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 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8—2019学年第二课堂开设的抽样调查课程为例,结合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探讨了课程思政改革下的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改革、考核方式设计,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思政改革后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 课程思政;抽样调查;教学改革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性。它是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或测量,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借助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未知参数的过程和方法。在实践中,通常根据研究目的开展调查活动,用合理的调查方法,结合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在社会经济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本文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探讨课程思政改革下的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主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改革、考核方式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论述。
一、引言
本课程结合授课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授课对象是参加统计数模社的学生,专业包括应用统计学、公共关系学、信用管理等。教学目标为采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抽样调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和调查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改革、考核方式设计三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融入点。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侧重于商业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选取合适的案例,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内容中。
1.介绍抽样调查发展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抽样调查概述中,介绍抽样调查产生和发展历程。抽样调查被普遍认为开始于1895年挪威统计局局长Anders Ki?覸r的一项关于挪威全国人口和农业的普查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他运用了“代表性抽样”的思想,通过“代表性抽样”选取样本,借助样本研究总体特征。这个思想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但从理论角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证明。后续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探索和改进理论证明,包括随机样本的提出、抽样技术的改进、置信区间估计方法的提出等,这些不断完善的理论,为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供了科学保证。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产生和发展源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醒学生要善于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力和思维力。学科的发展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与个人的发展相似。要在人生之路上树立目标,努力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更好的自己。
2.通过调查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技术章节会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调研项目进行讨论。项目一般来自于学生们关心的校内或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项目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比如在2019年上海市计划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调查活动,比如“垃圾分类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社区垃圾分类难点”“提高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效率”等。学生根据调研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开展调查活动,通过课堂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并将核心问题总结出来反馈给社区委员会,协助他们更有效地推行垃圾分类政策。
本次调查活动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提供可行性建议,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社会和国家的进步,需要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推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3.借助市场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市场分析中,介绍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018年的“中兴事件”让中国企业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向了新科技领域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竞争。我国在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有诸多发展瓶颈,其中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是关键因素。
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需要资金和制度支持,需要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学生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调查报告是对调查项目的论述和总结。为了保证调查报告结论的合理性和可信性,需要项目参与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认真完成各个流程。比如,问卷正式发放前,要尽可能保证问卷题目安排的合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收集问卷录入数据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尽可能避免误录的情况;数据分析阶段要严谨、客观,分析结论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推测,整篇报告的论述要逻辑合理,详略得当,表达规范等。
一篇可信的调查报告,需要项目参与者具有诚信、严谨的职业素养,具备敬业精神。敬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敬业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三、教学形式改革
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课程综合采用理论讲述、案例探讨、调查实践、分享交流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在理论讲述和案例讨论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调查实践和分享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分工开展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众行者远”的道理。
四、考核方式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考核设计以实现尽可能的“公平”为改进目标。这里的“公平”,首先指诚信考核,没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其次指构建多维度考核指标,给不同优势的学生以相对公平的考察结果。
本门课程从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两部分各占比50%。理论基础主要在课堂上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实践能力通过小组的调查报告来考核,老师先给出小组报告的总评分,小组项目负责人根据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和工作量为成员分配分数比例,再由总评分乘以分数比例,计算出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成绩。这样能够比较公平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结合思政改革后的教学经验,得出以下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要借助合适的案例引入。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这样不会显得思政内容突兀,不易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實现专业课程授课中的育人。
2.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课程思政,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首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需要进行综合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相比于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思政切入点,比如合作精神、公平合理的考核指标等。
课程思政的提出有助于老师在理论知识讲授中,更加关注理论的产生原因,探究理论发展的动力,关注课程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提升课程的内在价值。将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波.抽样调查的起源[J].中国统计,2012,(08):28-29.
[2]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6-17.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4]李春平.“抽样调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129-131.
[5]庞智强.《抽样调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S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