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魏殿林 支明玉
随着2022年杭州承办亚运會的临近,食品安全保障相关的筹备工作尤其是检测队伍的实训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而筹备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教育以及公众对检测问题的正确认知态度是关系到能否有效凝聚社会力量、动员全城市民协力确保赛事顺利举办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食品添加剂,公众普遍存在认知盲区和误区。
一、公众认知现状与误区
课题组经过2019-2020年度为期6个月的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面向杭州各赛事组委会、服务供应商、参会企业、观众、志愿服务人员、教学培训人员、在校食品专业学生等相关人群,发放并回收了1264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6.7%;正式问卷前对52位居民进行预调查和信度、效度的可靠性检验,样本差异性检验t值全部显著,P值小于0.05。基本调查结论如下:
1.问卷调研结果。①81.8%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最让人担忧的安全问题”,86%受访者认为重大赛事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质量是放心的、监管是到位的,53%被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在于食品添加剂,位列食品安全问题之首。②47%受访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最好不要加,对食品添加剂持尽量回避态度;34%受访者认为重大赛事期间供应的大批量食品可能有添加剂超标风险。③38%受访者认为食品生产当中可以少量添加天然色素,其次是香精,但对防腐剂仅有19%认可,并认为添加有害的占比最多。
2.公众认知误区。①全天然、无添加剂的食品必定是安全的。②标明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如未标明的食品安全。③食品添加剂是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多发问题。④不合格食品一定是有毒食品。⑤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⑥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是一回事。
3.公众认知现状。①消费者未能详细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内涵及其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作用,有个别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的误解心理,大肆标榜其产品不含食品添加剂,这种不正当宣传使得消费者的误解加深,认为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食用后会影响人体健康。②消费者对食品科技的基本常识和食品工业生产的基本概念比较欠缺,尚不能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更有一些不法分子为节约成本、谋取暴利,将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从而导致人们将责任归结于食品添加剂,最终得出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的片面观念。③消费者对重大赛事期间食品质量标准总体上是放心的,但对其相关认证标识比较模糊,大部分消费者仅停留在观察生产日期、看品牌及产品广告宣传的层面,缺乏理性、科学的认知。
4.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造成认知误区的主要原因。①从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上看,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堪称世界最为严格的规范,批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2500多种,另外还包括加工助剂和营养强化剂等,实际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只有300种左右。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经国家严格审批后,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都有很好的安全性;而且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是天然提取或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占总产量的90%以上,所以安全性问题并不突出。②我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总体上与国外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宣传渠道缺乏整合,食品安全宣传的来源及其内容还比较散乱,导致媒体的报道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③一些小型赛事活动或展销会前的食品质量监管可能存在漏洞,总体上重大赛事期间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预警及反馈机制仍须进一步强化。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1.新媒体环境下食品安全观念的宣传导向十分重要。重大赛事前政府及企业应及早积极协作,开展系统的宣传教育计划,加强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科学认知和理性看待。通过媒体、社区、企事业、工会等机构组织公众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科普教育,借鉴欧美国家的“全民教育”模式,构建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透明开放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并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民生工程,以提升市民健康理念和食品行业的有序发展。
2.重大赛事活动期间应建立分层次、分群体、立体式的食品安全宣传与信息反馈预案。赛事期间的食品安全检测与宣传工作应有阶段性、层次性、针对性的不同侧重点,及时进行力量调配,进一步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互通和管理机制协同性,建立分层次、分类型、多群联动的赛事保障服务体系。
3.食品安全危机公关以防为主,重大赛事活动前应建立并完善更加灵活迅速的多元信息监测与反馈渠道体系。赛事期间应充分调动社群管理末端的组织和宣传力量,搭建联动、系统的食品安全舆情监控平台,及时掌握公众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热点信息,可采用聘任社区、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兼职信息员,以确保及时、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
4.长期来看,政府、媒体、与会企事业及公众间应形成良性互动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大众媒体在食品安全宣传上应强调正确导向。应加快转变政府单打独斗、出现问题时被动应对的传统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模式,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微信、微博、手机报、官方网页、车载电视、楼宇广告等多种传播渠道来强化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赛事期间可通过社区公益活动、青少年科普、食品企业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正确认知。
5.建立城市联动机制和培训编外检测任务预备队伍。质检系统、食品安全检测的第三方企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等应与城市商务委、会展办、体育局等组织重大赛事的相关机构,建立长期的工作合作机制和设置对口职能岗位,协助构建应对重大赛事的食品安全检测专业化、标准化工作流程体系,培训一支相对稳定、规范、强执行力的工作预备队伍和协助宣传教育、舆情信息反馈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本文系2020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相关成果:《服务杭州重大赛事的食品快检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立项编号:Z20YD013)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校级教育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食品卫生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编号:JG20192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