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并非绝对标准 挑选优质食用油要这样做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大多数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级越高的食用油,精炼程度越高。在生活中,不少人在购买食用油时完全把等级奉为绝对标准,认为级别越高的食用油一定越有营养。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挑选优质的食用油呢?
1.千万别把等级作为购买食用油的唯一原则。食用油等级越高,代表其精炼加工越充分,越有利于去除毛油中存在的有害杂质。但是,精炼过程相反地也去掉了食用油中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例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因此,从营养的角度看,级别越高的食用油,营养并非越高。相反,级别越低的食用油,营养成分往往保留得更好。
2.对比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美国塔夫斯大学人类营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爱丽丝·里奇特斯坦及其团队通过实验证明,在所有膳食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最佳,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食用饱和脂肪酸低29%。另外,不饱和脂肪酸好于饱和脂肪酸,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摄入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含量,这两样都是可能导致心脏疾病的因素。因此,结合以上实验结果,消费者可以遵循这样一个选用食用油的公式,即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几乎所有食用油都含有以上三种脂肪酸,人们在选购时可以对比其含量进行挑选。
3.从外观上直接辨别食用油的品质。首先,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其商标,特别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日期,无厂名、无厂址、无引用质量标准代号的千万不要随意购买。其次,一般来说,颜色较浅的食用油品质较高,而颜色较深(香油除外)的食用油则品质较低,而且加工出来的劣质油比一般食用油的颜色要深。此外,一般好品质的食用油其透明度较好,无混浊,而且食用油若无沉淀和悬浮物,且粘度较小,则品质也较好。
这5个“省吃俭用”的习惯,一定要改
“省吃俭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若是这一美德贯彻过头了,很容易形成健康隐患!
买菜捡便宜:营养流失多
超市在晚上通常会将切好的蔬菜水果打折出售,而不少人会特意选择那个时间点购物。但是相较而言,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的维生素C、类黄酮等营养成分较高;若把绿菜花、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切碎之后,在室温空气中放置6小时,一些辅助抗癌物质的损失率可高达75%,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
【建议】买菜、买肉都要挑新鲜的,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食材最好少买。
剩菜不舍扔:肠胃多受累
面对晚上吃不完的饭菜,有些人总喜欢放进冰箱,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还在继续吃。但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冰箱里的细菌数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会成百上千倍地增长,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很容易导致急性肠胃炎,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
【建议】绿叶菜、凉拌菜一定不能过夜;其他剩菜在冰箱存放的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而且一定要高温加热后再食用。
去掉发霉部分继续吃:肝损伤
水果放久了会腐烂,而很多人都会把烂的部分切掉继续食用。但其实我们看到的发霉部分是霉菌菌丝完全发展成型的部分,而那附近还有很多不成型的、肉眼看不见的霉菌。有些霉菌,如存在于水果中的展青霉素,还是高温加热杀不死的,食用后易导致肝中毒。
【建议】不仅是腐烂的水果,霉变的花生、瓜子等坚果,长斑的鸡蛋,发芽的土豆等都是变质的,易引发中毒,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尽早扔掉。
筷子一用几年:侵害机体健康
对于筷子、砧板、抹布等厨房用具,很多人一用就是好几年,只要不坏就不舍得扔。洗涤剂固然可以洗去餐具表面的油脂,却不能除掉隐藏在凹槽、缝隙中的细菌、霉菌。比如黄曲霉菌,易损伤肝组织,甚至诱发肝癌。而抹布用得越久,细菌越多,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1周后,细菌数量高达22亿。这些细菌、霉菌会入侵人体的各个地方,如肺部、肝脏、心脏,甚至大脑,可能对人体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
【建议】有裂痕的陶瓷器要更换;塑料制品一年一换;筷子3-6月定期更換;砧板要生熟分开,每半年更换1次;抹布每两天用沸水煮20-30分钟或者用专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每半个月更换1次。
做饭不开油烟机:伤及呼吸系统
英国曾有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灶具上做饭,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易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因为食用油在高温下会发生突变,如:菜油温度升高到60℃时会开始氧化;130℃时其不饱和脂肪酸物质开始分解,形成多种可能带有致癌物的化合物;150℃时其中的甘油会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对鼻、咽喉等产生刺激;200℃以上就会产生氮氧化物等强毒性物质,对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影响很大。
【建议】烹饪时应热锅冷油,同时还要减少爆炒和油炸等烹饪方式;做饭时既要开油烟机,又要开窗通风,炒完菜20分钟后再关闭抽油烟机;定期清洁油烟机,保持滤网、油盒干净。
四月份要重点预防新冠肺炎等三类传染病
4月7日,福建省宁德市疾控中心发布四月健康提示。四月份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需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面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做好通风和清洁,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感染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或陪护就医时,要佩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同时不要接触健康情况不明的动物。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手足口病。此外,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要熟记并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流腮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单或双侧腮腺肿大、疼痛,部分腮腺炎病例可引起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14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对象,幼托儿童和学生发病后至隔离期满才可入学,约三周左右。接种含腮腺炎成份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期间,应合理使用口罩,减少到人员密集又通风不良的场所。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可以服用一些口服板兰根,多喝水;饮食上要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营养要均衡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