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014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一届全国基础论坛上发表了演讲,首次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之后将其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教育工作者提出“研学旅行情境”的教育理念。“研学”指的是探究和探究性质的学习,“旅行”指的是旅行体验,在学校的集体组织下,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全方面提升学生质量。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旅行,学会保护环境、乡村种植旅行,学会吃苦耐劳、法治知识旅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亲子自然旅行,学会爱护自然四个方面阐述研学旅行情境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入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研学旅行情境;策略研究
一、 引言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受到严重的忽视,教师和学生两者并不重视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和法制观念的建立,加上單调固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道德法制课程的兴趣。王司长着重强调了“两算与两不算”,学校在课后为学生组织的比赛和文化活动不属于研学旅行的范畴;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教师带着学生出去随便走走看看,起不到任何作用和效果;一定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探讨和动手,分享旅行中的快乐和温暖;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视觉上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流汗出力。
二、 垃圾分类旅行,学会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对整个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应当从小培养的良好道德品质。秉承研学旅行的根本原则,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垃圾分类旅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亲自参与到城市的垃圾分类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对各种垃圾的分类认识更加清楚,另一方面给我们共同的家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现如今,城市压力堆积如山,垃圾的处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对于垃圾的处理和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倡导此次旅行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的分类意识。
校方和教师首先向学生发起“垃圾分类旅行”。班主任在各个班级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知识的讲授,对于我们生活中平常能够用到的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垃圾然后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在课前的时候做四个垃圾箱,分别贴上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在进行垃圾分类旅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进行旅行活动。出发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物料,比如说宣传页、小横幅以及关于环保的书籍等,每一位教师带领三个学生在学校附近周边的街道和商场等垃圾桶旁边展开活动,教师要负责三个学生的安全和饮食,带上充足的水和食物,并且给学生穿上定制的垃圾分类的服装和分类的知识,两个学生主要负责监督其他人的垃圾投放是否正确,另一位学生负责讲解,遇到投放垃圾不正确的人要为其讲解相关的垃圾分类的知识。教师可以在一旁监督,几个学生之间的职责可以进行互换,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如果有些垃圾学生分不清楚,教师可以为学生在现场进行讲解。如果活动要持续一到两天,教师可以和附近的单位进行联系并且做好物料安置工作。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学生无组织无纪律,虽然在学校之外,但是依旧要有严格的纪律保证,这也是从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行考虑。外出时候的天气一定要提前选择,夏天的时候尽量避开高峰期,冬天的时候尽可能在太阳较好的天气,一定要为学生的健康考虑。分组的时候要让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和比较调皮的孩子进行搭档,这样激发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管理上的压力。
三、 乡村种植旅行,学会吃苦耐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无法理解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养成挑食、攀比等不好的心理和行为,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校方可以为学生组织“乡村种植旅行”,让学生亲自下田种植蔬菜等粮食作物,了解到农民伯伯种植的艰辛和不易,以后就不会挑食,而且如果真的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蔬菜,学生一定会格外珍惜。在种植中,学生还能够学到很多的农业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巧,学生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各项任务。
由于乡村种植旅行时间较长,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期间或者寒暑假下乡集体种植。刚开春的时候是种植的好季节,学校可以联系环境优美、较为发达的村子,和村委会的人联系好,推荐几家农户进行种植,学校一定要征求农户和家长的同意,如果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可以不参与活动,完全自愿。学校可以根据参与学生数量决定农户的数量,每个农户安排七八个学生即可,每一位农户最好有一位男教师和女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监督工作,防止出现任何意外。一般农村在春天种植的蔬菜有茄子、西红柿等,茄子一般都在一月份下旬到二月份的上旬进行育苗,然后在四月份下旬和五月份上旬定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间让学生参与进去,或者循环参与,让学生记住自己是在哪一户人家家里进行种植的,种植的是什么以及种植的区域在哪里。学生下田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学生按照农民伯伯的方式进行种植,告诉学生如果调皮的话,农民伯伯就不会有好的收成,一家人都会挨饿,让学生端正态度进行种植。种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心软,学生想要休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种植当中,和学生一起同甘共苦。等到收成的时候,教师们一定要带着学生回到那片土地,一起采摘自己亲手种下的蔬菜,可以在农户家里一起做饭,让学生感受到吃自己种植蔬菜的快乐。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让学生尽可能能够减轻农民伯伯的辛苦。教师可以为学生拍照留念发给学生的家长,让家长们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良好个性的逐步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四、 法治知识旅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现在的小学生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严重不足,平时发生在新闻上的各种事件似乎离我们太过遥远,总是担心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校园里面还是外面,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法治知识,让学生了解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自己,是否应当见义勇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是否要挺身而出。学生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无法解决,因此为学生组织“法治知识旅行”是非常重要的,增强法治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更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学校需要为学生联系当地的政法大学之类的学校或者是当地的一些法治机关,让学生在比较庄严和严肃的氛围中有一定的警醒,从心底里意识到学习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当然这是不够的,学校可以请当地知名的警察和法律方面的教授为学生展开生动有趣的法治课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班校学习,但是最好在政法大学或者是法治机关单位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呈现一些实际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一则案例是强调学生夜不归宿的后果,一位小朱同学,今年10岁,一天晚上因为和自己的父母争吵了几句之后,小朱非常生气就跑出了家门,一个晚上没有回家,父母非常担心,第二天回来以后也不和家里人说话,但是一周之后警察找上门来说小朱在那天晚上抢劫了6名学生,因为小朱想要上网但是没有钱,所有抢劫同学。然后让学生分析小朱是不是错了,哪里错了?为什么小朱会有这样的行为?学生认为小朱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本身就是不对的,然后又抢劫同学更是错上加错。然后警察叔叔告诉学生,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一时冲动酿成大错,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五、 亲子自然旅行,学会爱护自然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传统的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并且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即使在假期,家长们也会为学生安排很多的课程,因此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亲子自然旅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格,学会保护自然,保护动物。学生在和家长们一起参与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任务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通知每一位家长的活动的相关事宜,尽可能是爸爸妈妈集体出席,但是如果实在无法出席也可以一位出席和孩子们共度美好的自然时光。在出發之前,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以及带上中午的午餐。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家庭布置相关的任务,比如说让学生自己捡自己喜欢的叶子,让学生可以用胶水拼接成自己喜欢的人物,可以拼接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朋友。每个家庭之间可以展开竞赛,看哪一个家庭能够最快最好完成,就可以获得最佳亲子奖项,给父母和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生在捡自己喜欢的叶子的时候一定不能从树上直接拽,只能从地上捡,一定要爱护树木。在休息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画一些今天自己在森林中看到的东西,树木、花草、小动物等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家长们需要一起配合完成。
六、 结语
在旅行中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学校和其他单位要保持良好的合作,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研学旅行环境。从本质上讲,研学旅行的环境创设需要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趣味性十足又具有挑战性的另类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坤,张秀辉.研学旅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形式[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8(9).
[2]郭秀兰.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亚太教育,2019(7):104.
[3]杨进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入生活情景的探讨[J].知识窗:教师版,2018(7).
[4]朱柳霖.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学园,2017(22).
[5]苏晋裕.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5):48-49.
作者简介:
颜晓清,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同安区官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