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管理理念与招生效果的因果关系研究

2020-05-12 10:33叶婷婷李晓霞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测数据职院生源

常 江,叶婷婷,李晓霞

(1.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江西 上饶 334109;2.上饶师范学院 教务处,江西 上饶 334001;3.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教育处,江西 上饶 334109)

一、研究背景

在持续多年的招生难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管理工作的意义显得十分重大,国内高职院校均对招生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1997年至2001年的我国职业教育滑坡阶段,[1]以及2002年至2008年的职业教育重振阶段,[2]许多院校先后采用了“摊派式”与“奖励式”[3]两种招生管理制度。这一点,本研究的案例学校——J省S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S职院”)体现得尤为明显——该校在2012年之前长期施行“摊派式”招生管理制度;2012年,“摊派式”制度由于侵害了教师合法权益而遭到该校教师的抵制与抗议,并在8月底被中央电视台曝光,这项制度随即被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叫停;[4]2013年暑期起,随着该校新领导者的逐步到任,开始实施“奖励式”招生管理制度。对S职院实施“摊派式”招生管理制度背景下的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的招生效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皆来源于J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普通高考”频道及J省教育网“统计信息栏目”。详见表1。

表1 S职院2009、2010、2011年高招录取数据统计

如果计入该校2012年的招生数据:高考志愿上线率0.16%和录取新生报到率26.75%,则实施“摊派式”制度的最后3年即2010、2011、2012年的平均值分别为:高考志愿平均上线率1.57%;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35.03%,比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教高[2008]5号)中“近3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70%”的评估合格要求低了35个百分点,生源数量十分惨淡。S职院在2010、2011、2012年的生源质量情况,文史类和理工类平均低于J省控制分数线30分。招收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差,生源质量偏低。而图1表现了S职院在2010、2011、2012年的生源结构情况。

图1 S职院2010年、2011年、2012年生源结构

如上图可见,S职院在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最后3年的生源结构十分不合理:高考录取的三年制大专生数量偏少,所占百分比偏低,连四分之一(25%)的比例都不曾达到;生源多是中考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且大部分为三年制中专生。这样的生源结构是有悖于高等学校“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之基本属性的,也违背了该校自己的办学章程中明文撰写的“学院依法开展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主要招收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力考生进行三年制高职教育,同时少量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高职教育”之规定。如今,距离S职院从2013年起进行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已过去6年的时间,该校的招生效果在实施“奖励式”制度之后的最早3年(2014、2015、2016)的具体数据如下。

(一)生源数量方面

表2 S职院2014、2015、2016年高招录取数据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与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最后3年相比,S职院无论是高考志愿平均上线率还是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都有了增长。特别是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从35.03%升至79.24%,提高了44个百分点,达到了教育部70%的评估合格要求。利用SPSS 16.0软件对该校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后各3年的高考志愿平均上线率和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表3 S职院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后高考志愿上线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考志愿上线率的Sig.(双侧)值均大于0.05,意即变革后与变革前相比,该校高考志愿平均上线率表面上看确有增长,但在统计学意义上增长并不显著,说明S职院在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后最早3年仍未能吸引足够多的上线考生填报该校志愿。

表4 S职院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后录取新生报到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4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录取新生报到率的Sig.(双侧)值均小于0.05,表示该校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后最早3年的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较变革前得到了显著增加,说明S职院在生源数量上与变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生源质量方面

S职院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后最早3年的高招录取投档线依然较低,在上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每年依旧需要政策性降20分征集志愿,显示出该校对上线考生的吸引力仍然不够。虽然生源数量有了增长,但生源质量总体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仍相对较差。

(三)生源结构方面

图2 S职院2014年、2015年、2016年生源结构

上图可以看出,S职院在实施新的招生管理制度之后,生源结构开始优化,高考生源的数量得到增长。2014级高考新生占当年新生总数的四分之一,2015级高考新生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2016级高考新生超过了新生总数的四成——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利用SPSS 16.0对该校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后各3年的高考生源占比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S职院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后高考生源占比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观察表5,发现Sig.(双侧)值均大于0.05,表示该校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后最早3年的高考生源占比与变革前相比,表面上看有所增长,但在统计学意义上增长并不显著,说明该校高考生源的增长情况并不算理想。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该校中考生源依旧占半数以上比例,仍未形成“高考生为主、中考生为辅”的期望生源结构。

通过对比两种招生管理制度前后各实施3年的招生效果数据,我们发现:第一,该校在生源数量上,2014、2015、2016年即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后的数据要显著高于2010、2011、2012年即变革前的数据;第二,生源质量的提升不明显;第三,生源结构有一定的优化,但优化程度并不显著。总体而言,S职院的招生效果得到了改善。高职院校领导者的招生管理理念是本校招生工作开展的基础,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招生管理理念,决定了他们会制定何种招生管理制度。[5]那么,S职院招生效果产生的积极变化,是否就是该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的变化导致的呢?换句话说,学校招生效果发生变化,与本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发生变化,这两者是否一定具有因果关系呢?2013年研究基于J省3所高职学院(含S职院)的领导者之间不同的招生管理理念,对3校的招生效果数据作了比较。作为2013年研究的追踪研究,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S职院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变化前后各3年的2个时间段,对该校2段招生效果数据进行了一番比较,以求回答上述问题。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根据前实验研究的思路,采用单组前后测的方法展开。研究的基本假设是高职院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的转变会引起本校招生效果的变化。自变量是招生管理理念,因变量是学校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生源结构三种招生效果数据。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邀请S职院参加过2013年研究的100名专职任课教师再次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并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100份问卷中的有效问卷亦为10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结束后,在100名被试中随机挑选3名教师进行访谈。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为2013年研究中曾经使用过的自编的《高职院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现状问卷》,该问卷根据X理论—Y理论的框架,包括管理参与、管理重点、管理措施3个一级维度,使用5点积分法,分“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很符合”5种程度。该问卷在2013年研究中对100名被试均编制了特殊代码,本研究再次向他们赋予了相同的代码,保证了每名被试在2013年研究中的问卷调查结果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一一对应,符合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前提条件。

(三)理论基础与理论模型

本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戈的X理论—Y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别比较管理参与、管理重点、管理措施三维度在2013年前后即招生管理制度变革前后两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作为一项教育实验,从2013年6月开始,至2017年10月结束,全程共计耗时四年。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本研究直接采用2013年研究取得的问卷调查数据作为前测结果,同时对S职院领导者2013年之前的招生管理理念作出评价;第二,2013年6月,将前测结果与评价反馈给该校经过调整的新领导班子,并与之讨论招生管理理念转变以及招生管理制度变革的计划;第三,从2013年暑假开始正式实施变革计划,同时观察实施“奖励式”制度之后该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的状况以及教师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第四,至2015年6月取得2014年招生效果数据,即变革满1年的数据,至2016年6月取得2015年即变革满2年的招生效果数据,至2017年6月取得2016年即变革满3年的招生效果数据;第五,2017年9月进行后测问卷调查,并对2014、2015、2016三年的招生效果平均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第六,2017年10月完成全部数据处理工作。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管理参与维度

变革前,第1题“招生政策的制定或修改只是院领导的事”选“很符合”占94%;第2题“招生政策的制定或修改与教师无关”选“很符合”占90%;第3题“院领导允许教师对招生方案提出异议”选“很不符合”占92%。变革后,第1题选“不太符合”占75%,“很不符合”占4%;第2题选“不太符合”占63%,“很不符合”占22%;第3题选“很符合”占22%,“比较符合”占48%。对管理参与维度3道题的得分进行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管理参与维度前后测数据比较

根据表6可以看出,后测数据要显著高于前测数据:T1=-19.386,p<0.05;T2=-20.432,p<0.05;T3=-16.562,p<0.05。意味着该校普通教师参与招生管理的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访谈中,甲老师说:“跟从前相比现在的领导班子挺民主的,不管是招生还是其它各方面工作,都愿意向老师广泛征求意见。”乙老师说:“现在不但教代会可以委托代表公开提招生上的意见建议提案,平时我们也可以写意见建议直接递交给领导,凡是具备可行性的,领导都采纳了。”丙老师说:“领导鼓励老师们要积极地在招生上多想一些奇思妙想,多提好的建议,为学院发展‘把把脉’‘下下药’,畅开心扉地建言献策。”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信息,发现S职院教师在变革后相对较多地参与了学校的招生管理工作,该校现任领导班子已将教师看作学院的主人翁,能够尊重他们参与招生管理的权利,招生决策方面会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二)管理重点维度

变革前,第4题“院领导的招生管理工作重点是督促教师完成招生任务”选“很符合”占53%,“比较符合”占32%;第5题“院领导在招生期间对教师表达关心与慰问”选“很不符合”占46%,“不太符合”占34%;第6题“院领导打算长期实施向教师下达招生任务的制度”选“很符合”占76%;第7题“院领导对学院招生结果负责”选“很不符合”占61%,“不太符合”占36%;第8题“教师不愿招生,院领导就用惩罚作为警告”选“很符合”占95%。变革后,第4题选“很不符合”占28%,“不太符合”占62%;第5题选“很符合”占15%,“比较符合”占57%;第6题选“很不符合”占98%;第7题选“很符合”占34%,“比较符合”占52%;第8题选“很不符合”占50%,“不太符合”占42%。对管理重点维度5道题的得分进行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管理重点维度前后测数据比较

续表

根据表7可以看出,后测数据要显著高于前测数据:T4=-14.923,p<0.05;T5=-8.429,p<0.05;T6=-39.401,p<0.05;T7=-24.725,p<0.05;T8=-31.165,p<0.05。意味着该校招生管理的重点发生了显著变化。访谈中,甲老师说:“前任领导班子认为招生工作是由全体老师负责,那时每个老师都有招生任务,招生不好领导全怪老师不认真招生。现任班子不是这样的,每年上半年院领导都要开会分配各自负责的招生区域,招生结果现在是由班子负责了。”乙老师说:“经过老师们2012年的抗争,领导现在不会给老师摊派招生任务了,改为只奖不罚的方式,不倒扣工资,所以我们没有心理压力了,招生时很轻松,这样反而能招到生。”丙老师说:“从前暑假时前任领导只知道催老师招生,威胁老师招生,经常大耍官僚主义威风,宣称完不成招生任务就要法随令行、严惩不贷、扣工资云云,搞的人人自危,老师们常年都有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感觉!现任领导讲话不会那么不中听了,新班子鼓励大家成立招生梦之队,多招生多拿奖金,很会鼓舞士气,大家听了精神也振奋,都愿意为学院发展而尽力招生。”问卷数据与访谈信息说明,S职院现任领导班子认为招生工作是由自己负责,并改变了前任班子催促、威胁教师完成招生任务即施加外部控制与惩罚的态度,重点转向充分信任教师,积极鼓励教师,让教师发挥招生主观能动性,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满足了他们在招生上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管理措施维度

变革前,第9题“院领导规定招生多的教师有金钱奖励”选“很符合”占71%,“比较符合”占20%;第10题“院领导针对未完成招生任务的教师制定了惩罚措施”选“很符合”占96%;第11题“院领导认为惩罚措施越严厉,教师就越不敢对招生有懈怠”选“很符合”占92%。变革后,第9题选“很符合”占77%,“比较符合”占18%;第10题选“很不符合”占98%;第11题选“很不符合”占79%,“不太符合”占13%。对管理措施维度3道题的得分进行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管理措施维度前后测数据比较

根据表8可以看出,第9题后测数据与前测数据相比并不显著:T9=-1.828,p>0.05;其余两题的后测数据均显著高于前测数据:T10=-84.392,p<0.05;T11=-35.686,p<0.05。意味着S职院在招生管理措施上除了给予教师招生奖金这一点基本没有变化外,其它管理措施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访谈中,甲老师说:“现在学院依然给老师招生奖金,就算只招来一个生也会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乙老师说:“以前没完成招生任务要扣工资,少一个扣800,现在不会了。为了学院的生存,领导要求大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人脉去招生,但不和工资挂钩。”丙老师说:“已经不会罚钱了,现在要罚就罚那些还敢抢生源的、违规招生的、吃里扒外给别的学校招生的。”问卷数据与访谈信息说明,S职院现任领导班子认为,首先,应继续使用经济奖励措施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招生;其次,对教师实施外部控制与惩罚的做法,于实现学校招生目标而言并不适用。

(四)研究结果

高职院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与学校招生效果之间的确存在因果关系。案例高职学院领导者招生管理理念的转变会引起本校招生效果一定程度的变化。具体地,会显著影响生源数量发生变化;对生源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对生源质量则基本无影响。

四、讨论与结论

自2013年实施招生管理制度变革起,案例高职学院现任领导班子一改前任对教师的人性采取“工具人假设”之理念,他们对教师的人性采取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将教师视为学院的主人翁,对教师参与招生工作的态度从前任的威逼利诱转变为如今的积极鼓励,从而拨乱反正废止了不合时宜的“摊派式”招生管理制度,学院各方面发展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办学效能的提高使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一定提升,相应吸引了一批高考生主动填报该校。这些向好的趋势逐步激发了该校全员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因此,案例高职学院生源数量的显著增长,主要是因为该校领导班子转变了招生管理理念,实施了只奖不罚的“奖励式”招生管理制度,给全体教师在精神上“松绑”,使他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参与招生宣传,从而提高招生成功率。

同时需指出,案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未有明显的提升,高招投档线偏低;生源结构依然不尽合理,高考生源占比增长不显著——这些非正常现象绝非仅仅依靠转变该校领导者的招生管理理念就能得到改善。任初明教授的研究表明,高校生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综合竞争力、区域位置、知名度与美誉度、招生宣传。[6]由于案例高职学院前任班子办学理念观念落后,领导能力不足,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大行其道①2012年8月底中央电视台曝光节目得出“S职院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大行其道”的结论。,学校的办学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专业特色匮乏,优秀师资流失,校风学风不正[7]——综合竞争力低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导致该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至今仍然相对偏低。再加上学校地处地级市,高招方面缺乏与省城高职院校竞争的地域优势。这些因素使得案例高职学院即便招生宣传因素得到了改进,对高考生的吸引力依旧相对较小。综上,要提高该校的综合竞争力以及知名度与美誉度,抵消区域位置的劣势,突出招生宣传上“全民总动员”的优势,除了更新管理理念外,还需优化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治理能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8]才能逐步夯实办学基础,提炼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如此方能对高考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显著提升生源质量,显著优化生源结构。

高职院校领导者在招生管理理念上的进步,能够对教师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积极程度产生巨大的正向激励作用,从而对学校的招生效果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认为,一所招生好的高职院校,其领导者必然能够对教师参与招生持积极鼓励的正确态度,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重视教师的作用、尊重教师的地位与人格,能够把教师的利益作为学校招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无论现阶段还是今后,高职院校领导者招生管理的哲学基础均应当继续建立在Y理论之上,对参与招生的教师之人性始终采取“自我实现人”假设,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融入招生管理全过程并长期坚持贯彻,为教师在招生宣传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提供良好的平台。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应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发展理念。而新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高质量发展。[9]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面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的社会生源带来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生源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高职院校不仅需继续贯彻“以教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还应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这一新发展理念,在包括招生管理在内的学校管理各个领域将改革与发展持续推进,才能在扩招100万的新一轮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测数据职院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小学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
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以2015年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西山漾校区体测数据为例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一种新的外测数据随机误差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