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同志曾经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听了几堂音乐课,在听课后的评课时间里曾对音乐课做出这样的评价:音乐其实是一种美!音乐课其实是孩子的一种美學熏陶课!我想的确是的,音乐教育教学教研是当前的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堂好的音乐课的教育效果给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动人心扉,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呢?如何营造出一堂活跃的音乐课堂呢?这就是我今天要阐述的观点,我觉得我们音乐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采取适当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心目中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这都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课堂;营造氛围;活跃
教育部颁发的《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学生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各自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这一理念,我在平时教育教学教研发现,在众多音乐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从小学低年级愉快轻松的音乐表演课堂到了中学高年级就变成了严肃沉闷的音乐机械课堂,这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真的让人感到心疼!那么如何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保持中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愉快,让中学高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看法、策略、对策及初探:
一、 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做到师生心心相融
(一)音乐教师个人语言魅力的体现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来的一个个人观点就是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表达,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发挥语言的魅力,对活跃音乐课堂有着至深的重要的作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当你走进课堂,学生能否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你如何成功地运用你的个人魅力及你的课堂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跟着你走!比如师生问好环节方面,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问好,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旋律线条:“1234 5︱1·5 1·5︱5432 1‖(同学们好︱你好 你好︱老师你好‖)”。加入旋律的语言更加的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会发现原本无精打采的孩子都精神振奋了,同时也起到了活跃课堂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会运用语言魅力来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音乐的动力,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比如我在音乐课堂中教学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这首歌时,我运用了语言魅力进行情境引导,我用轻柔的声音导入:“夜深了,月亮正悄悄地升起了,星星也出来做伴了。哇!夜空多美呀!听,是谁的歌声这样的轻柔、这样的静悄悄,伴着小宝宝入眠呢?”这样引导之后,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带入到了宁静的夜幕中,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情绪,为接下来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能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音乐教师个人专业技能魅力的展示
如今的现实世界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摇身一变变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电视“遥控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环节明显多了,这样一来,教师展示自我才能的时间和机会也就少了。而另外一个方面从心理特点上来讲,中学生对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对各种明星的崇拜心理强了,所以对老师的上课的品质、品位、品味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个人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得以提升来应对学生日新月异的需求!比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我让学生在听赏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时,我首先用美声唱法给学生范唱了此曲,然后用民族唱法给学生范唱了此曲,最后用民美结合给学生范唱了此曲,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竟齐刷刷的为我鼓掌。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教师始终是孩子们的榜样,相比多媒体技术,他们更加崇拜的是我们这些音乐教师的扎实的专业技能。崇拜音乐老师的心理,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潜能,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艺术特长,展现自我的音乐专业技能,做到能范唱的就范唱,能演奏的就演奏,甚至也可以载歌载舞,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跃音乐课堂氛围。同时我也主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倾注爱心,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大家所从事的音乐教育职业是高尚的,我们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大家有责任对学生来倾注全部爱心并且来关爱我们的学生。这种爱也许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父母之爱,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性之爱要求我们每个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有助于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跃气氛的养成。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课堂氛围
你如果仔细解读教育部颁发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你会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家庭背景等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从生理特点上说,中学生的大部分孩子都处变声期,原本清脆悦耳的童声变成嘶哑低沉。对于教材上的教唱内容,孩子们已经兴趣索然了,他们开始不满足于书本教材的歌曲内容了,追求课外的电视的网络的新的东西了。所以从这个环节上讲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并有针对性地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
在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音乐语言、表演神态、舞蹈手势等等方面。音乐教师的音乐语言亲切,表演神态自然,歌唱情绪饱满。这样就自然会消除学生上课恐惧、紧张或者厌学的心理,积极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如果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滞涩,上课神态紧张,歌唱情绪低落的话,这样必然会造成课堂中学生的不安、沉闷甚至懒散,这样使得音乐课堂也许会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基于此,作为我们有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师都很注意地满怀激情,马上进入教师的音乐课堂角色,精神饱满地用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感情去沟通学生的感情,从而达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跃气氛的目的。比如在音乐教学中,有一次在上七年级的音乐课,课前给学生播放歌曲《天路》,学生竟然歌声高亢,热情豪迈地唱了起来了,那种情绪那种热情那种气氛那种感觉,瞬间让我感慨到,不是孩子们的歌声不动听,而是缺乏激发动听歌声的歌曲的引导。自从那以后,我每次上音乐课,我都会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曲内容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进入音乐课堂教学。比如我在教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开心的感觉》这一课时,我运用了当下最流行的音乐《江南style》进行导入,孩子们一听到音乐,不自觉地就愉悦地跟着音乐扭动身体肢体语言,教师也不用再喋喋不休地引导学生说你们要怎样把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他们自然的本真的就对音乐的感觉感情感受感官流露出来了!再比如说我接着再进行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的教学,学生们就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整节课就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我课前预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达成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 融合学科的综合运用,丰富课堂多样形式
事實上,多年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教研的专家们已经得出结论,音乐课不只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广泛性喜乐性群众性众所周知。尤其是在中学阶段,除了音乐以外的各门学科都有音乐的身影。音乐与文学、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学科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如语文、体育等也有紧密联系。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会融入舞蹈元素进行律动,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这样不仅符合孩子爱动的特点,同时也能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比如我在教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时,我会根据此歌曲节奏欢快的特点,把踢踏舞步动作融合在这样的旋律线条中(× ×× ××︱× ×× ××‖)进行律动贯穿整堂音乐课中,既简单,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歌曲的节奏,为歌曲的学唱打下基础。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丰富了课堂形式。
音乐学科与各学科间的关联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我在教学音乐童话剧《彼得与狼》这一课,这个故事讲述了生活在森林小木屋的彼得和爷爷与森林里的小动物智勇战胜了恶狼的故事。我运用了语文课中讲故事的形式作为引线,贯穿整堂课的欣赏教学。根据故事情节:环境背景、故事发展、尾声三部分内容分三段边讲故事边聆听音乐,这样能让学生在理解音乐背景的前提下,带着想象,体会音乐节奏、速度、强弱等情绪变化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与语文的紧密融合,给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尽情地享受音乐课带给他们的欢乐。其实,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与各学科的相似性,并充分地融合运用,就能把枯燥的教唱课,变成一堂丰富多彩的艺术课。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只要用心去发现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并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灵活处理好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个人魅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融入综合学科,丰富课堂形式。音乐其实是一种美!音乐课其实是学生的一种美学熏陶课!我相信,经过上述的营造音乐课堂活跃氛围的教育教学教研实践,我们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必将变成学生生动而精彩的气氛活跃的音乐表演舞台之课堂。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教学.2013(2).
[2]中国音乐教育.2014(10).
[3]《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7版.
作者简介:
岳文荣,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