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四导”运行模式在小学德育乡土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2020-05-11 11:49曾翠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5期
关键词:自我发展乡土文化德育

曾翠红

【摘要】自鉴海小学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 “走读顺德”特色研学旅行课程以来,课题组一直尝试把“四自四导”的运行模式应用于课程中。务求从实践中通过协同配合,探索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把学生自我定向、自我运作、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及教师导定向、导运作、导评价、导激励紧密结合起来,着力从小培养道德意志品质兼备的“未来栋梁”。

【关键词】德育;乡土文化;四自四导;自我发展

佛山市顺德区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有着“世界美食之都”“中国百强区第一名”等美誉,本土文化也极具特色,作为“园丁”,我们应竭力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与技艺,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生机,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开展“走读顺德”特色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习顺德本土文化,为家乡文化感到自信。

大良鱼灯为佛山秋色的一个重要分支,盛行于清代,是一种极富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以鱼为型,以竹为骨,蒙上明纱,内燃灯烛时,通体透亮,摇头摆尾,活灵活现,是顺德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由于制作工序繁复,鱼灯技艺便也逐渐流失,为了提高学生对大良鱼灯文化的兴趣,傳承传统鱼灯技艺,我校特开设一年级“鱼灯·学技”德育乡土课程,结合“四自四导”运行模式,努力探索在德育乡土文化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现探索分析得出具体做法为: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定向初阶段、自运作探究阶段、导调节反思阶段和导激励总结阶段。

一、导定向初阶段:自主学习、组建小组

自我定向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鱼灯·学技”是针对一年级开发的德育乡土文化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主动去探索大良鱼灯文化,了解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探究的兴趣。为此,在课程初阶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确定学习目标,参与资料收集,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参与搜集,自主学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鱼灯,于是,课前先播放鱼灯的图片,然后抛出问题:这么漂亮的鱼灯,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们便热烈讨论起来:鱼灯是谁做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要做鱼灯?随着一个个问题被整理出来,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就这样不露痕迹地被确定下来了,学生参与其中,大大激发了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踏上探寻鱼灯的历史之旅。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还不够强,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除了网上搜集到的鱼灯资料,还可以带着孩子走访鱼灯展览、博物馆等,并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分享相关信息,使学生在自我定向阶段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形成小组,创造氛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提高学习积极性。而构建活动小组的第一步,就是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所以教师的“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孩子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差异进行优化组合,并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任务职责。

一年级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还很薄弱,当活动小组确立后,重要的是由老师引导,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通过活动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发现鱼灯的颜色形态各异,有传统形象的,如锦鲤灯、黑鱼灯、鲳鱼灯、黄鱼灯、金龙鱼、银龙鱼等;也有现代创新形象的,如,小丑鱼灯、燕子灯、南狮灯等。除了形态各异,在材料的运用上也有不同,学生在分享中加深了对鱼灯的认识,还在激烈的讨论中确定了小组想要制作哪种鱼灯,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二、自运作探究阶段:合作学习,探究互动

自我运作,是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实现自我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将根据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克服学习困难,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本课程以活动为依托,以课堂、家庭、社区相结合为阵地,通过“走访鱼灯工作室”“制作鱼灯”“亲子制作鱼灯书签”三大主题活动,将鱼灯文化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中。

在走访鱼灯工作室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步行前往过程井然有序,参观过程分工明确,采访过程有条不紊。活动中,学生在鱼灯艺人潘师傅的讲解中了解鱼灯的由来、用途以及原材料的制作,知道了大良鱼灯的制作需时近一个月,包括画模、熏竹和开竹、扎架、煮胶和涂纱、扪纱、着色、描鳞、洗鳞、挂牌、嵌眼、装灯等多道工序,全部都需手工制作。学生还认真观看了鱼灯的制作过程。各小组在潘师傅的指导下合作制作鱼灯,虽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扎架的竹条断了、扪纱用的宣纸破了……失败了,重做,并向成功的小组学习经验。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也难不倒学生,他们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鱼灯成品终于问世了。这是小组合作、探究互助的成果。

三、导调节反思阶段:调整方法,自我反思

自我调节是指学生自立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心理调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得失,分析成败原因,并及时地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在走访鱼灯工作室活动后,老师第一时间召集学生举行分享交流活动,组长们作为主持人,带领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分享,如,“1至5颗星,你觉得活动中自己能拿多少颗星星?为什么?”以及“谈一谈这次活动中的收获”等。分享会上,学生积极发言,气氛活跃,他们除了评价自己,同时也评价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在分享感悟中,大家都一致认为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成功。而整个分享过程,教师要起到导调节的作用,留给学生大部分思考和讨论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又善于与其他学生比一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互动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四、导激励总结阶段:增强信心,自我完善

在自我发展理论当中,自我定向、自我运作、自我调节是学习活动的实施与监控过程,而自我激励则是动力系统,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深知鼓励和肯定的力量,所以,在三个主题活动后,我们安排了“‘鱼灯·学技文创作品展览会”,展示了学生的鱼灯作品和亲子鱼灯书签。当一个个被点亮的鱼灯逐个亮起,当一张张色彩丰富、富有创意的书签展示在大家眼前时,观众们会自然而然地送出赞赏的话语,此时你会发现学生那充满自信的笑容瞬间就洋溢在脸上,这就是激励的力量,也是活动带来的效果。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所有活动结束后,开展了“评一评”的环节(如下表):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活动表现,及时鼓励他们,做一个最终的总结,肯定他们的进步。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引导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增强学习信心,达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以“鱼灯·学技”德育乡土课程为例,在“四自四导”运行模式下,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最终使学校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和进步,这必定是家长和老师们最喜闻乐见的。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乡土文化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