对概念和内容的陌生与困难。[8]国内对于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非常有限,乔连全与吕林海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教学”、“兴趣”、“知识的深浅”、“能力”、“不联系”5个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数学成就与学生定量方法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学生的兴趣、能力并不是主要的困难诱因,而有关教学方式、教学艺术、学科本身等方面的因素才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且导致学习困难的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导致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9]宗晓华与张薇的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或对数学不够自信就会在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学生对定量研究的价值认同越高,在学习中的总体困难就越低;表面认知加工倾向度高的学生会经历更多的困难。[10]以上研究均聚焦于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困难,而笔者通过对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硕士的非正式访谈发现,学生即使学习了定量研究方法,在实际进行研究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基于这样的事实,笔者用多个关键词在文献库中检索,发现国内对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的研究屈指可数。

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困难的后续研究,以探求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与应用困难的影响因素,丰富定量研究方法学习策略理论体系,为定量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式及内容改革提供研究支持,并帮助研究生学习定量研究方法,减少定量研究方法从学习到应用之间的衔接困难,让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进行半结构性访谈,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编码,归纳学生定量方法学习和应用困难的影响因素。正式访谈之前向受访者说明访谈的目的和占用时间,并向受访者承诺访谈的录音和文字资料只用于本次研究,并做匿名处理以保护受访者隐私。访谈提纲包括两部分,“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部分包括“有没有知识是上课和课后自学都难以掌握的?”、“你能理解定量研究方法中的原理和逻辑吗?”等6至7个问题,“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部分包括“你每次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时都需要参考书或者文献重新学习吗?”“你在做研究时有哪些困难?”等5至8个问题,正式访谈时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删减问题或进行追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理论抽样的方法,共确定了24名受访对象,为了遵循理论饱和原则,在教育学硕士生以外,还抽取了7名其他社会科学专业硕士生,以减少取样专业的同质化。受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参见表1。性别和高中文理科学习经历比例大致符合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总体比例。

表1 受访对象基本信息

三、范畴提炼与模型建构

(一)归纳及开放式编码

首先对访谈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次筛选,删除完全重复或极其相似的项目,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再次筛选和分析:第一,内容表述清楚无歧义;第二,将包含多层含义的复杂项目拆解;第三,内容表述尽可能客观而不夹杂个人情感。按照以上原则进行筛选和分析后,初步得到164条项目。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需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面前才会被激活和执行。[11]251根据上述定义以及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将定量研究方法的知识学习归为陈述性知识,定量研究方法的技能应用归为程序性知识。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知,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练习形成的在对外办事时运用知识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程度,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控制的技能,其核心是概念和规则的习得和运用。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12]11根据迈克卡的分类,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3]365依据复述策略中对合理复习、自动化的要求,可将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中的某些困难归因为学生的复述策略使用不足。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访谈资料中记录的“不会专门去找老师,只会上课的时候顺便问问”、“老师讲不明白我也不会再问了”等现象显示学生在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中感知到的困难源于资源管理策略使用不足。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元认知策略分支之一为计划策略,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14]384元认知策略使用不足在访谈资料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有学生反映“如果预习的话,大约70%能听懂,如果不预习的话,就30%能听懂”。

动机是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兴趣是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15]211本研究用“为什么用定量研究方法做研究?”和“你觉得自己对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有没有倾向?或者说更喜欢哪个?”两个问题来询问学生,学生的回答经过筛选,被归纳为动机与兴趣范畴。前人的研究显示,兴趣其实是动力的一种,其差别只是兴趣所促动的活动方向比较专注,对象比较具体,[16]211因此将动机与兴趣合并为动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17]275经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抱有一定的个人情感,例如学生的回答会有“生气”、“害怕”、“不敢做”等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及事物的较本质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态度具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其中认知成分是对事物的意义、目的的理解并形成某种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18]262通过“你认为有必要专门学习定量研究方法吗?”访谈学生获得的资料内涵符合上文对态度中认知成分的定义。情感成分是伴随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是对事物的客观结果、价值与人自身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19]275因为其与“情感”的定义高度相似,不存在本质差异,所以将情感与态度合并为态度。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的主要品质有:坚定性、自觉性、主动性、自制力等。[20]307访谈资料显示,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困难的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意志薄弱,例如有学生反映“如果老师不逼着我学,我是不会学的”。

在寻找概念类属的过程中,使用上述理论以及扎根理论的相关原则,在“学习困难”和“应用困难”方面各归纳得到不完全重合的13个概念,其中硬件设备、教师教学、课程学习、研究对象、合作研究者4个概念由开放式编码归纳得出。硬件设备在本研究中为装载数据分析软件的计算机和研究经费,课程教学在本研究中为教师在定量研究方法相关课程中的教学以及在课后对学生的指导,研究对象指代以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研究数据的对象,合作研究者则指代共同参与定量研究的人。

再根据上述原理将概念间的关系进一步范畴化,得到9个范畴和11个范畴。详情参见表2和表3。

表2 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影响因素

表3 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影响因素

(二)关联式编码

以表2和表3中的范畴之间的类属关系为逻辑进行关联式编码,得到4个主范畴,根据迈克卡对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为包含于学习策略的同位概念,所以特将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单独归类为“其他学习策略”。[21]365详见表4和表5。

表4 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影响因素范畴关联式编码

表5 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影响因素关联式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围绕“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困难的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将表4和表5中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人因素、相关他人因素进行选择性编码,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归纳为个体内部因素,将非人因素与相关他人因素归纳为个体外部因素。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使用预留的6份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6份访谈资料中的概念都包含于上述若干范畴,没有发现新的范畴与主范畴。因此可以认为影响社会科学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与应用困难的因素已经达到理论上的饱和。

(五)模型建构

根据上述理论与访谈资料分析,将个体内部、个体外部两方面影响因素与智力、非智力、非人、相关他人四个主范畴之间的关系构建为社会科学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与应用困难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详见图1。

图1 社会科学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与应用困难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四、模型阐释

(一)个体内部因素

1.智力因素

学界对智力的定义复杂多样,研究者倾向于将智力定义为: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同时智力还涉及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理解和控制的元认知能力。[22]50本研究中涉及的智力因素包括学科基础、陈述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其他学习策略。

学科基础在本研究中包括数理统计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高中阶段多数为文科生,而且本科阶段也多数学习人文社科专业,对数学学习的要求较低,而且为了应付考试多数采用表层学习方式短时机械记忆,遗忘速度快,因此导致学生数理统计知识基础较差,难以理解定量研究方法中的原理、数据、公式,也无法选用SPSS等软件中适合的方法去分析数据。在研究结果撰写阶段,如果学生无法简明生动而逻辑严谨地表达研究结果,则会延迟研究成果发表与投入实践的进程,即使能够顺利发表,也可能因为语言逻辑混乱、表述歧义等问题引发争议甚至造成实际损失。

陈述性知识学习不足主要导致了定量研究方法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具体表现为对克隆巴赫系数、R2、F值等数据分析结果的基本概念记忆不清,以及对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的原理、公式理解困难,例如有学生反映“只能明白一些简单的原理,(数据分析)背后的逻辑理不清楚,比如变量之间的关系”。陈述性知识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基础,[23]12陈述性知识学习不足会导致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困难与应用困难,在定量研究方法情境中则表现为难以根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看不懂数据分析数据结果,例如有学生反映“数据收回来了不知道怎么分析”。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在定量研究中涉及的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欠缺会导致研究选题困难或数据分析缺乏理论基础,例如有学生反映“找研究的创新点很难”、“选题找不到细化研究的切入点”、“写研究结论和启示用的全是大白话”。

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在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的情境中,智慧技能表现为对分析方法的概念、思想、规律的理解和对分析软件的操作应用,认知策略表现为运用复述策略中的合理复习策略、自动化策略进行复习和练习。数据分析是定量研究的核心,如果不理解数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必然无从下手,例如有学生反映自己不会做定量研究就是因为“SPSS操作我就不能理解”、“AMOS不是很理解”。然而,数据分析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际使用的方式进行复习,进而达到自动化,因此只记忆和理解数据分析方法而不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依然会导致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正如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的学生普遍反映自己有“方法不熟悉,忘记软件怎么操作”、“要写论文时才用软件”的情况。

其他学习策略包括资源管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学生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24]390某些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定量研究方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出于怕给别人带来麻烦或怕别人认为自己笨等原因而不求助于教师、同学、网络资源,长此以往,基础的疑难问题得不到解答,导致高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因为习得性无助而放弃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元认知策略中计划策略使用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定量研究方法课程之前缺少预习。课前缺乏预习可能对课程重点信息的分布缺乏预判,遗漏重要信息,使学生在定量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学习效率与收获降低,进而导致在应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2.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注意、意志、性格等因素,对智力活动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中涉及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态度、意志。

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的动机水平低下乃至完全由外在动机驱动,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学习与应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能力低下,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投入: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花时间自学,进而导致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成就低下,间接导致应用困难。

态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必要性乃至对定量研究价值的否定,以及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否定定量研究方法学习的必要性,便会倾向于轻视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而采用研读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自学,如此一来,在缺乏教师有计划的系统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很有可能遗漏重要知识,甚至形成谬误。

薄弱的意志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易被外界因素诱惑与动摇,在遭遇挫折时也更容易放弃。那些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困难的学生也回忆自己有“如果老师不逼着我,我是不会学的”、“有些知识如果自学还不会的话,就不学了”之类的经历。

(二)个体外部因素

1.非人因素

在数据分析软件操作方法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为学生示范,带领学生按步骤进行软件操作,期间穿插知识的讲解,如果学生的计算机因为运行速度迟缓、软件版本错误等问题无法紧跟教师教学进度,就会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和软件操作时感知到困难。此外,研究经费不足会导致发放问卷时赠品质量低劣甚至没有赠品,还会导致研究必备的书籍、器材等无法供应齐全,进而使某些对硬件要求较高的定量研究方法无法应用。

课时安排和授课内容是影响学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的重要因素。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如果定量研究方法相关课程课时数过少甚至不开设相关课程,学生难以接受系统规范的定量研究方法教育,在自学过程中就有放任自流的风险,进而难以具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论,在应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过程中便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2.相关他人因素

学生如果缺乏教师尤其是学习导师的指导,便有可能使定量研究方法方面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使定量研究中的方法应用错误得不到纠正,进而导致学生得不到预想的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与合作研究者是进行定量研究时接触最紧密的人。如果研究对象因为不理解问卷内容、保护个人隐私、迎合研究组织者的期望等原因而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就有可能导致应用定量研究方法时遇到困难,例如数据分析中间环节的某个结果过于异常,以致难以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后续研究。在合作研究中如果分工不合理,或者合作研究者推脱责任、不作为,则有可能导致研究的中间环节出现纰漏,使后续环节难以进行。

(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困难导致应用困难

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是其应用的基础。如果在学习定量研究方法时有困难,则会导致抽样、调查问卷编制、数据分析等方法的概念、原理、流程、适用条件掌握不扎实,进而导致面对众多潜在的研究对象时无法抽取最具代表性的样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提高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忘记数据分析方法使用先后次序等实际问题。

2.个体内部与外部因素均能直接导致学习困难和应用困难

在个体内部,智力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与应用,例如当学生否定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或者对定量研究不感兴趣时,便倾向于使用机械记忆等表层学习方式,降低学习投入,减少预习和复习,导致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进而在应用过程中遇到困难。非智力因素虽然对人的行为与意识有强大的驱动与调节作用,但本研究发现,即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学习与应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情境中,非智力因素依然需要以智力因素为中介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某些学生会因为数理统计基础弱而难以理解数据分析方法,进而恼羞成怒,选择不理智的学习策略,导致学习困难或应用困难,而不会因为恼羞成怒而直接导致无法操作数据分析软件。

个体外部因素难以以学习者或者研究者个人意志为转移。例如,在对照参考书的步骤学习软件操作时,学习者使用的软件版本、语言可能与参考书中提供的不一致;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时,研究对象的配合程度、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难以被学习者与研究者主观控制,正是这种客观性、不确定性导致了在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困难。

3.个体外部因素需通过诱发个体内部因素才能发生作用。

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受人的意识支配,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困难也属于人的主观感知,因此并非所有的个体外部因素都能够直接影响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的困难,而是需要先作用于个体内部因素,使个体内部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对学习困难与应用困难的感知。尽管个体外部因素在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中并非主要影响因素,但仍需给予足够重视。

五、讨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受访的24名社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中都困难。即便如此,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要求更严格、难度更大,对学好定量研究方法并在日后研究中积极应用抱有很大期望。因此有必要针对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与应用困难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一)提高定量研究方法课程质量

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发现,高中和本科阶段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无一例外地感知到了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与应用中的困难。然而与常识相悖的是,某些学生高中和本科阶段数学基础较好,但是仍然能感知到困难,并将原因归结为“不是一个体系的”或“研究生以后(定量研究)都是实践,需要自己做东西,要求更高”。这与某些研究结果显示的早期数学成就对定量学习的预测作用呈弱相关性或无显著相关性契合。有学生反映“有必要(上课),但上课形式不对,现在以讲授为主,不过我实际发现一定要操作”或“(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不只局限于课上,还要自己操作”。因此呼吁社会科学专业开设定量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并保证可观的课时数。教师不仅要教授定量研究方法的知识及方法论,还要带领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二)积极使用学习策略

定量研究方法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频繁地复习与练习以达到自动化水平,即所谓的“熟能生巧”。学生经常忽视日常复习和练习的重要性,在需要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时才临时开始学习,即使有困难也不愿求助于教师,具体表现为“课后完全不会用专门时间学习研究方法”、“能用到的时候才自学,否则就不学”,这种行为对于学习定量研究方法非常不利。学生应该重视“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将定量研究方法学习任务分配到日常学习中,合理复习、勤加练习,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及时求助。

(三)理智看待智能差异导致的学习困难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其中一种是“逻辑—数学智能”,即有效运用数字、推理和假设的能力。[25]52这种智能正是学习与应用定量研究方法所需的核心能力,但是受遗传素质与环境的影响,个体的智能存在差异。学生即使逻辑—数学智能较弱,也不应轻言放弃,而应该尝试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化、实例化以便于理解与记忆。如果经过尝试依然无法掌握与熟练应用定量研究方法,也可以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与擅长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者进行合作,在研究过程中发挥优势,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定量困难因素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解石三大因素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选择困难症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