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研究

2020-05-11 06:19王效彬王曼
关键词:融资成本

王效彬 王曼

[摘要]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贷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国不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形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局面,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现状的原因包括: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原因,二是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三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需求不相符,四是民间金融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应从政策和制度保障、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征信体系建设、技术和人才支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而在这种情形下,政府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推动信贷融资环境的完善,打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困境,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贷融资;融资成本;融资环境;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0)01-0036-06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获得的信贷融资额占社会信贷融资总额的比例,总体上来说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匹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政策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投资等商业金融条件欠发达,因此,信贷融资,即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贷款就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要保持经济的稳定高质发展,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因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正视并合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现状

(一)中小企业旺盛的信贷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显示(见表1),尽管各类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从2016年第一季度以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是最大的,其次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最小,这说明相对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和中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旺盛。2019年第一季度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仍旧达到71.8%,同期中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是60.8%,而大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是58.3%。但中小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缺乏抵押资产、资信等级低、经营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弱等原因,其抗风险能力和还贷能力受到一定的削弱,导致其在信贷融资过程中—直处于劣势。

(二)中小企业相对较高的融资成本

相对于旺盛的融资需求,通常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银行进行贷款审批时,一般需要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但大部分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因为固定资产和不动产相对不足,因而无法通过贷款审批。即使获得信贷支持,其融资成本往往较高。比如,我国担保、信用评级机构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担保或评级过程中经常出现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现象;信贷机构为了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营利性,在放款时可能以预留利息的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这种做法降低了中小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数量,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高。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信贷融资环境中,中小企业不仅在信贷规模上受到歧视,还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担保费用、各种手续费和管理费,使其在信贷融资中处于明显劣势,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2009-2018年我国企业的银行贷款方式来看,大型企业的信用贷款占比最高,保证贷款居中,抵质押贷款占比最少,而中小企业则抵质押贷款所占份额相对最多,而信用贷款所占比例最少,这说明中小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难度较大,而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民间金融形成对正规金融的补充

正规金融可以提供的资金数量是有限的,资金需求和供给之间极大的不平衡将大量中小企业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在一些正规金融服务不能覆盖的领域里,民间金融形成了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持续银根紧缩和遏制过度投资等调控行为,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受到银行的青睐,再加上银行信贷往往审查周期长、手续烦琐,难以解决资金需求者的燃眉之急。另—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长期性和投资渠道的缺乏,大量闲置的个人资金有着现实的理财需求,大量闲置资金进入民间金融领域,促使民间金融较快发展,民间金融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

(四)政府设立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联合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和服务环境改善。引导基金作为我国首只国家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于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财政部还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主要对开展培训服务、信用服务、创业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的企业予以补助。为支持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带动就业,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商贸企业的信用保险和信用担保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同时对中小商贸企业的培训、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和管理咨询服务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现状的成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较大

人们通常认为资本和资产规模代表了企业的最终偿付能力,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缺乏、资产规模小、偿付能力低的问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旦出现资金周转不灵,中小企业缺乏应急能力,甚至可能形成连锁反应。而且商业银行一般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较,少,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担保人,难以满足银行信贷要求的可供抵押资产或担保条件。

2_中小企业资信实力不足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的问题,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积累机制,缺乏长期发展战略。根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存活期在3年至5年的占70%~80%,存活期在5年至10年的占10%-20%;存活期在15年以上的仅占5%左右,平均寿命约为2.9年,这就使得使银行不愿承担风险为中小企业贷款。其次,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根据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统计,我国大约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这些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不愿贸然贷款给中小企业,这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再次,中小企业可能存在逃废债务、合同违约、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劣质产品、披露虚假信息等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导致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信心。

3_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处于新生期和成长初期,財务信息不完备,会计造假现象普遍,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投资项目需要保密等,因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审计合格的财务报表,导致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信贷机构难以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明确的判断。即使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中小企业出具了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相关审计意见,信贷机构出于对会计师事务所可靠性的怀疑,还会选择对申请企业的财务报表重新审查。另外信贷机构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信贷机构因而难以长期分析企业存款账户的资金往来情况。基于以上原因,信贷机构为了防控信贷风险不得不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行为。

(二)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国务院、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主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大多是宏观性的指导文件,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且目前的政策措施缺乏鼓励金融结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措施,以及发生风险后对金融机构的保护措施,很难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滞后导致民间借贷或集资行为由于缺少法律规范或依据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法律的执行力度较差,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企业逃避及拖欠银行债务的行为常有发生,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三)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需求不相符

从目前银行的经营管理特点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属于稳健型,这就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高风险特点相冲突。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制;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影响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1.信贷审批体制不符合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特点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季节、时效和市场波动等的影响很大,申请贷款有着短期、少额、频繁的特点,需要快捷、简便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快速周转和运营的需求。但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审批大多由各家银行实行集中管理,银行审批体制和程序相对烦琐,每笔贷款都要逐级上报,分别经过信贷部门、风险部门、审贷部门的层层审核,整个流程需要时间较长,环节多且耗时耗力。同时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从资金安全的角度出发,往往要求其提供抵押物,对抵押物的评估、确认和登记手续较多。这些审批体制都不符合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特点。

2.贷款责任终身制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

目前银行普遍实行的贷款责任终身制影响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发放。尽管银行信贷责任制非常必要,但会导致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注重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流动资产、产品数量、质量和价格等“硬”信息的考察。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企业在这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导致银行信贷人员从自身安全性出发偏好于向大企业放贷。同时贷款责任终身制使得银行对于贷款责任人的追究严格,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银行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承担更多的交易费用去开拓中小企业市场,从而使一些本不应该流失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就这样失去了。

3.银行规避风险的特点影响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发放

银行的预期利润不仅取决于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更取决于信贷风险的大小,因此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会制订一些非利率性的贷款条件。银行在无法鉴别企业信用及其所提供信息真假的前提下,单纯提高利率的做法会导致低风险的企业无利可图,从而退出信贷市场,或者逼迫企业为了更高的收益率从而投资风险更高的项目,最终的结果会使银行贷款的总体风险上升,预期收益下降。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作用下,为防范和降低风险,银行宁可将资金以较低的利率贷给其信得过的大企业,在节省交易成本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不愿意以较高的利率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严重的信贷歧视,其结果就是将那些愿意承担较高风险的良好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四)民间金融存在较大风险

民间金融存在固有的趋利性、隐蔽性、无序性和分散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民间金融存在着一定的潜在性风险,这些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些潜在性风险包括:

1.经济风险

由于民间金融始终处于灰色地带,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入民间资本市场,获得投机收益,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民间金融融资的阶梯模式导致借贷层级多,因而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会带来连锁反应,大量中小企业势必受到影响,甚而倒闭和破产。

2.金融风险

民间金融处于财政和金融监管的边缘地带,运行较为隐蔽,缺乏正规的组织机构,因而滋生了诸如地下钱庄、高利贷等不法获利组织,这不仅损害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金融行业的自由竞争环境。

3.信用风险

民间金融大多建立在地緣、亲缘的社会信用之上,往往是隐蔽式或者半隐蔽式的,缺乏规范的信用流程和监管,游走于法律的边缘。民间金融有时以口头约定或简单借据的方式进行交易。当面临借款者违约时,这种不完备的契约经常引发难以处置的法律纠纷。

4.社会风险

民间金融的隐蔽性强,流向难于控制,可能进入暴力或赌博等不法行业,易沦为诈骗和洗钱等犯罪的渠道和工具,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同时一部分民间金融开展高利贷交易,并伴随着暴力讨债等违法活动,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四、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的建议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涉及法律、经济、中介机构、征信、技术和人才等方方面面(见图1),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往往难以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因而政府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建设良好的信贷融资环境对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尤为必要。

(一)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对于有效保护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到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_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融资、政府采购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及发展等方面,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政策措施由于缺乏可细化的操作性办法,往往落实不到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政府应强化监督检查已出台的各项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包括:(1)梳理已出台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汇编、网上公开、专题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手段将已出台的优惠政策送到企业,让中小企业了解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并积极申请。(2)深入基层,对已出台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狠抓落实,并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高效率的服务,让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3)开辟中小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畅通中小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让企业的呼声和要求及时顺利地传达到相关政府部门,促进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推动已有政策法规的落实,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优惠

税收方面,对于没有能力建账建制的中小企业,向其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采取专^帮扶的机制,定期对中小企业进行稽查;对于自行申报的或者采取定额征收形式的中小企业进行鼓励;对于有意向建立账簿的中小企业进行税务、财务培训和税收筹划,帮助其建账建制和财务核算,并通过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中小企业按时纳税。制定和落实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提高中小企业税收的起征点或者降低税率,允许小微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代替企业所得税等等,减轻企业税负负担。同时通过加大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清理或者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并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增强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功能。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体系,并进一步加强税收优惠体系的系统性、稳定性和规范陛。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中小企业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便利。

(二)构建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利于为信贷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降低信贷机构风险的同时为中小企业增信。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过程中,担保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担保损失补偿缺乏保障、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风险控制不严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都影响了我国担保体系的建设。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以用少量的担保资金为中小企业带来高额的信贷资金。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融资担保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开展,应该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我国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法,不但从法律上明确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而且从进入标准、资格认定、法律责任、行为规范、分散风险等方面对担保机构做出具体的规定,确保担保机构的建立有法可依。同时单独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主管机构,其主要负责监督全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其监管体制和监管功能,同时对其职责、权限范围和监管程序做出规定。

2.建立担保机构和信贷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协调担保机构与信贷机构两者在担保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强化信贷机构对于资金安全的依赖,从而实现对信贷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使得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共同关注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维护资本安全。同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保险资源,让保险体系参与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发挥再担保、再保险机制分散风险、控制风险的功能,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和再担保机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作用。

(三)征信体系的建设

1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征信体系的关键在于有一整套科学规范、易实施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这样可以科学地界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该体系应建立在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充分了解地方政府机构、金融类服务机构和担保类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因此,它既要考虑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各项资产以及财务核算情况,也要对经营者的从业经历、消费信贷、纳税以及违规违约记录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各指标能够相互佐证并且有机配合。建立客观的经济计量指标和模型,将散乱的信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类比和评估,由此来衡量和确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最终设计出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2.搭建综合全面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信息数据共享平台能够实现信用信息的深层次发展,使银行、税务、工商以及海关、公安等机构的信用资料和数据管理趋于专业化、规范化。同时,平台还可以实现信用信息的横向发展,将散落在不同部门的涉及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有效整合起来。具体做法包括实行统一规范和统一技术标准,建立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模式,加速推进政府、金融等有关部门对电子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完成信息数据批量采集、更新,把基础数据列入征信机构的企业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构筑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猜你喜欢
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熊猫债发行放量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经济下行环境下理顺银企关系的新思路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梳理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分析与建议
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路径研究