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霞
(商丘市中医院 超声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绝经后女性,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多以阵发性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等症状就诊[1]。临床多采用宫腔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但实施过程中会给患者造成一定损伤,甚至引发感染等不良事件,因而部分患者排斥该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过程中,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突破二维超声的局限,分辨率提高,为诊断子宫内膜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式[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1~73岁,平均(59.85±5.63)岁;绝经时间1~21 a,平均(8.72±3.47)a。本研究获商丘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或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mindray D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功能)进行检测,将阴道容积探头频率设置为5~9 MHz。所有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外套上避孕套,将耦合剂涂抹于阴道探头顶端,置于阴道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查,探查患者子宫大小、形态、宫腔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内部回声,对宫颈大小及形态、阴道情况、宫颈黏膜层、有无占位病变及内部回声进行探查,而后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血流显示率进行观察。
1.3 评价指标 记录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观察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血流显示率。
2.1 诊断结果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良性42例,恶性28例。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为94.29%(66/70),敏感度为92.86%(26/28),特异度为95.24%(40/42)。见表1。
表1 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结果(n)
2.2 检测指标 恶性子宫内膜病变者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2.3 血流显示率 良性和恶性子宫内膜病变者血流显示率分别为23.81%(10/42)、85.71%(24/28),恶性子宫内膜病变者血流显示率高于良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3,P<0.001)。
近年来,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低龄化趋势明显。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尚不能明确。相关研究显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是导致该病的高危因素,一旦患上该病,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3]。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方式较多,不同的检查手段,其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段性刮宫诊断是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疾病最有价值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该诊断方法为有创操作,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较小的病灶易出现漏刮情况,存在一定漏诊率。此外,分阶段刮宫诊断方法并不能仔细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浸润情况,无法全面判断子宫内膜病变程度。
本研究中,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表明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地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超声检查不仅不会对机体造成不必要的创伤,且能够直观对肿块空间位置关系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4]。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进一步提高分辨率,且重建运算速度较快,数秒即可生成三维影像,在松弛的阴道组织结构中可将探头随意调整至最佳探测位置,有利于发现较小病灶。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病变组织,还能够对子宫内膜肌层关系、血流分布情况及生长情况进行仔细观察[5-6]。本研究中,恶性子宫内膜病变者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良性者,恶性病变者血流显示率高于良性病变者。子宫内膜发生恶性病变时,子宫内膜出现不对称性增厚,厚度可增至10 mm以上,同时血流显示机会增加。这两项指标对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对患者是否发生子宫内膜恶性疾病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