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辉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6)
资源错配是公认的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资源错配是由于经济制度、市场环境、信息效率等要素催生的结果,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资源错配能够降低企业要素投入的科学性,降低企业产出率,使各要素边际回报不对称。资源错配也能进一步引起整体市场扭曲,产业结构出现偏差,扩大产业内部、产业间、地区间差异。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总结,资源错配是偏离最优状态的一种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错配现象已经逐渐显现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研究资源错配生成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并提出科学建议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个行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寻找所有制结构、市场竞争程度、市场成熟程度、外部环境与产生资源错配的关联,并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资源错配现状提供思路。
资源错配源自对要素市场扭曲成因的研究。要素市场普遍存在两种扭曲:一种是在单一要素的前提下,由于边际产出和产出品价值不匹配造成的绝对扭曲;另一种是在多个要素的前提下,由于多部门工资比例不一致造成的相对扭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振兴,使更多学者重视对要素市场扭曲成因的研究。研究表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催生了垄断势力的发展、经济制度的革新、外部环境的优化,进而推进要素市场扭曲,这对以完美市场作为研究前提,遵从等边际原则和市场出清原则的西方经济学产生冲击。要素配置扭曲由市场本身的发展性、局限性和外部环境限制造成,要素配置扭曲更重要的是由部门内或部门间要素价值差异产生的。
资源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区别在于概念和基础理论、框架不同,在激烈的竞争下,各要素边际价值与实际价值发生偏差,因在完全效率和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要素边际价值无法可靠获得,使对于扭曲程度的研究受到限制,没有形成统一框架理论。资源错配以扭曲理论为基础,建立从企业到经济效应的系统框架理论,因引发资源错配原因众多,限制了国外资源错配理论的形成,国内学者在对发展中国家产业调整的研究中,将劳动力和资本向低效发展的现象称作资源错配,总结了政策扭曲、制度扭曲、价格扭曲三方面原因的影响和资源错配理论的错配过程和结果,但对结果的论述较少。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个工业行业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计算资源错配指数,分析错配产生的原因。首先对样本数据的产出弹性进行评估,假定同一年度不同行业规模价值存在差异。因不同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通过求导法则取得,不同年度、不同行业的产出弹性唯一,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如下:
求导后得出不同年度各行业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模型为:
其中,t代表时间,Kvt、Mvt、Lvt分别代表v行业在t时间段内的资本投入、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情况,分别代表v行业在t时间段内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可能产生多重共线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取2000-2018年我国31个省市35个工业行业数据作为面板数据,带入模型后得到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明显,方差膨胀因子多数大于100,说明计算结果具有多重共线性。因岭回归方法不适用于本文变量较多的情况,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求得到较为准确的生产函数和要素投入产出弹性。结果显示,文教体育、烟草和金属、非金属矿采业的资本错误配置情况最显著,水、燃气供应业和家具木材皮革制品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错误配置情况。可以看出,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国有资本垄断能够降低资本配置和产出效率。而烟草和水、燃气供应业、矿产业和化工原料行业的劳动绝对错配指数较高,其劳动要素流入成本高导致资本和劳动的不匹配。资本和劳动错配情况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可以得出当资本错配情况显著时,其行业的劳动配置也效率低下。
本文选取所有制结构、市场竞争程度、市场成熟程度、外部环境四个市场化衡量要素组成衡量体系,如表2所示。
其中,选取各行业增值税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反映税收制度与分配制度变量,以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要素配置的影响;选取国有资产比例、三资企业资产比例和国有资产收益比例、三资企业资产收益比例反映所有制结构变量,以研究私有经济发展程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选取资本和劳动比例、行业薪资待遇变异系数、行业薪资待遇标准差、实际利率反映市场完善程度变量,以研究市场完善程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选取国外投资反映外部环境变量。
由表3可见,经过检验,仅Glcn、Wpent、FDI、Wch、Wxz通过平稳性检验,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对相应变量取分差后进行回归分析。而可靠性检验结果显示,相应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存在协整关系,数据通过检验,协整回归结论可靠。
所有制结构变量。所有制结构变量Glcn和Wpent系数分别为4.8724和17.4149,说明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增加会引发错配现象扩大,也验证了国有资本和外来资本对于民营资本发展的制约作用。民营资本既不能参与国有资本垄断行业,也很难打破技术垄断与外来资本竞争,使民营经济大多从事利润低、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引发了民营资本的资本错配。
表1 2000-2018年我国35个工业行业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评估情况
表2 变量符号和含义
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程度变量Wmady系数为-7.5743,说明三资企业市场收益的增加会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使资源错配现象减少,而国有资产收益变量Gmady系数为-0.2579,说明受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制约,国有企业收益增加对资源错配现象的作用小于三资企业。
市场成熟程度。资本和劳动比例Pudir系数为0.6971,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本和劳动配置的偏离发展,资本和劳动资源的提升引发了行业间资本错配现象。行业内和行业间要素配置变量Wch和Wxz的系数分别是0.7242和2.5941,但不显著,这是我国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垄断行业收益受要素驱动作用较小共同造成的。
外部环境。外资投资FDI系数为-1.2973,说明外来资本能够激活市场,通过经营模式、技术溢出等形式促进行业发展,整体提升行业发展程度和利润水平,有利于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为资源错配对经济影响的延续性,本文建立产业结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经过平稳性检验,回归方程在1%-10%显著性条件下平稳,回归方程稳定。
资本和劳动绝对错配。资本和劳动的绝对错配在其产业结构中的脉冲响应为负,且作用时间较长,在9-11期脉冲作用达到峰值,之后作用能力下降,在20期左右变为正向作用。资本和劳动的绝对错配在其产业生产效率中的脉冲响应为正,作用时间和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时间趋同。
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相对错配指数响应先是正向作用,在第4期达到峰值后作用能力开始下降,在第8期转为负向作用。劳动生产率对产业结构的相对错配指数响应先是负向作用,在第4期达到峰值后作用能力开始下降,在第6期转为正向作用,其作用效果更加迅速,并存在周期性。说明资源错配能够引发产业结构不稳定,行业间生产率周期性变化。
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同时存在。烟草行业和水、燃气供应业因长期垄断,其资本错配、劳动错配问题最显著。本文讨论的35个行业中,纺织服装、文教体育用品业、家具木材业因过度投资、同质化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也引发了资本错配和劳动错配。而通过对比出现资本错配的行业与出现劳动错配的行业可以发现,错配行业能够相互影响和制约。
行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能够引发资源错配。国有资本和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因其资本庞大、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对民间资本进行打压,抑制民间资本发展,行业所有制结构不科学能够降低资源效率,形成资源错配。资源错配较为严重的产业除了行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之外,往往还具备资本和劳动比率较高的特点,因地方政府鼓励和推动,高利润、高回报行业过剩发展,也引发了同质化竞争,降低了资源效率。
减少行业垄断,支持民间投资。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因其垄断地位获得了大量收益,而这些行业民营企业不能参与。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缓解行业资源错配,应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倡导公平竞争,允许民营资本在更多领域投资,通过市场化激活垄断产业,促进大型国有、金融企业自我革新,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要素市场,畅通要素流通。改革开放以来,产品市场已经逐渐走向完善,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要素市场体系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政府对于资本、劳动、土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参与和限制。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需要政府减少对资本、土地市场的过度干预,转换职能,从参与利益分配向监督、引导、服务转型,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化,畅通要素流通。政府还应通过取消户籍限制、完善养老、医疗、居住、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促进劳动资本流动,优化劳动市场。
表3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重视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造。在我国经济起步阶段,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使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但从长期考虑,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既不利于创新思想、保护知识产权,也不利于产业自我革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态势,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向经济成果转化。
完善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加大,收入分配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现状降低了居民消费意愿,抑制了内需的健康发展。要完善分配方式,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要素市场价格机制,破除垄断利润,实行收入二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