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
(济源市人民医院 骨二科,河南 济源 459000)
肱骨干骨折为肱骨颈以下1~2 cm至肱骨髁上2 cm间的骨折,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1]。锁定钢板、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为常用内固定技术[2]。本研究以9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新鲜非病理性骨折,均无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精神疾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2~51岁,平均(41.56±3.85)岁;AO分型A型26例,B型14例,C型7例;坠落伤4例,车祸伤23例,砸伤11例,跌伤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31~52岁,平均(41.27±4.06)岁;AO分型A型25例,B型16例,C型6例;坠落伤5例,车祸伤24例,砸伤10例,跌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肱骨下段、中段骨折做背侧切口,上段做外侧切口,切至骨膜,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锁定加压钢板,依次锁定钢板近端、远端。(2)观察组接受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于肩峰外侧做纵行切口,钝性分离纤维组织、筋膜,插入髓内钉至骨折端,闭合复位,同时将髓内钉插入骨折远端,若透视见未成功,于骨折端处做3 cm左右小切口,复位骨折端,将髓内钉插入骨折远端,以合适螺钉从外至内锁定骨折近端,C臂机引导下锁定远端。两组均随访1 a。
1.3 观察指标 (1)疗效。疗效判定:以Neer肩关节评定标准评估,0~100分,<70分为差,70~79分为可,80~89分为良,≥90分为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住院时间、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 a并发症(内固定术后桡神经麻痹、骨不连接、内固定取出后桡神经麻痹、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
2.1 疗效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374,P=0.037。
2.2 住院时间、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3 并发症 观察组骨不连接、内固定术后桡神经麻痹、内固定取出后桡神经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肱骨干骨折多由坠落伤、车祸伤、砸伤、跌伤等所致,发生率较高[3]。而肱骨干属非承重骨,具有复杂应力环境,对骨折后的复位、固定要求较高[4]。保守治疗需长期制动,肩关节、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欠佳,且骨不连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手术技术、内固定材料等发展迅速,内固定术适应范围逐步扩大,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主要手段[5]。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常用术式,加压钢板强度硬,可坚强固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优良率为(78.72%),但可引起软组织损伤,破坏血运,导致骨不连接(多发于中下段骨折),且桡神经常需绕过钢板,安装、取出均可能引起桡神经损伤(多发于C型骨折、肱骨中段骨折)。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以中央型夹板起到内固定效果,固定稳定性高,且无需剥离骨膜,从前侧锁远端钉,对骨折处血运、桡神经影响较小,同时髓内钉较小,且具有一定弯曲度,应用近远端交锁,可有效控制旋转移位,且无需石膏外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术后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以下适应证:(1)双侧肱骨干骨折;(2)伴血管神经损伤,尤其中下1/3骨折伴桡神经损伤;(3)肥胖患者;(4)颈下2 cm至鹰嘴窝上4 cm的各种骨折[6-7]。
本研究通过对9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肱骨干骨折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