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2020-05-12 01:34陈晓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医源性胎龄早产儿

陈晓艳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河南 焦作 454150)

早产儿一般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在诊疗过程中若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医源性皮肤损伤,增加感染的可能性[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对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具有重要作用,也可提高护理质量。以往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依据医嘱对早产儿进行常规看护,加强输液操作管理,对早产儿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等,缺乏对早产儿皮肤损伤方面的护理,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护理风险管理可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及处理,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前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青睐,但对其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住院早产儿,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胎龄28~36周,平均(33.41±1.52)周。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胎龄28~36周,平均(33.50±1.39)周。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胎龄均在37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儿。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加强输液操作管理,合理选择留置针的透明敷贴,维持室温24~26 ℃,相对湿度55%~65%;密切关注早产儿情况,及时更换低敏胶布,重视预防,加强巡视观察,对早产儿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等。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1)规范敷贴应用:选择低敏性、透气性能较好的敷贴,降低致敏可能;正确使用皮肤消毒剂,待干后再贴敷贴;正确粘敷贴,使其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并从穿刺点向周围进行轻压,保持松紧度适中;在撕取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可用生理盐水边湿润边撕取。(2)加强辅助呼吸护理:早产儿在进行辅助呼吸时,准确固定鼻塞位置,保持松紧适中,并通过水胶体敷料保护,2 h松解1次,查看局部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需垫无菌纱布在针梗以及肝素帽下侧,再进行固定;保持腕带松紧适宜,及时更换早产儿体位,预防对患儿皮肤造成压伤。(3)强化输液管理:护理人员对早产儿外周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针刺点及血管,最大程度避免反复穿刺对其皮肤造成损伤,减少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对早产儿局部组织的刺激。(4)加强皮肤护理:对于光疗患儿,护理人员需为其戴上棉质手套及足套,必要时保护其踝关节等,预防因摩擦及牵拉所引起的皮肤损伤,可在暖箱周围放置保护垫。(5)加强护士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操作正确安全,规范使用仪器设备;对早产儿进行TDP照射时,保证距离准确。

1.4 观察指标早产儿粘贴伤、压迫伤、药物渗漏、摩擦伤、烫伤等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皮肤损伤发生情况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3.975,P=0.046。

3 讨论

早产儿皮肤幼嫩,且屏障功能较弱,常常伴有贫血或局部供血少,加上早产儿对疼痛反应较差,不易表现出哭闹等反应,故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2]。研究显示,给予早产儿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管理,可控制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该护理模式主要以预防为主,具有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等作用[3]。因早产儿皮肤游动性较大,在撕胶布时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人员尽量减少粘贴时间及范围,保证在撕取胶布过程中动作轻柔,可降低粘贴伤发生率[4]。早产儿在进行辅助呼吸时,鼻塞、静脉留置针、腕带等均可能对新生儿皮肤造成一定的压伤,护理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准确确定鼻塞位置,保证松紧适宜,定时松解,并对早产儿体位及时更换,有利于预防外界因素对患儿皮肤的压迫,降低压迫伤发生率[5]。此外,早产儿血管壁薄,通透性较高,药物外渗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甚至坏死,对新生儿皮肤造成严重损伤。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减少静脉输注高渗及有刺激性药物,进而降低对早产儿局部组织的刺激,降低患儿皮肤损伤发生率[6]。早产儿因哭闹、活动过多碰撞摩擦,易引起皮肤损伤,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对患儿擦浴时用力过猛,易形成摩擦伤。护理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手脚、踝关节、脚后跟等实施全方位保护措施,避免因碰撞造成皮肤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预见能力,使护理人员对医源性皮肤损伤认识更加深刻,进而更易面对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猜你喜欢
医源性胎龄早产儿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