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氛围摭探

2020-05-11 05:57吴宝平
成才之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教学氛围高中思想政治

吴宝平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一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热烈发言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闪现更多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章从鼓励提问、鼓励讨论、鼓励创新三方面,对营造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氛围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积极思维;教学氛围;德才兼备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指出: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就是指课堂气氛。那么,应该怎样去改变传统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用心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营造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氛围进行探讨。

一、鼓励提问,课堂上没有愚蠢的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有问题才会有思维的火花,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思维没有得到激发。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环境,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提问。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要让学生多提问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引导学生学会以质疑、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学会发现问题

人类的知识正是在不断批判原有的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新的知识观指导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以质疑、探究的方法去学习知识,不迷信任何的“白纸黑字”。当然,对知识的质疑探究并不等于否定知识,质疑探究的结果可以是否定,也可以是部分否定和部分肯定,也可以是全部肯定与接受——问了为什么之后的接受。同时,新的学习方式也并不完全否定传统的接受与记忆。从某种角度来看,接受记忆和质疑探究,是学习的两个不同层次,前者是基础层次,后者是创新发展的层次。传统教学往往停留于前一层次,而积极的创新思维训练则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以质疑探究的方式学习,因为只有学生能发现问题了,积极的思维训练才得到了落实。

2.消除学生怕提问的心理

学生提问少的原因,除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欠缺外,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普遍存在怕人讥笑的心理。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许多学生还未提问,心里就似乎听到了这句让人伤心的话。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宣传一个观点,课堂上没有愚蠢的问题。学生的提问有些是质疑探究性的,更多的是因不理解而提问。而不管是哪一种提问,都表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而且不懂就问,体现出一种诚实的学习态度,这些当然应该得到肯定,而不应该被取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学生提什么问题(是带有创见性的问题还是简单的理解上的问题),都要表示欢迎,并真心诚意地予以肯定;如果发现有讥讽提问者的现象,则要予以批评。

3.打消怕学生提问的顾虑

对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也不无顾虑:一是怕被学生问倒,二是怕教学进度难控制。这里也有个观念的问题。传统观念中好老师应该是问不倒的老师,如被学生问倒则是出洋相。如果从知识渊博的角度去看,问不倒的老师自然是好的。但换个角度去想想又是悲哀的,因为他的学生的视野一个也没有超过他的,也发现不了新的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成为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也不必担心被学生难倒,相反要鼓励学生问倒自己,鼓励青出于蓝胜于蓝。

二、鼓励讨论,课堂上没有愚蠢的发言

教师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几点必须要注意。

1.掌握延迟判断的艺术

对发表意见的学生,不管他说得多糟糕,都不要批评,也不直接予以否定。这类批评与否定会使宽松的民主讨论气氛马上消失。当然,对学生错误的意见不马上否定,并不意味着没有正误是非的标准,教师应该说明何是何非。教师要掌握延迟判断的艺术,不能在讨论刚开始时就判断正误,要留给学生一段不受判断的时间,使其充分展开讨论。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在讨论中明确是非正误,其效果将远胜于由教师来做出评判。

2.肯定直觉回答

直觉回答是指学生凭感觉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但对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却说不出理由的一种回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这类直觉回答往往不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会追根究底问个不停,并会批评说不出理由的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对学生也应该朝这方面引导。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教师对“知其然”的充分肯定。积极思维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直觉思维的训练,因为思维的火花往往与直觉和顿悟有关。据此,教师应对学生的直觉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其说出自己的直觉。

3.注意课堂忌语

教师的课堂忌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指责、讥刺学生的话,如“你真笨”之类,属于显性的忌语,虽然这类情况和以往相比已经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另一类则是教师并非有意,但事实上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影响的话,如“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之类,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有指责、讥讽意味的眼神、身势等,属于隐性忌语。对显性忌语,教师一般是能够抵制的,但对隐性忌语,则往往注意不够。因此,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真诚地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学生,才能有效地避免隐性忌语。如果教师只是把鼓励学生看作一种教学艺术,口头上在鼓励,心里在发急,言不由衷,隐性忌语就难以避免了。

三、鼓励创新,课堂上不设封闭的栅栏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带着预设的答案去提问或组织讨论,只认同与预设答案相同的回答,不认同学生的各持己见。而积极的思维训练则特别强调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各持己见。这两种情况正是传统教学的专制性与有效课堂的民主性的集中体现。

为了引导学生冲破思维的栅栏,形成独立的见解,教师在积极思维训练中常常会用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所谓开放性的题目,就是存在不止一个正确答案的题目。最近几年政治高考的最后一道题目都是探究题,要求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其意义不在于那莫衷一是的结果,而是学生多向性、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质疑、敢于創新的意识与品质的培养和强化。

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人为地封闭开放性题目的问题。这种封闭开放性题目的做法,实际上封闭的是学生的思维。这种情况不仅在考卷中存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发现。如对一些人或事物的评价,教师常常会事先准备好几点肯定性的答案,并在讨论中将学生的意见有意识地引导归结到这几点上来。结果是虽有讨论,但学生必须接受教师准备好的答案。这种做法学生最为反感,也最容易限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跳出人为封闭的圈子,对开放性题目的讨论多一些民主和宽容,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总之,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向有利于积极思维的课堂教学环境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立德树人,用新的教学观组织课堂教学,真正营造起一种民主、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孙蓓.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

[3]刘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2014.

[4]冯叶锋.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法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教学氛围高中思想政治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