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红 解登峰 孟显丽
[摘要]中国“双一流”高校多依托于各自的专业或地域特点凸显各自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这些文献资源不仅是各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强大支撑、学校馆藏体系的亮点,更是助力各高校一流学科馆藏资源成为全国范围内某一领域权威文献的保障。为使中国高校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能够做好、做精、做全,以涉海特色资源建设为例,对我国2016年出版的图书进行筛选,按涉海图书出版量和出版地域确定特色资源核心出版社,对高校图书馆与特色资源核心出版社进行浅层、中度及深度不同层次的跨界合作分析,以助力“双一流”高校发展背景下的特色馆藏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出版社;跨界合作;特色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0)01-0099-05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同年9月,三部委公布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双一流”大学建设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和重点建设,全面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以学校一流学科为中心的高水平特色文献资源,既是服务一流学科建设发展的强大支撑,也是图书馆体现馆藏特色、提高社会知名度的宝贵资源。所以,做好特色馆藏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涉海特色资源建设为例,探讨如何确定特色馆藏核心出版社,以及开展馆社合作助力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双一流”高校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概况
特色文献资源是指图书馆以某一学科、专题、人物及其某一历史时期、地域特色等为研究对象,对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评价,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范围进行组织管理,使其成为该馆独有或其他馆少有的资源。特色文献资源是一个图书馆具有相对馆藏优势的某种范围特征的文献集合。在我国,有许多高校,尤其是“双—流”高校,一直以来都依托各自的专业特色,致力于體现各自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各高校在其长期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均积累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文献、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科文献、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资源、中国海洋大学的涉海文献资源等均特色显著,尤其是武汉大学的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力工程、测绘制图等专业的文献保障率位居全国榜首。
笔者统计了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的特色文献馆藏特点,通过与其“双一流”学科进行对比发现(见表1),90.5%高校的特色馆藏与重点建设学科密切相关,其余的不足10%的高校特色馆藏虽然没有完全围绕重点学科,但是也与学校地域特点、学校学科特色及学校历史传承等息息相关。如新疆大学的特色馆藏是新疆各少数民族文种图书、线装古籍、民国文献、新疆地方特色文献等,郑州大学的特色馆藏是珍善本图书、河南地方文献、地方报纸。这些特色馆藏资源依托各自的地域、文化和行业资源优势,以专业的视角、丰富的文献资源、特色鲜明的资源体系面向读者提供服务,不但成为馆藏资源体系中的亮点,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建设特色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广泛收集特色资源的出版信息。然而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图书出版品种急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图书出版种数达到了51万余种。所以要从这些书籍中选取适合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对采访人员而言如同大海捞针。虽然馆配商可以通过提供特色文献出版信息在—定程度上协助高校图书馆采购所需的特色文献,但限于经济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馆配商对学科的认知水平,目前来说,馆配商尚无法为高校图书馆提供较为全面的特色文献出版信息。所以仅依靠馆配商是无法实现全面、及时采购特色文献的目标。因此怎样高效、全面地采访特色资源—直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通过寻找特色资源核心出版社并与之建立合作,会快而全地搜集到最新特色资源出版信息,从而有效助力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
二、寻找特色资源核心出版社的途径
所谓“核心出版社”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图书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该出版社具有出版量大、质量高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读者影响力,并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状况,及时编辑出版反映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图书能力。
笔者以涉海特色资源建设为例,通过运用目录学方法和原理,借鉴文献学、图书馆学、经济学、统计学、海洋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互联网资源、知名图书馆馆藏数据、专业数据库资源,全面搜集、整理我国新出版的涉海图书信息,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我国2016年全年出版的书目进行筛选选出涉海书目,并通过涉海书目的数据整理对涉海特色资源的出版情况进行调研,以数据为依据寻找涉海特色资源的核心出版社。
据研究统计,2016年我国共出版涉海图书3142种,占全年图书出版总量的0.63%。涉海图书覆盖了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环境科学等21个图书大类,大类覆盖率达95.5%。根据特色文献采购的目标不同,采取按文献出版量和出版地域等方式排序,寻找核心出版社。
(一)按涉海图书出版量寻找核心出版社
2016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84家,出版涉海图书的有406家,占出版社总量的69.5%,分布在全国45个城市。其中出版涉海图书数量排名前20位的出版社出版数量占涉海图书出版总量的33.8%(见表2)。
根据调研数据,将涉海图书进行分类,分别统计各大类前20位的出版社,发现其出版数量占统计口径的比例分别为人文涉海图书总量的32.0%、社科涉海图书总量的45.7%、自科涉海图书总量的58.9%,由此可见图书内容越专业、层次越高,其出版越为集中。人文图书包含了大量文学作品及普及读物,参与出版的出版社门槛较低,图书出版更为分散;自科图书多为专业图书,其编审需要更专业的团队,图书作者也更为注重出版社在本领域的学术影响,因此选择更为集中,前20位出版社的出版比重达到了58.9%。
通过数据分析,排序靠前的出版社无疑是涉海图书出版的“核心出版社”。
(二)按涉海图书出版地域寻找核心出版社
经统计,涉海图书出版分布在全国45个城市,有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24个、其他城市17个。出版排名前20位的城市出版量占涉海图书出版总量的92.8%,占人文涉海图书出版总量的89.9%,占社科涉海图书出版总量的95.3%,占自科涉海图书出版总量的95.5%,占综合涉海图书出版量的96.4%。出版量前20位的城市出版情况见表3。
从涉海图书出版地域分析可见涉海图书出版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北京作为我国文化中心和出版社聚集地,出版了近一半的涉海图书。涉海图书出版呈现自西部向东部沿海递增的趋势,除北京市之外,东部沿海省份出版涉海图书品种居各地前列。如果想全面收集涉海特色文献,可以与出版量前20位城市的出版社建立密切联系。
由此,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可根据馆藏建设的个性化需求和特色需求,按照上述不同方式寻找属于各自的核心出版社,进行馆社跨界合作。
三、我国馆社跨界合作模式的探讨
(一)国外大学图书馆与出版社融合发展概况
目前,国外已有多所大学图书馆与出版社开展合作并共同发展。2014年7月1日,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共61家高校图书馆参与的图书馆出版联盟成立,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出版的发展。北美许多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发展规划中都强调要加强与大学出版社的合作。据统计,近几年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AAUP)成员向图书馆报告工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4年,已占到15%,较上一次调查的11%有明显的提升。由于不是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是AAU嘁员,所以这个数据可能低估了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发展的趋势。据AAUP执行总裁Peter Berkery估计,约有27%的大学出版社已经向高校图书馆进行工作报告。
国外大学图书馆在进行学术出版服务中,通常会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专职出版馆员岗位,负责版权知识、谈判技巧、技术问题以及行政事务协调。出版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会议记录、工作文件、技术/研究报告、專著、基于合同或协议的外部团体委托期刊、时事通讯、自建数据库、教材和数据集等。大部分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服务费用来自图书馆的业务经费。而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却不多,且目前的合作模式也多属于浅层合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模式的探讨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文献信息资源以供高校读者阅览和参考的机构,出版社则是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发行的质量与数量。高校图书馆和出版社都是文化服务单位,虽然各有多样的发展目标,但在文化屙陛上具有统一性,那就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擅长于对文献的收集、整理、揭示和发现,而出版社在选题、编辑、设计、校对、营销发行、版权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互补的关系,使得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既有的设施、人员、技术和服务,促进科研产出和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出版社可以突破传统角色的限制,发挥各自所长,互相渗透,携手发展。
根据合作的程度,可将馆社合作分为浅层合作、中度合作和深度合作,不同的合作程度,拥有不同的合作模式。
1.浅层合作
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馆藏特色查找“核心出版社”,与其直接对接使馆藏资源质量得到高效提升。首先,馆社及时沟通,出版社就能根据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特殊需求,及时、全面地直接向高校图书馆发送出版信息,使得高校图书馆得到最全、最准的专业文献出版信息。其次,高校图书馆与合作出版社也可建立合作共享平台,将新出版文献第一时间推送给读者,方便读者荐购、选购和查询,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出版社、文献资料、读者四大终端的全方位立体互动。再次,高校图书馆还可将读者根据专业需求和爱好进行分类,使书目的推送更加准确、有效。以涉海资源为例,对于海洋科研类人才,有针对地推荐专业相关书籍;对于海洋类专业本科生,主推专业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对于非海洋类专业本科生,主推海洋科普类或海洋文化类图书等。由于高校图书馆全面掌握读者信息、了解读者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可将需求情况反馈给出版社,便于出版社调整出版书目或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约稿作者,减少图书出版的盲目性。
对于涉海专业的读者,尤其是既是专业技术精尖人才,同时又是专业教科书教参书以及涉海研究类文献资源的作者,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与涉海资源核心出版社跨界合作成为架起作者与出版社联系的重要桥梁。—方面,这些出版海洋特色资源的核心出版社苦于难以找到合适的作者以出版具有行内领先水平的涉海书籍或教材;另—方面,很多海洋专业的研究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研究的优秀成果整理成图书进行出版。通过馆社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整合资源的优势,建设涉海人才信息库以方便出版社根据读者需求或考虑填补专业空白的角度与作者联系进行约稿;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将各大涉海出版社信息进行汇总并提供图书出版的交稿平台入口,让作者只需进入高校图书馆网页就可以轻松投稿,从而让更好、更多、更宝贵的涉海专业资料得以出版。
2.中度合作
馆社双方在浅层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进一步的深入合作。如,双方可合作搞讲座、书评、新书展示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均致力于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希望通过阅读推广促进馆藏资源的利用;而出版社则希望通过阅读推广扩大图书销量、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二者虽然推广阅读的目的不同、方法不同、优势不同,但通过合作,双方正好可以优势互补,有效促进阅读推广。出版社凭借自己领域的出版优势,积累了专业和学科方面的系统性文献,多年的市场历练也积累了—定的市场化运作经验。—方面,出版社与作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版社可邀作者走进读者,到高校图书馆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讲座。对于邀请作者,尤其是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但能使读者深入了解所推广图书的内涵,更有利于读者了解相关专业的研究前沿。另一方面,对于高难度的专业书籍,受众群体往往有限但却相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举办特色资源专题的新书展览/展销,往往效果会更加明显。此外,借助书展等形式,还可树立出版社在某一领域的品牌效应。
中度合作的方式还可参考中国审计情报中心的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自有馆藏电子纸本资源和既有网络及物理馆舍平台为基础,以出版社及审计署的审计特色资源为辅助,以商业购买的第三方数据库资源和因特网资源为补充,整合各方资源和技术,收录全球审计相关文献和情报信息。馆社特色资源整理的跨界合作可参照上述模式,对合作馆社拥有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并采用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形成包含特色专业书刊文献、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研究成果等核心内容,集互动交流、跨库检索、情报研究与分析、决策参考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专业咨询服务平台,并最终以实体馆和虚拟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形式来展现。
中度合作还可体现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中。特色數据库作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馆社二者的跨界合作,对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亦是良性保障。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是不同的财政模式,出版社为企业主体,主要依赖于市场盈利,而高校图书馆则主要依靠拨款。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和各高校内部,缺乏多渠道、持续性的外部资金投入。而政府投入扶持特色资源建设的资金通常因社会需求、发展环境而定,并无特定的制度渠道保证,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因而特色数据库建设后续往往发展乏力,在遇到政策调整、本校经费紧张的情况时,会产生特色数据库维护和数据更新困难、信息质量下降、用户认同感下降、数据库利用率低下的恶性循环。通过合作,出版社的角色可以从纯粹以利益为主的销售方,转变为特色文献资源的共建者,在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提供服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角色的转变,使得出版社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这不但对于特色资源长效发展有助,对于资源的推广也有助力。高校图书馆则在与出版社的合作中,降低直至摆脱对馆配商和电子资源数据库供应商的依赖。馆社双方的合作,不但有了固定的特色资源的客户群体,还可因按需出版而大大降低发行成本。同时,馆社双方的合作,由于出版社的运营模式,相当于变相地引入了市场机制,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除了政府和学校的投入,还增加了获得企业和商业机构资金支持的可能性,从而使其特色资源的建设步入良陛轨道。另外,出版社在市场分析、产品设计以及信息供应链的访问方面更为专业,与其合作可以拓展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视角。
3_、深度合作
随着国内出版企业的改制,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大学出版社或相关专业出版社可尝试馆社一体化模式。在此模式的合作中,二者分工合作建立_个合理的出版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可向出版社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包括免费空间、基本的办公需求、数字化、元数据扩展服务以及长期保存服务等,发挥机构知识库的优势及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而出版社则负责编辑发行。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内外学术信息的生成、出版、发行流程,是出版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可介入数字出版的选题策划、作者联络、出版平台建设、出版内容的管理与服务过程。
高校图书馆和出版社可合作进行印刷版图书的电子化,尤其是绝版图书的数字化。处理版权事务—直是出版社强项,正好可与高校图书馆互补。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本馆藏,并具有丰富的数字化经验,但版权问题往往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馆社合作,高校图书馆对于馆藏中那些具有二次出版价值,但又失去版权期限的图书进行挖掘、分析并编辑出版,促进了部分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而高校图书馆对出版社的绝版专著所进行的数字化,既方便出版社出版电子图书或者重新再版,使得绝版学术图书可以通过出版社按需印刷获得新生,形成高校图书馆特定年限、特定主题的特藏,还可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存储服务,提供长期保存,这无论从资源利用还是资源保存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高校图书馆和出版社还可合作建立在线电子出版平台,合作建立文献中心,共同研发数据库产品开发和销售电子产品等。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在微观层面上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大有裨益,在宏观层面上二者的合作不仅有强大的内生动力,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双方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与完成担负的使命有着特殊价值。所以,双方应加强馆社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又与国内出版市场环境相兼容的合作模式,共同服务于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