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5-11 13:45谢万忠陆丹丹利运晶
中国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防城港市全域旅游

谢万忠 陆丹丹 利运晶

摘 要: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于2018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边境旅游试验区承载着推进沿边重点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全域旅游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要点,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分析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防城港市边境试验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对策。

关键词:防城港市  边境旅游试验区  全域旅游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a)--03

1 全域旅游概述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这是全域旅游从理念向实践落实的重要推动,是地方践行全域旅游的重要指引。2017年3月5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全域旅游由行业推动成为国家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对于全域旅游,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厉新建等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并构建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在要素利用上要重视当地居民作为吸引力载体的作用。唐贤伦等提出了全域共享共建、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开展“旅游+”、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五个基本理念,从利益主体参与共建、区域吸引物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与发展、服务质量过程体验、利益主体参与共享、制度机制保障对策六个方面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理论体系。明庆忠、李圆圆认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是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和旅游需求升级,驱动力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旅游发展理念,诱导力是分享经济,助推力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双+双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等全域旅游发展的实现路径。丰晓旭、夏杰长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基础,从产业域、空间域和管理域三个维度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等。

总之,从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挥旅游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重要途径。

2 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现状

2.1 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的背景

防城港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地处中国大陆西南陆域边界和海岸交汇处,东与钦州市毗邻,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西与崇左市相接,北靠南宁市,是我国与东盟唯一“海陆河”相连的口岸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十三五”以来,防城港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旅游产业规模及对全市经济的影响看,旅游业已成为本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随着中越边境游的快速增长,“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海钓比赛”“北部湾开海节”等节庆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相关数据增长显著(表1)。

2.2 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概况

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旅旅发〔2018〕1号),同年4月,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按照《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关于加快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的决定》工作目标,到2020年,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健全高度开放、富有活力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旅游综合品质,全域旅游框架基本搭建。

防城港市旅游资源禀赋丰富,有以十万大山为代表的森林旅游资源,以白浪滩、金滩为代表的滨海旅游资源,独特的边境口岸风光和民俗风情,以及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当前已开发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特色景观名村、1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建成5家四星级酒店、19家三星级酒店,基本形成“上山、下海、出国、民俗”立体旅游发展格局和相对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同时,作为一个新兴城市,防城港市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2.3 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旅游业相关数据和建设成果看,防城港市旅游业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对比全域旅游的要求,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规划建设滞后。近些年来,随着旅游宣传的加强和各种特色活动的举办,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同时也暴露了如交通设施承载力差等问题。近年来,每逢“三月三”“五一”“十一”春节假期就出现江山半岛、京族风景区、东兴口岸交通严重堵塞的情况,说明了交通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自驾车通行需求。另外,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如白龙核电站建设与江山半岛旅游开发的关系、企沙沿海工业园区建设与滨海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关系等都存在矛盾隐患,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竞争力有待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其中,在交通方面,随着外联动车班次调减,以及缺乏直达景区的旅游专线车等方面原因,对客源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景区开发建设方面,景区档次偏低,对滨海资源依赖性明显,导致旅游业淡旺季明显。此外,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上山、下海、出国、民俗”旅游形象辨识度不高,与北海、钦州这两个滨海城市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受到“晕轮效应”影响。

三是管理协调不够,缺位情况严重。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宏观层面的管理协调不够,即虽然成立了市级管理机构,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无法形成各部门主动协作的局面。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面对土地利用、沿海防护林保护与开发、海岸线保护、无人岛开发利用、民宿民居开发等问题,相关部门缺乏协调,导致建设推进缓慢。在微观层面上,近年来出现的逢长假必堵车,以及西湾景区设施陈旧破损等情况,直接反映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低。

四是参与路径有限,共建共享仍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参与机制,相关各方各自为政,权责不清。旅游景区周边的居民,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真正参与并从旅游业中分享利益。另一方面是由于旅游业发展滞后,没有能有效转化旅游者消费热情,吃住行基本旅游消费占比高,总体消费水平低,旅游经济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3 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对策与建议

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建设共建共享,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实现“游客能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的共赢局面。基于当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3.1 做好开发规划,以全域旅游观念推动旅游新发展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通盘考虑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旅游及相关产业开发的现状及趋势等,制定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突出规划的可行性和特色性。以打造整体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为导向,加强全域统筹,构建“一带两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格局,形成点线面贯通的发展局面。加强规划的衔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要与《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相适应,避免规划重叠,重复建设。

3.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结合当前本市旅游行业发展的特点,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升级改造中越边境公路,整合沿边公路沿线优良的山地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边境风情、民族风情等资源。加快推进防东铁路建设,形成与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客流对接,贯通国内与边境旅游市场。加快推进马垌公路,充分发挥边境交通连线作用,促进防城区与东兴市旅游连片开发。针对日益增长的自驾游需求,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依托优良的港口资源,加快旅游码头、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培育海洋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从沿海到近海发展,并为远海发展打下基础。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为导向,加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为契机,结合防城港市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创建工作,完善相关基础条件,培育大健康产业和休闲康体行业,加快医疗人才的培养。以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比赛为载体,围绕赛事从组织筹办、后勤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3.3 理顺管理机制,构建组织制度保障

为理顺管理关系,有效协调利益和矛盾问题,应构建以市级主要领导挂帅,由旅游管理部门主导,发改、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开发领导机构并完善相关机制。由于边境旅游的开发涉及国家边境管控问题,以及与邻国越南的合作问题,如赴越边境通行证多日游业务、边境旅游海陆环线、允许入境自驾游团队人员办理口岸落地签证、跨境自驾车辆牌证互认等,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主管部门应主动报告,积极向自治区乃至向国家申请政策支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建立健全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资金整合使用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整合营销机制、多规融合机制、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为全域旅游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3.4 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培育“旅游+”新业态

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通过“冬游防城港”“美食防城港”措施,以“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比赛”“北部湾开海节”等为载体,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弥补季节性帶来的影响。做好边境旅游文章,延伸边境旅游时间和范围,实现中越自驾旅游常态化。以港口夜景、边境夜色为吸引力,以“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园博园”等城市配套休闲设施为依托,提振夜间消费,提升“边海夜经济”活力。实施“旅游+文化”战略,整合海上胡志明小道、白浪滩、潭蓬古运河、白龙炮台、大清国界碑、金滩等旅游项目,充分培育挖掘海洋文化、历史文化。深入挖掘京族文化,加强与现代元素融合,打造京族手工艺、海上休闲运动等特色文化产业。以防城港市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实施“旅游+养生”战略,以森林、滨海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加快医疗康体配套设施,培育健康产业。

3.5 探索共建实施路径,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健全法律体系,充分保障各方参与旅游开发权益。出台激励措施,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旅游经济活动。加强教育引导,逐步改变“等、靠、要”落后观念,引导周边居民通过住宿接待、餐饮服务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提升创业和就业热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培育特色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升级,促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作用,结合当前旅游扶贫攻坚任务推进,通过整体搬迁等措施,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做好旅游开发保护工作,加强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养,引导其树立环保意识,改正经营行为,实现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06).

唐贤伦,陈品玉,殷红梅,等.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09).

左文君,明庆忠,李圆圆.全域旅游特征、发展动力和实现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丰晓旭,夏杰长.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18(04).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及导则解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范柏乃.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①项目来源: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学科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号:FCGXK2018YB015。

作者简介:谢万忠(1981-),男,壮族,广西防城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陆丹丹(1980-),女,苗族,广西南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利运晶(1985-),女,汉族,广西合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防城港市全域旅游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基于景观视角的防城港万尾金滩滨海护岸探析
防城港市乡土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防城港市2015年7月下旬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