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其
众多优秀学校的办学实践证明,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之魂。那么,什么是文化力呢?通过对学校文化定义的梳理,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氛围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的学校价值观、规章制度、教学目标、物化环境等。但学校文化又不等于学校文化力,只有当学校办学理念为全员认知、认同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后,学校文化才能转化为文化力。
在“教以人为本,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应凭着对教育的热忱、学生的关爱、社会的责任,延续着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进一步明确“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发展理念。作为学校管理者,可以先纵观本校文化发展史,捕捉物化环境紧凑整洁、丰盈美观、个性灵动的特点,去体现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托这一系列的有形文化,在一批批师生当中逐步形成勤奋务实、开拓创新、求真求善的人文精神,不但办学理念为全员认知、认同,而且能内化为自觉行为,极大地促进整个学校的文化力建设。
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总是从学校环境体现其价值。这种有形文化是学生能眼见为实的,时间一长却也会“熟视无睹”。学校可以对“有形”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中坚持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体现个性与特色,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于其中。
1.行规标识,紧凑有序
学校管理者可以在学校的每一处走廊、过道、空地上,用箭头和圆点标示各班行进路线和學生站位点,以利于学生有序出操、参与大课间活动。地上小小的箭头或圆点,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使全校学生每天都能有序、快速地参与到活动中。
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布置也一点不能含糊。如坚持出好每月一期黑板报,在室内墙面上悬挂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养成习惯后,也就成了学生每时可见的动态教室文化。
3.窗明几净,整洁大方
环境卫生是校园文化的又一常规体现点。教室里窗明几净,课桌摆放整齐。校园的走廊、楼梯甚至是铺着绿色地毯的操场上,干净整洁,找不到一片纸屑垃圾。在紧凑整洁、实用规范的校园文化影响下,学生能真正做到“安安静静读书、踏踏实实做人”,从细微处感受活动的乐趣和学习的氛围,也随之孕育出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如果某所校园的占地面积不大,硬件设施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制约,那么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巧利用,也可以进行立体式设计,向上、向下、向转角、向窗台等要空间。
如今,很多学校都有美丽的校园,有非常好的硬件设施,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文化建设。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建设校园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1.四园建设,精致美观
我们可以展开拳脚,精心打造三条特色主题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书香长廊,使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土;可以去建成崭新的阳光城堡、队室、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使校园成为学生的家园;也可以组建神秘的生态园、仰望星空的天文台、开放的读书吧、演艺舞台,任学生尽情徜徉。
2.绿色洗礼,寓意深远
学校应该是充满绿色的,校园的角角落落可以种上“精神草”“精神花”“精神树”,将校训寄寓花草树木中,让学生在感受绿色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洗礼。有的学校每年会组织新生和毕业生种下“精神花、草、树”,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精神花、草、树”进行校史教育,传递精神。新生立下庄重誓言,毕业生重温在母校的美好记忆。
3.师生长廊,丰盈厚重
为了加深对学校底蕴的挖掘,学校可发动全校师生收集已毕业优秀学生和曾对学校做出较大贡献教师的信息,以“名师榜”和“学子林”的形式呈现在校园长廊中。“名师榜”如悠悠历史画卷展现在师生眼前,不但让他们了解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更激励他们当好传承人,继续名师们的事业;“学子林”如脉搏般跳动有力,每时每刻都在陶冶着学校莘莘学子的心灵,激励一代代学子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同时,名师榜和学子林还可以别具匠心地设置一定留白,这是对师生的殷殷期待,更是文化延续。
这些精致美观、丰盈厚重的呈现营造出文化氛围,为师生增添了无限憧憬与神往,从而孕育出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文化精神,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制度化、规范化、个性化。
有形文化既要体现务实规范,又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要体现精神积淀。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继续延展有形文化的内涵,让“有形”与“无形”揉合在一起,真正形成学校文化力。
1.科艺大厅,个性灵动
学校文化力的建设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回归到学生中去。高大绚丽的舞台并不能满足学生个性才艺展示的需求。所以,学校可在科艺厅搭建简易小舞台,让想展示的同学随时都有机会亮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如每周固定两个早晨,在上学高峰,学生可走上小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只要学生愿意,就一定会有机会,让学生变得充满个性又灵动阳光。
2.活的文化墙,真实接地气
有形文化的建设从简单到精致,最后回归简单。活的文化墙就是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真实的自我。可在每个年级走廊开辟一块展示年级活动的展示墙,展示不同年级学生的风貌。在班级门口的走廊开辟班级展示墙,直观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图画、作文、算术,甚至是学生的寄语等。这些墙面不追求精美,应追求真实,让文化接地气。
3.课程文化,内外兼修
校园文化力的建设过程中,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校园有形文化的课程化,就能把它们较好地揉合在一起。学校的有形文化不能停留在怎样形成校园个性场景,还要积极关注如何使这些场景通过某些载体,尤其是“课程化”的途径,由浅入深,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力量”,真正内化到学生心中。比如,结合“学子林”还可以开发“学校优秀学子传记”等校本课程,这些都是值得继续探究与思考的途径。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正是我们教育人的追求与信念。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走“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发展之路,去实现“营造智慧校园,润泽幸福人生”的愿景。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职成教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