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学具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数学启蒙的辅助工具,通过有效、合理地与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游戏学具教学的概述为开篇,继而着重阐述如何运用数学学具开展高价值性的教学工作,进而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开辟核心素养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游戏学具;小学数学
一、 引言
数学学科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加之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较为忽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数学学习逐渐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将“游戏”数学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利用数学学具,对于这一类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改善作用。
二、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游戏学具教学概述
在当前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下,将其有效结合实际数学教材内容,把数学游戏与其相关学具进行明确具体的分析、整理、融合,并合理运用数学学具来设置趣味性数学游戏环节,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实现数学游戏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双赢。
利用数学游戏学具的教学模式更易于被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受,因此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对于可以亲自参与制作、使用的数学学具颇有兴趣,往往会主动参与、主动使用学具来进行数学游戏,进而有效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数学游戏教学时,应用自身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将数学游戏与教学目标有效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并熟练掌握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三、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游戏学具教学运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之一,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效。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依旧有部分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学习氛围往往枯燥无味,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若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型学习环境,会打消其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一旦学生进入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时,极易导致其强烈的厌学心理。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数学游戏与其相关学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营造自由、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内容,以学生认知为基础,创设各种数学游戏,制作相关学具,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方面也具有提升作用。
例如《人民币兑换》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纸币学具。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同时要求学生制作不同面值、不同類型的纸币,如人民币、美元、泰铢、港币等,每组纸币总额需规定等值。此时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文具、零食等进行标价,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想要购买的物品,但是需要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购买这些物品应付多少货币、应找零多少、如果只有人民币可以找零又要找多少等问题,学生若回答正确则可将物品作为奖励卖出,反之则不可以“卖”给学生。通过数学游戏结合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效地将人民币兑换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二)简化数学难点
“数”与“形”是组成数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但由于数学本身较为抽象的特点,且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感知等数学综合素养都还处于启蒙阶段,无法透彻、清晰地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数学游戏学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掌握观察、分析、感知等能力,从而辅助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加深,简化、突破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激励学生产生求知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在教师进行了知识归纳与简单联系后,利用底图为方格,表层为可拆卸移动的彩色三角、方形等不同的色块进行组合,为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卡通图片,如房子、蝴蝶、旗帜等,引导学生分析卡通图形中不规则的部分如何进行拆分,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将不规则的卡通图形改变得到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来为其他同学进行演示,同时要求说出组合后的图形面积如何计算、与前一个或后一个图形的面积相比哪个更大或更小等问题。通过“形”来解读“数”,更加直观、有趣地辅助学生理解分数知识,简化分数的知识难点。
(三)建立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质疑、辩证、研究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同时,还应建立勇敢质疑、逻辑碰撞、亲身辩证的思维循环,通过这种循环与辩证结果,学生应逐步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求数学真理、构建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桥梁。而在建立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利用数学推理游戏与其相关学具来进行教学,是相对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棋子并依次标注甲乙丙丁,同时画出一栋四层的楼房,共同作为学具,进而对学生提出问题:甲乙丙丁四个人共同住在学生所画的楼房中,学生作为这栋楼房的“建筑师”要交给四个人相应的钥匙,现在只知道甲比乙住的楼层高但比丙住的楼层低,而丁住在四楼,那么甲乙丙丁四个人分别住在几层楼。教师此时可要求学生将棋子当作钥匙来进行推理,并鼓励已经推理成功的学生来为其他同学讲解推理过程。后续教师还可通过变换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逻辑推理的理解与运用。如此一来,利用直观的学具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不仅增加了数学推理教学时的趣味性,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四)营造竞争氛围
竞争力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生命力,可以说一个集体失去竞争力就会陷入瘫痪、被动的不良状态,而一个人失去竞争力则会产生“惰性”,养成依赖、侥幸等不良心理。因此,在小学这个为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适当引导,在将班级其他学生作为竞争目标的同时,也要以其自身为竞争目标,通过竞争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完善。教师也应以“胜不骄败不馁”为教学原则,将自身树立为学生榜样,进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在《找因数》一课中,教师可利用扑克作为学具进行二十四点游戏。可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使用一副扑克牌,要求学生打乱扑克后进行平均抽取,并使用手中每四张牌作为因数且不可重复利用,任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得出固定结果二十四,最终获得因数牌最多的同学获胜。此时将小组内获胜的同学和教师一同打乱顺序进行比赛,同组学生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最终胜利的学生可得到一定奖励,而教师获胜或失败都可以以此进行学生的竞争思想培养。如此一来,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个人竞争意识,也是在培养学生团体竞争意识,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并进行运算思考的积极性,良好应用课堂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五)提升团队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明确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游戏,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效实现其中责任担当的培养。通过小组数学游戏,合理应用游戏学具,进行游戏互动、竞争等环节,让学生从建立信任、思维冲突开始,形成目标统一、彼此负责的团队协作模式,达到提升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倍数与因数》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倍数与因数不同的小组,各自小组制作50个1到100的数字卡,以小组对抗形式进行游戏。游戏具体内容是由教师作为裁判每一轮提出一个系列性问题,如16×7=112中的因数是哪个数字,同时7的倍数有哪些,要求小组将数字卡挑出,通过多轮游戏,最后数字卡正确且数量多的组获胜。如此一来在巩固倍数与因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团队合作形式让学生互相建立信任、共同谈论50个数字应使用哪些數字,进行互相说服后一起进行学具制作,并进行游戏竞赛环节,有效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六)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有意识地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同时还可以辅助塑造、完善学生的内在品格与个性。在现阶段阶段学生学习生活中,虽然培养其创新能力还处于初期阶段,但通过数学游戏学具的应用,可以有效建设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移》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与平移的知识中的难点,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剪窗花游戏。准备一张较大的方格纸板与大小对应的彩色纸张,将纸张不断对折为与方格纸板方格大小相同、适度厚度的正方形,让学生随意发挥进行直线裁剪,裁剪后展开图形粘贴于方格纸板。此时教师可随机选择学生粘贴后的方格纸板,带领学生分析相应的轴对称与平移方法,并要求学生反推这种图形的是怎么剪裁出来的,进而在培养学生正向与反向的逻辑思维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利用数学游戏学具来进行数学教学,在寓教于乐的积极氛围中,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灵感,对数学的奇妙之处产生深入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运算、逻辑、发散、创新等思维,有效达成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广碧.基于核心素养,“玩”出数学味道:“玩好数学”游戏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14):12-13.
[2]尤小云.核心素养目标下探索数学游戏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64.
[3]拉郎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138.
作者简介:
苗慧玲,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