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利 周胜杰 陈 旭 姚久祥 马振华 万 屾 胡珅华 蒋伟明(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海南 三亚 572018;3.青岛贝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432;4.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海南 三亚 572018)
2019年9月12日,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出现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大量发病,经检查,是小瓜虫暴发。海水小瓜虫学名刺激隐核虫,在海水鱼养殖生产中,每年均有养殖鱼类感染,给渔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经过了多种治疗手段的尝试,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在连续低气压、海水溶氧不足、水体有机质含量上升的环境条件下鱼体更容易感染小瓜虫病。小瓜虫一般附着在养殖鱼体的鳃(图1)和皮肤上,大量增值后会形成小白点(俗称“白点虫病”),导致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鱼鳃和皮肤黏液增多、形体消瘦等症状,体色呈现应激色(灰黑色)。小瓜虫会给鱼体造成创伤,从而引起烂身、出血、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图1 卵形鲳鲹鳃部小瓜虫直观及显微照片
目前,广西、海南均是小瓜虫病害的高发区,探索和交流防治小瓜虫病更有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铁山港做了以下相关探索。
1.实验用鱼及地点 实验用鱼为150~200克/尾的卵形鲳鲹,养殖方式为网箱养殖,地点为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实验时间为9月12-15日。
2.水质及天气环境 水温29.7~31.2℃,pH 7.7~7.8,气温26~31℃,气压1.006~1.009千帕,风速2~5米/秒。
3.实验设计 该实验设计了3个空白组(对照组)和3个用药组(实验组),共6组(6个单独的网箱),其中实验组1与空白组1相邻,实验组2与空白组2相邻,实验组3与空白组3相邻。每组(每个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幼鱼2500尾,卵形鲳鲹规格为150~200克/尾。实验用药为水产用药“瓜虫净”,实验组用药量为200克/吨鱼,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1次,拌料投喂,实验时长为3天。
4.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数据表达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显著水平设置在P<0.05。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卵形鲳鲹鳃耙上的白点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对照组卵形鲳鲹鳃耙上的白点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2、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所有实验组死亡数量均低于对应的空白组,除实验组3之外,其余两个实验组的死亡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图2 用药天数与每个鳃耙上白点数量
表1 用药后卵形鲳鲹死亡数量变化
由于海水小瓜虫的治疗难度大,研究深入到利用分子手段了解小瓜虫的分子表达及发病过程中鱼体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情况和超微结构研究。利用分子手段,中药及其提取物、重金属药品、品种选育等对抗小瓜虫病的方法也在探索中。本实验中,使用水产药品“瓜虫净”进行拌料投喂用药,实验组1和空白组1鱼体表小瓜虫较少,其余4组鱼体表小瓜虫数量较多。实验进行1天后实验组1和实验组2鱼体表小瓜虫减少较多,仅剩余零星白点,鳃部白点也明显减少,实验组3减少不明显。但是实验组3鱼的死亡数量较多,且摄食量较少。整体来说好转的鱼比例不大,这可能是大多数鱼摄食量小,导致药效不能充分进入鱼体内产生作用。实验进行两天以后所有实验组鱼体表及鳃部的小瓜虫数量均明显减少,所有实验组鱼摄食量均有所增加。整体来说好转的卵形鲳鲹比例增加,小瓜虫数量下降明显。实验进行3天以后(实验结束),卵形鲳鲹表皮和鳃部的小瓜虫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死亡数量降低,好转的鱼比例再次增加。
由于台风“山竹”登陆,实验进行3天即停止。“山竹”过境对铁山港海域的养殖区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台风没有直击,而是外围扫过,所以风浪不大,但是海区的换水量大幅度增加,对小瓜虫疫情减轻有一定的正面作用。通过台风过后的后续跟踪调查发现,小瓜虫的数量明显下降,鱼吃料量增加,卵形鲳鲹死亡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