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根据《关于部属高校公开部门预算的通知》要求,教育部直属75所大学先后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18年年度部门预算数据,随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的媒体甚至评出了“大学富豪榜”。笔者对2018年财务预算排名前15高校的数据进行了整理(表1)后发现,从预算总数上看,清华大学雄居榜首,达269亿元,远远超过其他的高校;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六所大学紧随其后,跻身百亿俱乐部之列。光从预算数字来看,这些部属高校着实可以说是“富豪大学”,但从年度收入/支出(即不包括上年的结转资金)上看,只有同济大学、吉林大学能达到收支平衡。除此以外,其余13所高校均处于“入不敷出”的财务状况,其中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天津大学尤其明显。
再者,这15所部属高校的收入预算比①收入预算比能反映高校为发展所需要的办学经费是否真正得到满足,即高校期望获得的办学经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中,最高的北京大学虽然达到98.70%,而最低的南京大学只有64.24%,其余的高校只能达到70%左右。然而,从理论上讲,高校理想的收入预算比应该达到甚至超过100%。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巨大的财务收入也还远远未能满足建设发展的目标,即高校实际的预算收入并不能满足高校年度建设发展预期计划中所需要的财务支出。
表1 部属高校2018年的财务预算前15名
续表
从近年公布的预算数及年度决算总数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收入在持续增长,15所高校的决算数在2015-2017年平均增长11.46%、8.00%和15.28%①数据来源:所在高校官网公布的2014-2017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并经计算获得。,这是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政府增加大学财政投入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些高校普遍只有70%的收入预算比,说明经费投入与高校预期的发展目标相差较远;此外,我国高校建设发展偏重政府拨款,当政府财政拨款增长速度低于高校办学经费的上涨速度时,那么我国高校很可能陷入“入不敷出”②注:本文语境下“入不敷出”所指为:高校所获的政府财政拨款增长速度低于高校办学成本的增长速度。的财务困境,以致阻碍高校发展。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办学经费收入和办学成本支出的变化趋势如何?高校是否会陷入财务困境?高校应如何避免财务困境,寻找出路?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研究尝试探讨并予以解答的。
当前,我国高校经费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以学费为主的事业收入(表2),上述两者合计占比的平均值为82.10%。为此下文将以学费和政府财政拨款的增长空间为研究高校收入来源变化趋势的对象。
Ronald G.Ehrenberg(2007)认为高校办学经费投入和成本的上升是导致学费上涨的必然结果,大学为求发展必然会面临不断上涨的办学成本,而在政府财政支持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导致学费的上涨,[1]13用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Hemsley-Brown(2015)[2]也持同样看法。那么,我国高校当前能否依靠学费的上涨来获取更多建设发展所需的经费?
事实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高校学费上涨呼声一片。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学费定价属于政府公共定价,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复杂性和专业性。高校学费是对各种定价因素的衡量下,通过各种定价技术和方法的组合来实现的,例如居民支付能力、价格水平、学生资助、财政拨款、私人教育收入、就业、经济和社会环境、公共福利政策甚至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对学费的定价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3]再者,出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考量,公办高校的学费定价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由于办学成本上升,虽然高校迫切希望提高学费,但是学费定价受政府公共定价的影响,那么,可以预测我国高校学费上涨的幅度区间在较长的时间内并不大。
表2 15所“双一流”高校2017年年度决算收入数据(亿元)
由于我国高校学费上涨的困难及其上涨的幅度空间较小,那么高校经费收入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投入又是何种趋势呢?从我国GDP的变化、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变化可以看出,三者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GDP、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关数据及增长率(表3),可以了解未来高校财政经费投入的趋势。
表3 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历年数据及增长率
续表
如表3所示,我国国内产出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绝对值都在持续增长,但变化的幅度各不相同。在增长率上,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2%和32.4%。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分别下降至9.4%和11.7%。经过2010年出现小幅增长后,2012年GDP增长率和国家财政收入再次开始放缓。即经济新常态,到2016年达到近20年来的新低,分别为6.9%和4.5%。从2008年和2012年GDP的巨大波动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来看,可以发现两者的变化幅度基本同步,变化情况在时间和方向上都是基本一致的。
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变化有所不同。虽然在2007年也达到了增长的最高峰,但是,在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率才降到最低水平(5.8%)。可以看出,虽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变化也随着GDP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但会延缓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为随着GDP增长放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也在2012年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放缓而放缓。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校获得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也会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放缓而放缓,也就是说,大学在未来所获得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将减少,我国高校经费紧缺的情况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4)发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社会经济发展越好,国家财政收入越高,国家对大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就越高。
回归分析显示(表5),多元相关系数R值为0.998,决定系数为0.997,表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变化有99.7%的程度取决于GDP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两者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作用大小各不相同,影响作用最大的是国家财政收入,达到统计学非常显著意义水平(p<0.01),标准化回归系数为1.870;其次是GDP,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73,对此回归分析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值为2329.204,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水平,表明此方程具有显著意义,证明了通过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判断将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表4 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分析
表5 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高校将面临的财政状况紧张困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难以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即使财政投入的绝对值在增加,但也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办学经费快速增加的需要;此外,高校也难以通过提高学费来补充财政投入的不足,因为学费的提高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大幅提高学费,很可能引发教育公平等问题。为此,可以认为,在目前高校单一的收入来源结构下,未来高校办学经费收入的增长将渐趋平缓。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正式发布,高校冲击世界一流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教育经费成本。尽管“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生源、丰富的课程设置、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硬件设施、广泛的财务资源等,[4]16,[5]而这些指标均是以办学经费为物质基础。充足的经费、广泛的收入来源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前提。[6]既然如此,师资待遇、科研经费和学生资助培养也就可以用于预测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办学成本变化趋势。
教师薪酬是大学财务支出的重要组成,越是优秀的师资,大学为其付出的薪酬越昂贵。[7]教师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为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高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满意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这是高校经费投入大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早在2014年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受访中国教育报时就曾指出①任巍.对话管培俊: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EB/OL].教育部司局机构.人事司.(2014-05-12)[2019-01-25].h tt p://www.moe.gov.c n/s78/A04/moe_693/s8052/201405/t 20140512_168652.h tml.,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阶段,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目的在于激发高校人才队伍活力,与国际水平接轨。然而,在教师薪酬支出上,我国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5所大学的平均人员经费比例仅为36%,远低于国外一流大学的水平;[8]国外高水平大学其工资薪酬基本占其年度开支的50%以上,如哈佛大学2015-2017年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分别占其总支出的50%,2014年为49%,2013年48%②数据来源于哈佛大学官网公布的2017年度财务报告。。在此背景下,财务支出的急剧攀升不可避免。此外,高校拥有的基础科学研究队伍、国家创新团队、“两院”院士以及“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数占全国总数都超过半数乃至80%多,[9]为维持高水平师资队伍,大学也需要不断增加经费投入,而不可能削减其办学成本。
众所周知,基础科研是最“烧钱”的研究领域之一,而这又是“双一流”高校争夺的“主战场”,高校庞大的科研队伍、重点实验室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经费投入才能得以维持。国外有研究表明,维持日常的科研开支与当地政府经费投入的差距高达7倍之多。[10]此外,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带来各类办学物品上涨也增加了大学的运营成本。而且,重大的研究成果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如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解决世界结构生物学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毋庸置疑的是,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其获得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除了购买价值高达3000万元的实验设备外,学校还在实验进程中投入了上亿元,以保持不间断的实验。可以想象,如果前后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的持续进行。[11]
表7显示,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前10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无论是在研究项目、学术论文抑或是科技成果授奖等相关科技成果产出上都表现较为突出。以清华大学为例,51.67亿元的经费投入使其拥有着最多的科研人才(4991人),为其提供着最多的研究项目(7501项),产出了最多的科技成果授奖(86项)。正因为有了充足的科技经费,高校才能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创造有利的研究条件,维持研究项目的持续进行,进而产出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而反过来也促使高校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表6 科技经费投入前10高校的相关成果产出情况
目前,大多数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对学生的财政支持。[12]35高校为吸引优质生源,设立名目繁多的奖助学金,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访学交流机会,这些学生资助项目都在不可避免地增加大学的财务负担。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对学生学术表现和毕业率有正向影响关系,获得较多资助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好。[13]-[15]如201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学费减免形式的学生资助就达到1.53亿美元(占总支出的12%),比2002年增长了117%;[16]耶鲁大学资助学生的年度预算从1993年的2400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2亿美元,增长了近五倍。[17]反观我国,2017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275.69万人次,资助资金1050.7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08.83亿元,占2017年度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48.43%(2016年为49.10%);高校事业收入中提取并支出资助资金238.21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2.67%(2016年为21.42%)①数据来源:2016-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这一数据凸显了本文研究的两个问题:第一,2016-2017年政府财政资金绝对值在增加,但占比却有所下降,很好地回应了上文政府财政拨款趋于平缓的预测;第二,以学费为主的事业收入在学费没有明显上涨的前提下,高校从事业收入支出的学生资助资金绝对值和占比都在增加,充分说明了高校办学成本的迅速攀升。
综上所述,从师资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方面来看,高校的办学成本都是在不断增加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双一流”的建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将继续增长,幅度将更大。但现在的问题是,高校的财务结构仍然以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学费)为主(表3),这两项收入来源占其决算收入的80%以上乃至90%多,当高校这两大收入来源的增长趋于平缓时,也就意味着高校将陷入建设发展受限的财务困境,高校办学规模将难以维持下去。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通过扩大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筹资的收入结构是高校财政充裕的有效手段。在“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下,随着中央财政拨款的减少,地方财政的“有心无力”,高等学校需要实行多元化的办学经费筹措方式。[18]那么,如何调整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市场、大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提高大学创收能力,探索更多经费来源渠道是当前我国高校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19]
获取社会捐赠是当前我国高校解决经费紧缺的一条有效途径。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全国高校共接受了251亿校友捐赠,有7所大学校友捐款超10亿。[20]201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捐赠基金收入分别为15.89亿元、5.70亿元、3.99亿元、2.75亿元②数据来源:Council for Aid to Education。。但在2016年的决算收入中,捐赠收入只占很小比例,决算收入前15名的高校只有清华大学的捐赠收入达到15亿元,最少的中南大学只有0.32亿元;除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捐赠收入占高校收入比重均低于5%。虽然近几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在获取校友捐赠上都有不错的表现,然而捐赠收入仍难以成为高校稳定的收入来源。
若与美国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获得的捐赠无论是在金额上还是捐赠人数上都有着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美国各大学获得捐赠的基金总额增加了7.6%,达403亿美元,2015-2016年度美国高校捐赠达410亿美元③数据来源:大学收入来自各大高校官网财务信息公开数据,大学基金收入来自各大学基金官网。。哈佛大学,2015年的校友捐赠就有6.5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高校过去26年的校友捐赠也只有230亿元人民币,以获取校友捐赠最多的清华大学为例,累计也只有25.29亿。[21]慈善捐赠收入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仅靠学杂费的收入并不能弥补教育学生的成本,而且科研经费拨款也难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例如,哈佛大学的学生学费收入和科研项目拨款(主要是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分别只占21%和17%,其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获取捐赠和大学基金会的投资回报。正由于人们过去慷慨的捐赠,这些基金及其带来的收入成为2016年哈佛大学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了36%;加上当年获得的占办学经费9%的捐赠收入,使哈佛大学得以完成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保持学术和科研上的领导地位。①有关哈佛大学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15-2017年哈佛大学财务报告——本文作者注。
差异在于,我国高校重视的是校友捐赠,而美国高校重视的是校友工作、校友关系。在2017年12月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陆续颁布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下面简称方案)中,各个高校在办学资源筹集问题上都对校友捐赠有有所关注,但对校友关系、校友工作方案中极少提及。试问校友关系没有处理好、校友工作没有做好,何来的校友捐赠?而我国高校近年虽然对校友捐赠引起重视,却一心只想通过某些特定的日子(如校庆日)获得校友捐赠。在羡慕美国大学获得巨额捐赠的同时,实在是有必要对我国高校的校友关系、校友工作进行反思。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赠是当前高校解决资金紧缺的有效途径,但我国高校在紧握着校友这一资源时,必须做足校友工作,处理好校友关系。
截至2017年,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除国防科大)已全部建立大学基金会。大学基金会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捐赠基金进行管理,通过市场运作,使捐赠基金增值,以此支持大学的发展。然而大学基金会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基金会不善于对基金的保值增值,投资方式单一,基金主要以银行存款为主,收益较低;第二,基金运营缺乏一支专业管理队伍,而不单单只是行政工作人员。改变目前单一的资金投资方式,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金融管理队伍,实现捐赠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高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是世界一流大学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有效手段之一。[22]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R&D经费总量达到15676.7亿元,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为12144.0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的77.5%;而从R&D经费的资金来源构成上看,2012-2016年,我国企业资金一直是R&D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占七成以上,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②数据来源:科技部统计公报政府资金虽然是R&D经费的第二大来源,2012-2016年的资金来源中只占二成,并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可见,校企合作的科研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高校拓宽经费来源的又一主要渠道。充分发掘企业科研经费来源的潜力,是破解我国高校经费困境的途径之一。政府也应该发挥其“指挥棒”作用,制定实施加强大学和外部组织互动的激励措施,[23]促成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